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麻醉日丨关于手术麻醉的Q&A,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在即将面临手术的时刻,患者的心里不免有些紧张,这是再自然不过的情绪反应。患者和亲友也许会担心麻醉的过程是否会有不适感或者术后恢复是怎样的。每年的10月16日是“世界麻醉日”,关于手术麻醉过程的千千问,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麻醉科曹铭辉教授、李玉娟教授共同为您答疑解惑,揭开麻醉的“神秘面纱”。
术前篇:
Q:全身麻醉是什么?
A: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手术麻醉方式,也是一种非常成熟和安全的医疗技术。它通过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意识状态。
Q:手术麻醉前需要注意什么事项?
A:为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患者需要在手术麻醉前严格做到:
1、 禁食禁饮:
一般情况下,在手术前8到12小时内要停止进食任何固体食物,手术前6小时内不饮用水、饮料或含糖液体,防止麻醉后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至肺部导致肺炎或窒息。
2、身体准备:
避免感冒或其他呼吸道感染,这可能会导致推迟手术。完善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心电图等,并按医嘱调整药物使用(如抗凝药、降压药、阿司匹林等)。
3、心理准备:
与医护人员充分沟通,了解手术过程和预期效果,减轻紧张和焦虑情绪。如有必要,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帮助睡眠。
术中篇:
Q:全身麻醉过程是怎样的?
A: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医生会根据需要,通过静脉注射、吸入麻醉、肌肉注射等形式给予镇静镇痛或肌松等药物,让患者迅速进入睡眠状态,达到意识消失、肌肉松弛和强效镇痛的目的。
这些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是可逆、暂时的,当患者手术做完就会从麻醉状态中苏醒过来。所以,很多人全身麻醉后感觉就像睡了一觉。
Q:麻醉过程中,麻醉医生在干什么?
A:当患者处于麻醉状态时,麻醉医生会全程守护在身边。麻醉医生利用多种设备严密监测患者手术期间生命体征的变化,运用多种药物和方法确保围术期呼吸循环平稳,麻醉深度合适。
手术快结束时,麻醉医生会精准调控,确保患者安全醒来。
Q:麻醉手术后什么时候能醒?
A:在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会停止麻醉药物的输注。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听到医务人员在耳旁呼唤的声音,表明手术已经结束,已处于苏醒期。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严密观察,待医务人员确认患者完全清醒且能配合指令动作,达到安全指征,就可以返回病房了。
术后篇:
Q:术后疼痛应该尽量忍耐吗?
A:术后疼痛可以缓解,不需强忍!术后的切口创伤、肠胀气、肠痉挛、引流管道刺激等,均可导致术后不同程度的疼痛。疼痛发生时,机体的耗氧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不利于手术后组织修复。疼痛剧烈时,心率会增快、肺功能降低,有可能增加心脏负荷、加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还有一些病人因术后疼痛不敢尽早下床活动,可能延迟肠道功能、关节功能等恢复。术后疼痛也容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的情绪,影响患者对治疗的配合,甚至影响手术的效果。
Q: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术后疼痛吗?
A:术后疼痛管理是手术康复的关键,麻醉医生可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的情况,综合制定个性化镇痛方案,主要采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静脉自控镇痛、硬膜外自控镇痛及外周神经自控镇痛、多模式镇痛等。
1、静脉自控镇痛:最常用的方法,给药方式简单。将预先设定好药物和给药剂量的镇痛泵与患者的静脉通路相连接,患者可根据自身疼痛情况,通过电子泵个体化注射镇痛药物。
2、硬膜外自控镇痛:将镇痛泵管与硬膜外管相连接,联合应用小剂量阿片类镇痛药与局麻药,达到镇痛效果。适合于行胸段及以下部位手术并实施硬膜外穿刺患者的镇痛。
3、外周神经自控镇痛:在给予外周神经阻滞后留管,患者通过自控局麻药进行外周神经阻滞。可用于骨科、高龄、危重症患者的镇痛。
4、多模式镇痛:联合不同作用机制的镇痛药物和多种镇痛方法,达到增强围术期镇痛效果、减少阿片类用药及副作用的作用。
Q:术后镇痛会影响伤口愈合吗?
A:有效的术后镇痛不但不会增加伤口的感染率、影响切口边缘组织的生长,还可以改善睡眠、增强术后免疫功能、利于患者咳嗽排痰、提前下床活动、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及下肢静脉栓塞等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康复。
Q:术后镇痛是否会导致“上瘾”?
A:麻醉药物种类很多,麻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方式,选择不同的药物和浓度,或将多种药物组合,以降低每种药物的剂量,这样就可以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且术后镇痛使用的时间短,成瘾的可能性极小。
(责任编辑:家医君 通讯员:叶彦良、卢桠楠、林晓云)
专家答疑
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后多久可以恢复性生活
2024-10-20接受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时会有疼痛感吗?
2024-10-18生育次数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有何关系
2024-10-16乳腺癌在早期会有哪些症状
2024-10-15甲状腺结节恶变的概率有多大
2024-10-15甲状腺结节离甲状腺癌有多远
2024-10-15甲状腺炎是什么病严重不严重?
2024-10-15甲状腺结节这种病吃药能好吗?
2024-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