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新闻-产经 > 健康新闻 > 正文

宝宝习惯“歪头杀” 小心成为潜在致残因素

2024-12-04 13:54:19      

2024年12月3日是第33个国际残疾人日,主题为:增强残疾人领导力,共创包容且可持续的未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康复医学科主任钟玉华提醒大家,要警惕一种常见且可能致残的病症——小儿斜颈。

发病率越来越高 严重可造成残疾

近日,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康复医学科接诊了一名“歪脖子”患儿,医生详细评估后确诊为小儿斜颈,并为其制定了针对性的综合康复治疗计划。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患儿“歪脖子”症状基本消失。

据了解,在该患儿两个多月大时,宝妈就发现宝宝平卧时习惯性头朝左侧“歪脖子”,且无法自行往左侧旋转,开始并不在意,直到宝宝四个月大,特别是竖抱宝宝时,发现脖子歪斜更严重了,于是慕名来到南方医院增城院区康复医学科就诊。

该院康复医学科主任钟玉华表示,小儿斜颈俗称“歪脖子”,是一种小儿常见病,临床发病率约为1.3%。临床上小儿斜颈的种类较多,其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先天性肌性斜颈,约占小儿斜颈90%以上。小儿斜颈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据相关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发病率已高达0.5%-1.0%。近四年以来,该科室接诊斜颈患儿数也已达数百例。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主要表现为单侧胸锁乳突肌挛缩,导致患儿头和颈部不对称畸形,头部倾向患侧,脸面转向健侧。部分患者会出现患侧颈部有包块,常见合并症有眼睛和颜面大小不对称、斜视等表现,甚至会出现高低肩、脊柱侧弯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发育,造成残疾,给家庭造成巨大的精神和经济压力。

治疗关键: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

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主要认为与产伤、异常分娩或胎位异常等因素相关。其影响主要是导致胸锁乳突肌损伤、血肿机化和挛缩。妊娠后期胎儿的体积较大,加之体位转换空间变小,尤其是处于颈部长时间歪斜的体位时,易导致颈部肌肉变形挛缩。此外,产伤和异常分娩也是导致该病的重要因素,部分婴儿在分娩助产娩肩时,容易造成颈部损伤。

钟玉华强调,小儿斜颈的最佳治疗时间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越早发现、早治疗,临床效益越佳。1岁内的患儿预后相对较好,而部分迁延至4-5岁治疗的患儿预后一般。因此,小儿斜颈越早介入治疗效果越好,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的活动和体态,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观察宝宝是否存在斜颈症状:

1、观察活动:注意宝宝是否经常只看一侧而不看另一侧。可用声音或玩具引导,观察宝宝是否不往引导侧转动或转动时双侧角度不一致。

2、体态检查:以宝宝身体中线为界,观察头是否向一侧歪斜、两侧脸和眼睛是否大小不一致、两侧肩膀是否同高、头型是否双侧一样。

3、触摸颈部:检查宝宝双侧颈部是否有硬块或肌肉紧张。

为了预防小儿斜颈的发生,钟玉华建议家长加强日常观察,若发现宝宝头长时间向一侧歪斜,应及时就诊。同时,在照护宝宝过程中应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包括睡姿、抱姿、喂养姿势等。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通讯员 刘进娣 黎继华)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