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新闻-产经 > 医院动态 > 正文

胃内发现巨大占位竟是罕见肿瘤,逸仙团队“双镜合璧”精准拿下!

2024-09-26 15:03:53      

53岁的张先生(化名)频繁感到乏力,出现重度贫血,竟检查出疑似“胃癌并淋巴结转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消化内科主任王凌云教授带领团队为张先生完善检查,发现其患上的是一种罕见的胃部肿瘤:胃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一肿瘤情况复杂多变,多学科团队为张先生会诊后,决定采用胃体肿物双镜(消化内镜+腹腔镜)联合切除术,内、外科“双镜合璧”为张先生纾困,实现了创伤小、预后佳的治疗效果。

体检查出“疑似胃癌”

发现患病之前,张先生先是频繁感觉到乏力,有时爬2层楼都觉得喘,身体也日渐消瘦,体检还发现了重度贫血。怀着忐忑的心情,张先生慕名来到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经CT及胃镜检查,医生发现张先生的胃腔内竟然长了一个大小约60mm×40mm×40mm的巨大肿块,腹膜后还有多发肿大的淋巴结,初步考虑为“胃癌并淋巴结转移”。


CT及胃镜下看到的巨大肿块(红色箭头所示)

然而,对于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团队来说,消化系肿瘤需要“抽丝剥茧”地探查,才能最终确诊。王凌云教授经过多次的查房及组织讨论,敏锐地发现患者内镜下及CT表现与典型的胃癌并不一致,而且更重要的是胃镜的病理并没有找到癌细胞。怀着对患者负责及严谨的诊疗态度,王凌云教授决定再为患者做一次胃镜及活检,有充分的“证据”才能给出正确的临床结论。

果然,第二次胃镜病理以及后续的PET-CT结果,指向张先生患病的真正元凶——胃神经内分泌肿瘤。

“双面”肿瘤情况棘手

并不多见的胃神经内分泌肿瘤是什么?王凌云教授介绍:简单来说,我们身体里存在一种能分泌生物活性胺和/或多肽激素的细胞,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它广泛存在于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肺、支气管、胃肠道、胰腺等。而胃神经内分泌肿瘤,顾名思义,就是起源于胃神经内分泌细胞的一种罕见肿瘤。胃神经内分泌肿瘤之所以特殊,是因为它具有两面性——它既可以像胃息肉、平滑肌瘤等良性肿瘤一样,生长缓慢且预后良好,又可能像胃癌一样,具有高度侵袭性,若不及时治疗,疾病会迅速进展,预后很差。

正因为神经内分泌肿瘤“双面”的特殊性,其治疗也比较棘手:一方面,如果按照恶性肿瘤的处理方式,患者就需要进行胃大部分切除,创伤大、生活质量难免受到影响;但如果按照良性肿瘤进行单纯内镜下切除,该患者不排除存在淋巴结转移,后续有可能会引起肿瘤复发甚至是远处转移。

“双镜合璧”消除顽疾

为了明确治疗方案,王凌云教授为张先生组织相关科室临床经验丰富的教授开展多学科会诊(MDT),进行了多次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最终为张先生精心制定了详尽且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胃体肿物双镜(消化内镜+腹腔镜)联合切除术,由外科及消化内科共同实施。这个“双镜”齐下的方案既保证了病灶能够精准、完全切除,又能减少患者不必要的创伤、保证生活质量。

手术顺利完成,随后的病理结果也证实是张先生所患为预后较好的肿瘤类型,不需要二次手术或化疗。术后,张先生由于创伤小,恢复非常顺利,现在正在密切的随访当中。

双镜联合手术(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cooperative surgeries,LECS,即腹腔镜联合内镜)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腹腔镜和胃肠镜联合技术,能够发挥腹腔镜及消化内镜的各自优势,为彼此创造出有利的条件,弥补了单一内镜或腔镜的不足。在手术中胃肠镜可以看清管腔的腔内情况,在粘膜面或粘膜下层进行操作,而腹腔镜可以在腹腔内看清管腔外的情况,“里应外合”,在屏幕上清晰地显示出病灶部位、大小、形态,精准定位、切除,确保完整切除病变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胃肠道组织,极大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疗效好,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过程。

本文指导医生:
王凌云
擅长疾病:
自身免疫性肝胆胰疾病、疑难肝病(药物性肝病、妊娠期肝病、病毒性肝炎),尤其对自身免疫性肝胆胰疾病、危... [详细]

(责任编辑:家医君 通讯员:黄睿、刘文琴、陈广成)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