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新闻-产经 > 医院动态 > 正文

肠癌术前又发现动脉瘤,微创介入打赢血管“保卫战”

2025-02-20 15:42:27      

即将面临肠癌手术

67岁的黄叔却松了一口气

原来他慕名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行手术

却被检查发现的动脉瘤挡在手术室外

解决动脉瘤成为当务之急

传统微创一堵了之

保生命要牺牲功能

世间安有双全法

压力全给到医生

中山六院介入科主任张波主任医师团队

开启一场血管“保卫战”

察敌:慕名前来做肠癌手术,却查出新的“瘤”

黄叔(化名)今年67岁,本应享受退休生活的他,年底例行体检时发现了结肠肝曲癌,慕名来结直肠外科行肠癌治疗,但在术前检查发现腹主动脉远段-双侧髂总动脉-左侧髂内动脉瘤,破裂风险大,也难以耐受肠癌手术。可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术前CT等影像资料:动脉瘤

解决动脉瘤成为当务之急。于是,黄叔找到我院介入科主任张波主任医师寻求解决之道。

术前CTA重建提示:腹主动脉远段、双侧髂总动脉、左侧髂内动脉管腔扩张,左侧髂总动脉瘤最大直径超过42mm。

张波表示,动脉瘤不是一般认知的肿瘤,是动脉壁上的异常突出,突出部分更薄、不规则,易局部破裂出血,影响到整条动脉。传统的微创治疗会采用覆膜支架隔绝,在突出部位所在血管加置管道引流,让血液不流经突出处,隔绝后,即便突出部分破裂,也不会影响到整条血管的功能。

根据黄叔的影像资料,张波团队发现他双侧髂总动脉瘤瘤体较大,累及双侧髂内、髂外动脉的分叉口。在覆膜支架隔绝时,为获取足够的锚定,就需要栓塞及封堵双侧髂内动脉。

髂内动脉是臀肌、盆腔脏器及下肢的重要供血血管,如果封堵有可能出现跛行、臀肌酸痛、性功能障碍等缺血并发症。研究表明,如果双侧髂内动脉隔绝,臀肌、性腺的并发症发生率及程度显著高于保留一侧髂内动脉人群。

筹谋:血管功能和生命健康,全都要

虽然能解决“瘤”的问题,但会出现血管功能上的缺失,黄叔对此犹有疑虑,询问是否还有别的办法。

考虑黄叔肠癌合并腹主动脉及髂动脉瘤,病情复杂,张波团队认为应行腹主动脉瘤及双侧髂动脉瘤支架隔绝术,同时,为避免双侧髂内动脉栓塞导致的相关并发症,可采用目前较为先进的IBD技术(髂动脉分支覆膜支架植入),在髂内动脉瘤临近上的分支处也进行覆膜支架植入,为黄叔保留正常的右侧髂内动脉。

张波指出,该技术操作较为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远期通畅率高,成为目前较为理想的腔内重建髂内动脉解决方案。此外,黄叔因左侧髂内动脉血栓形成,管腔狭窄,但远端侧枝代偿尚可,暂不行左侧髂内动脉重建。

对敌:黄豆大的“决胜通道”,管中“用兵”境象万千

在手术中,瘤区巨大、血管扭曲、器械推送和狭窄血管支架通过等都是对主刀医生的考验,和临床打交道二十多年的张波,熟稔地操作器具,看准时机,把握进退;榫卯相接,严丝合缝,卡点恰到好处。2个多小时的手术,仅在双侧股动脉各留一个黄豆大小穿刺口,成功拆除腹主动脉瘤及双髂动脉瘤,同时重建了右侧髂内动脉。

黄叔第二天就能正常下床活动了,无明显并发症。介入术后经过半个月修养,再次返院顺利行肠癌根治手术,并进行规范化抗肿瘤治疗及随访。


术中行右侧髂内动脉IBD及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瘤支架隔绝

术后半年复查CT显示腹主动脉-双侧髂动脉瘤完全隔绝,右侧髂内动脉血流通畅。

复盘:堵不如疏,自有其法

张波介绍,在临床实践中,腹主动脉瘤伴随髂动脉瘤的情况较为常见。统计数据显示,单侧髂动脉受累的患者比例为43%,而双侧同时受累的比例为11%。目前,腹主动脉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EVAR)已成为治疗腹主动脉瘤的首选手术方式。在处理累及髂内动脉的病例时,传统的治疗方法往往采取“堵塞”策略以降低术后内漏的风险,这包括使用弹簧圈栓塞或血管塞技术。但是,临床经验表明“堵塞”不如“疏通”。在髂内动脉被栓塞的患者中,约有50%会出现临床症状,其中最常见的是臀肌跛行,发生率在18%至50%之间;其次是性功能障碍,发生率在12%至30%之间;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包括肠道缺血和腰骶部疼痛等。

相比之下,髂动脉分支支架技术(IBD)展现出显著优势。该技术在解剖适应性方面更为出色,能够实现更为理想的腔内血管重建,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并能够适应多种不同的入路方式。IBD技术的应用,为那些需要保留髂内动脉血供的患者提供了一种理想的治疗选择,这在现代血管微创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家庭医生在线 通讯员:张婷婷 简文杨 乐虞莹)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