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皮肤科 > 皮肤疾病 > 变应性皮肤病 > 皮炎 > 正文

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内服外用加中医调理

2013-11-17 12:36:36      家庭医生在线

异位性皮炎是一种具有遗传特性的过敏性皮炎,给不少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不少患者为此十分苦恼,想要知道异位性皮炎该怎么治疗。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异位性皮炎的治疗方法。异位性皮炎避免接触刺激皮肤的物质可以预防。皮质类固醇霜剂或软膏能缓解症状和控制瘙痒。使皮肤湿润。抗组胺药物。紫外线治疗加口服补骨脂素。

异位性皮炎的详细治疗方法:

异位性皮炎尚无治愈方法,但某些治疗措施是有益的。避免接触刺激皮肤的物质可以预防。经常剪短指甲可减少因搔抓引起皮肤损伤和感染的机会。了解和识别异位性皮炎感染的征象(充血、水肿、红色划痕加重和发热),尽早寻求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1、外用药物

用药原则与湿疹柏同。糖皮质激素是控制病情、缓解症状的主耍药物,应根据年龄和皮损状况适当选用。近年来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和匹美克莫司软膏)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皮质类固醇霜剂或软膏能缓解症状和控制瘙痒。然而,特效的皮质类固醇霜剂大面积和长时间使用能引起一些严重的医学问题,特别是婴儿,因为这些药物可被吸收入血。如果皮质类固醇霜剂或软膏无效时,可用凡士林代替一周或更长时间。涂敷凡士林或菜油使皮肤保持柔软、光滑。皮质类固醇短期停用后再重新使用,很可能又有效。

有些异位性皮炎患者发现洗澡可加重皮损,肥皂、水甚至擦干皮肤,特别是用毛巾擦皮肤,都有刺激作用。这类患者不要经常洗澡,只轻轻地用毛巾吸干皮肤并涂上油脂或无香味的润肤剂如皮肤保湿霜,使皮肤湿润。

2、内用药物

口服抗组胺药可不同程度地缓解瘙痒和减少搔抓;继发细菌感染时需加用抗生素;除皮损明显渗出外,一般不提倡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1) 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羟嗪)有时可控制瘙痒,它有部分镇静剂的作用,可能引起嗜睡,最好是在睡觉前使用。可选用l~2种抗组胺药内服,对婴儿期异位性皮炎可用0.2%苯海拉明糖浆,每天2~4 mg/kg,分3次服用。

(2)镇静剂:为加强止痒效果。可应用镇静剂、常用苯巴比妥(小儿剂量为每次0.5~1 mg)或氯丙嗪(小儿剂量为每次0.5~l mg/kg)。其与抗组胺药配伍应用,可提高疗效。

(3)助消化药:可酌选干酵母、乳酶生、维生素B1等口服以帮助消化,对促进本病好转或康复有稗益。

(4)皮质类固醇激素:适用于顽固、重症的成人期异位性皮炎,使用小剂量短疗程的治疗,如泼尼松20~30 mg/d,可获较满意效果。对其他期的异位性皮炎,不主张采用皮质类同醇激素疗法,由于皮质类固醇片剂和胶囊能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医生只有在顽固性异位性皮炎病例作为最后手段使用。这类口服药物能引起生长发育障碍、骨质疏松、抑制肾上腺和引起很多其他问题,特别是对儿童,而且它们的疗效是暂时的。

(5)抗生素:若有继发细菌感染者必要应用抗生素,可选择麦迪霉素、红霉素等,但最好不用青霉素,因本病患者青霉素过敏的发生率较高,故应予重视。

(6)紫外线治疗加口服补骨脂素(一种增强紫外线对皮肤作用的药物)对成年异位性皮炎患者是有益的,其原因尚不清楚。该治疗很少推荐于儿童,因为它有远期的副作用,包括皮肤癌和白内障。

3、中医治疗异位性皮炎

辨证施治:

①胎热内蕴证,以婴儿期为主,治以清心导赤、护阴止痒,方用三心导赤散加减;

③湿热证,以儿童期为主、治以清热祛湿、扶正止痒,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

③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利湿,方用小儿化湿汤。

④阴虚血燥证。治以滋阴除湿、养血润燥,方用滋阴除湿汤加减。

外治疗法:

①婴儿期:选用青黛散调香油外涂;

②儿童期:选用鹅黄膏或黎芦膏外搽;

③成人期:琥珀二乌糊膏或地榆二苍糊膏外涂,或三黄洗剂及肤护膏外涂。

温馨提示:异位性皮炎的防治要点

1、禁食鱼腥、牛羊肉及海味等食物。

2、尽量避免抓搔和摩擦,不宜穿化纤衣物和羊毛衣裤。

3、均应禁忌种牛痘,也应避免接触新种牛痘者和单纯疱疹病人。

4、局部清洁时,不可烫洗或用肥皂洗涤。有结痂时,宜先用香油湿润,然后轻轻去痂。

(责任编辑:吴敏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