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某些药物导致机体免疫功能异常,产生抗体破坏红细胞而引发的贫血。常见的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利福平、奎宁、甲基多巴等药物。其症状包括贫血相关表现如乏力、头晕、气短等,还可能有黄疸、肝脾肿大。 1.发病机制:药物作为半抗原与红细胞膜蛋白结合,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导致红细胞破坏。 2.常见药物: 青霉素类: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 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 抗疟药:如奎宁。 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 抗结核药:如利福平。 降压药:如甲基多巴。 3.症状表现:轻重程度不一,轻者可能仅有轻微贫血症状,重者可出现急性溶血危象,如寒战、高热、腰背疼痛等。 4.诊断方法:包括血常规、血涂片、骨髓穿刺、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 5.治疗措施:立即停用可疑药物,根据病情轻重采取不同治疗,轻者可观察,重者可能需要输血、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总之,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药物不良反应,及时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患者应在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2024-10-08 19: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