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皮肤科 > 皮肤疾病 > 真菌性皮肤病 > 灰指甲 > 正文

治灰指甲五个误区 六步自我辨析灰指甲状况

2013-07-26 06:56:10      家庭医生在线

众所周知,灰指甲在我们的生活中危害极大。据中国健康报及其它有关权威媒体报道,灰指甲近年来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我国人口中,有70%的人患有手足癣(脚气),其中这些人群中有50%患有灰指甲,而80%的真菌性妇科病是由灰指甲引起的。但对于其具体症状、病因等,许多人都并不了解,因此在治疗时常常陷入一些误区。

灰指(趾)甲是较为难治的顽固性慢性传染性疾病。要杜绝灰指(趾)甲的发生,就应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防止指、趾甲被致病真菌感染。因此,要做好灰指甲的预防措施。

误区一、灰指甲只是外观不好看,不治疗没关系。

首先,灰指甲的增生、剥离所带来的疼痛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其次,病变会影响手指的精细动作,从而无法进行精细操作;另外,灰指甲还会给人不卫生的感觉,造成患者社交上的尴尬,譬如手指有灰指甲而不敢和他人握手,也会造成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自卑心理。

误区二、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灰指甲对肝损害比较大。

目前已有新型的抗真菌药物,对肝功能损害较小。只要肝功能正常的患者,都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误区三、外用药膏就可以治疗灰指甲。

仅靠单纯外用药膏由于不易渗入病甲的组织结构,治疗灰指(趾)甲的效果较差,并且容易复发。

误区四、仅拔掉坏的指甲就可以治疗灰指甲。

拔甲治疗是二十年前的老办法,目前已基本不采用。拔甲的痛苦自不必说,而且拔甲后露出的甲床血肉模糊,也难以外用抗真菌药物,真菌得不到及时的消灭,新生的甲板很容易再感染真菌使疾病复发。

误区五、脚气会传染,灰指甲不会传染。

引起灰指甲的真菌菌种和脚气的是一样的。平时若是全家的袜子混在一起洗,或共用拖鞋、共用浴巾等等,都是会相互传染。

六步自我辨析灰指甲状况

第一:混浊

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后,由于大量的菌丝和孢子的迅速繁殖,使得甲床上角质物大量的堆积,肉眼查看,甲板变得混浊,不透明,故甲真菌病俗称为灰指(趾)甲。

第二:增厚

真菌侵入甲板或甲床后,甲板中的角质物受到真菌的作用而高度增殖,角质物的堆积使甲板增厚。甲板的增厚也加深了甲床混浊程度,一般它可以比正常甲板厚出1~3倍以上。

第三:表面凹凸不平

由于甲板或甲板下有角质物堆积,同时甲板又被破坏,使甲板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失去光泽。这种凹凸不平既为纵向,也可以为横向。同时也可以理解到病甲的主要病变在甲板下。

第四:甲板变脆易碎

由于真菌侵入甲板和甲床,在角质溶解酶的作用下,角质但白被溶解,形成角质细小颗粒,被破坏的甲板缺乏弹性和韧性而变脆,角质颗粒呈粉末状易于脱落、松散而变得碎杂。

第五:甲分层

增厚的角质物变干,变碎屑,变脆,它容易从甲板与甲床之间脱落下来,使得原本与指肉粘合的指甲表层,出现中空现象,即指甲分为2层,表层与指肉分离,另外分离出一层薄薄的甲质粘在指肉上。

第六:变色

甲板或甲板下的真菌积聚,不同的真菌菌丝或孢子本身可以有颜色。病变、增厚的甲板也可呈现颜色。甲板下病甲处角质物脱落,可进入脏物,污物呈现颜色。甲板破坏,碎屑脱落后也令甲板呈现颜色。它可呈污灰色,褐色,白色,黄色,黑色等。

灰指甲的有效预防方法

1、首先要重视手足癣的防治,纠正“生了足癣不生其他病”的不正确看法。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勤洗脚、勤换袜,鞋袜经常曝晒,保持干燥。

3、不互借共用生活日用品,如鞋袜、拖鞋,脚盆、擦脚巾等不要与他人合用;这是防止间接感染的关键所在。

4、手足多汗的人,可适当用些抑制局部排汗的治疗方法,夏季是手足癣多发期,尤其要注意。

5、搞好环境卫生,不给致病真菌创造生长繁殖的外部环境,如避免住房拥挤、潮湿,注意室内通风换气,被褥常晒,床单、衬衣裤常洗。家庭中灰指甲手足癣患者的日用品,应定期用沸水消毒,不能烫洗的物品用日光曝晒2-3小时消毒。

6、增强机体抵抗致病真菌的能力,如加强体育锻炼,注重营养,对于提高抗病能力都是有利的。

温馨提示:患了灰指(趾)甲手足癣,应及早积极认真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及传染他人。

(责任编辑:蓝单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