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孔角化病会有哪些症状?
汗孔角化病是一种具有遗传性的皮肤病。然而,皮肤病的种类有很多,想要区分哪种症状是汗孔角化病就要对该病的症状有所具体的了解哦。在这里,小编就要为大家科普汗孔角化病的症状和临床表现,一起来看看吧。
汗孔角化病的症状
Mibelli型:损害开始为小的、棕色、角化性丘疹,逐渐扩大形成规则和环形斑块伴有界清、高起的角化性边界。边界常高于1mm,包含线状沟。损害表现为角化过度和疣状。中心常为萎缩性、无毛发且出汗缺乏,伴有色素沉着或脱失。直径从几毫米到数厘米的数个损害。以四肢肢端、臀部和外生殖器常见。也见于面部和口腔,可累及至掌跖。
本型始于儿童期,和损害经过数年后缓慢扩大,常为非对称性。本型具特征性,为局限性,多为单侧,损害较大,界限清楚且具诊断性的沟纹。男性多见。
播散型浅表型和播散型光化性浅表型:DSP较为泛发,主要累及四肢,为双侧对称性。损害也见于腋窝、腹股沟、会阴、掌跖和黏膜处。约50%的病例,损害见于曝光部位(DSAP),在夏季加重。损害较小、浅表性、较为单一、成簇状,在四肢伸侧甚至可见数百个。损害开始为小的角化性丘疹,多伴中心小凹,直径1~3mm。多干燥,可有红斑、色素沉着或正常肤色。逐渐增大呈浅表性环形损害,伴轻度中心萎缩,绕以间断的具顶端沟纹的堤状隆起。DSP和DSAP相对常见,常于30~40岁时发病,历数年缓慢发展。尽管女性多见,但家族发病时男女比例各半。紫外线曝露时间过长如银屑病患者的光化学治疗和光疗可导致DSAP加重或延长病程。DSAP见于日照强的地区,在黑人中少见。
掌跖播散型:为小的浅表性相对单一的损害,边界清楚,周围呈堤状隆起,高度不超过1mm。掌跖部角化较为广泛,沿着隆起的纵向沟纹较为明显。损害首先见于掌跖,随后向四肢、躯干等部位扩散,包括非曝露部位,数目较多。有瘙痒和刺痛感。黏膜处损害较小、环形或呈匐形性、乳白色且无症状,数目较多。男性发病是女性的两倍。常在青春期和成人早期开始发病。
线型:可表现为单侧、线状且广泛累及,类似线性疣状表皮痣。损害与Mibelli型相同,包括苔藓样丘疹、小环形损害、伴中央萎缩的角化过度斑块和特征性周围堤状隆起。成群分布,沿四肢线状排列,远端易受累。在躯干部可呈带状分布。可累及单侧四肢,也见于同侧的面部和躯干。始于婴儿或儿童期。遗传特征尚未明确。可与其他临床类型伴发。有恶化的报道。
斑点型:常与Mibelli型或线型相关。为见于掌跖部的大量、小的、不连续的斑点,角化过度,伴有细的高起边缘。损害可呈线状排列,也可聚集成斑块样。临床上必须注意与斑点型掌跖角化症相鉴别。
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汗孔角化病的临床表现呢?
汗孔角化病的临床表现
本病初起为一角化性小丘疹,缓慢向四周扩展,边缘渐渐隆起,形成一环形、地图形、或不规则形的边界清楚的斑片,边缘呈堤状隆起,中央部分干燥平滑,轻度萎缩,略微凹陷,无毳毛,毛囊口处可见角质丘疹。皮损呈淡褐色或褐色,边缘颜色较暗。皮损大小不定,小的可以如绿豆大小,大的直径可在4~6厘米甚至更大。数目可多可少,从几个到数十个不等。
皮损多发于四肢、手足,其次面部、颈部、肩部、踝部、头皮、臀部。甲、口腔粘膜、阴部粘膜甚至角膜也可累及。
本病病程发展缓慢,皮损可持续多年不变,也可逐渐扩大,很难痊愈。有部分老年人可在萎缩的皮肤上发生鳞状上皮细胞癌。
由此看来,汗孔角化病在任何阶段都易发病哦。
(责任编辑:吴敏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如何选择治疗湿疹的好医院
2024-10-24天冷生冻疮,能用肝素钠乳膏吗?
2024-10-24手指长小白泡且痒,能否用药及用何药?
2024-10-24头发细软油腻且有白发能否用胱氨酸
2024-10-24女性腰难受、盗汗且脱发严重能吃知柏地
2024-10-24三个月宝宝湿疹反复,求无激素无副作用
2024-10-24酮康他索乳膏的功效及效果如何?
2024-10-24西区治疗痤疮哪家医院靠谱?
2024-10-24
热门文章
哪些人群易感染带状疱疹病毒?预防措施在这里
2024-10-28腋下有异味是怎么回事?有这4大原因
2024-10-28疣体是什么样的
2024-10-24科学饮食,带状疱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鸡皮肤治疗的优选方案
2024-10-24鸡皮肤怎么治?专业解读与护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鱼鳞病该怎么办?看这篇就够了!
2024-10-23得了湿疣会有哪些症状
2024-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