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黄褐斑护理是关键 黄褐斑护理10窍门
黄褐斑多发于女性,是一种主要由于内分泌引起的皮肤病,它会对女性患者的容貌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黄褐斑并不是不可治愈的,在治疗黄褐斑的同时做好有效的护理,对病情的恢复很有帮助!所谓“三分治、七分养”就是这个道理。那么黄褐斑的护理方法有哪些呢?
一、规律睡眠
规律睡眠对皮肤特别重要。皮肤晚上11点-凌晨2点,快速修复损伤的细胞,增加皮肤营养,此时睡眠有利于皮肤工作。错过这个阶段,即使从凌晨2点睡到第二天中午12点,对皮肤和身体的修复也没有帮助。
二、防晒
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曝晒,外出时应戴遮阳帽或打伞,也可在外出时对暴露部位涂敷氧化钛霜或10%对氨苯甲酸霜。
三、治疗疾病
长黄褐斑与疾病有关系,有病就应该去医治,尤其是妇科病,发现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等就应该去看病。
四、补充糖分
第四:夏季应适当补充糖分,因为肝、肾、脾等脏器都需要糖分,而这些器官健康的女人,头发黝黑、肤色红润。
五、心态平和
不急不躁不忧郁,保持平和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对待工作上的压力,患者需要适当的为休息,为自己释放压力。
六、选择适当的护肤品
许多黄褐斑病人有外用劣质、过期、刺激性化妆品的历史,黄褐斑的病人要慎用化妆品,不能厚涂化妆品以掩盖黄褐斑,这会使黄褐斑加重。
七、不过度护肤
不要过度使用杀菌香皂或洗面奶,皮肤表面存在的细菌的分泌物,对表皮是一个保护作用,在皮肤表面形成弱酸性的脂层。菌群失调后,会造成皮肤的PH值的改变,皮肤防御功能降低。
八、停用避孕药
女士可停用口服避孕葯,改用其它避孕手段,也许可获得想不到的效果。
九、注意日常饮食
多食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及蛋白质的食物,如:西红柿、柠檬、鲜枣、芝麻、核桃、薏米、花生米、瘦肉、鲁类等。维生素C可抑制代谢废物转化成有色物质,从而减少黑色素的产生;维生素E能促进血液循环,蛋白质可促进皮肤生理功能。少食油腻、辛辣、粘带食品,忌烟酒,不饮用过浓的咖啡。
十、每天清晨干洗面
清晨起床前,将双手搓热后擦面,从脸部正中→下颌→唇→鼻子→额头,然后双手分开各自摩搓左右脸颊,到脸部发红微热的程度就可以了。这种按摩可以在一天中任何时候做,不过以清晨有振作精神的作用为最佳。经常干洗面可以疏通气血,有促进五脏精气荣养皮肤的作用,使得皮肤光润、容颜悦泽。
避开祛除黄褐斑的误区
误区1:长斑初期,盲目祛斑。
很多女性在面部刚刚出现色斑,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不在意,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很随意地去使用具有祛斑功能的化妆品,自行祛斑。结果是斑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越来越大,耽误了祛斑的最好时机。其实色斑越在早期,治疗越容易,当然,要选用正确的祛斑方法,否则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色斑,增加治疗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误区2:分斑不分治。
皮肤一般分为敏感性肌肤、干性肌肤、油性肌肤、中性肌肤等,每种类型的肌肤都可能出现长斑的现象,也就是说每种肌肤产生斑的原因可治疗都是不同,但说到祛斑,很多女性的了解都很模糊,可能一瓶霜油性肌肤的人在用,干性的肌肤在用,更甚者敏感性肌肤的人也在用,这样就经常出现严重的皮肤过敏现象,造成色斑复发加重,所以祛斑一定要分肤质祛才能达到真正的祛斑美白效果最大化。
误区3:只顾效果,不顾后果。
不少患者对祛斑怀有一种急切的心情,总是希望一天两天让自己的面部光嫩如初。正是这种急功近利的心情,使得不少人选择了见效快的剥脱法祛斑或短期漂白肌肤祛斑,看起来好像是立竿见影,其实他的皮肤表层正遭到严重损害,自身免疫力大大减弱,经太阳一晒,很容易转化为晒斑、真皮斑等更顽固的色斑。更为后期治疗增添难度。
误区4:认为色斑不可治。
许多在美容院有过多次祛斑经历的人对祛斑失去了信心。其实,色斑当然是可以治愈的,只有针对不同肤质,根据斑产生的不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祛斑方案,才能达到美白最大化。
(责任编辑:付子颜 )
相关文章推荐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
专家答疑
色斑十年未消,能否用排毒养颜胶囊配合
2024-10-24吃泻立停过敏,吃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会
2024-10-24寻找治疗牛皮癣的优质医院
2024-10-24服用一盒多药物,担心其在体内久留致不
2024-10-24脚气能否用药物治疗,用哪种药好?
2024-10-24小孩长湿疹,用某产品多久见效,适合吗
2024-10-24使用氢鲲软膏后出现脱皮症状正常吗?
2024-10-24维A酸乳膏的效果怎样
2024-10-24
热门文章
疣体是什么样的
2024-10-24科学饮食,带状疱疹哪些蔬菜不能吃
2024-10-24鸡皮肤治疗的优选方案
2024-10-24鸡皮肤怎么治?专业解读与护理指南
2024-10-23得了鱼鳞病该怎么办?看这篇就够了!
2024-10-23得了湿疣会有哪些症状
2024-10-22香港脚是怎么得的?怎么治才能除根?
2024-10-22什么是病毒疣?——全面解析病毒疣的定义、成因及防治策略
2024-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