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闫振文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科
-
内分泌性肌病是一类由于内分泌系统功能紊乱导致的肌肉疾病,包括甲状腺性肌病、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肌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甲状旁腺性肌病和垂体病性肌病等。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请赶快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15-11-21 21:13
1.甲状腺性肌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均可引起。甲亢时,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导致肌肉代谢异常,出现肌肉无力、消瘦等症状;甲减时,甲状腺激素不足,肌肉功能减退,表现为乏力、肌痛。
2.皮质类固醇性多发性肌病:长期大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等,可影响肌肉蛋白质代谢,导致肌肉萎缩和无力。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影响肌肉能量代谢,引起全身性肌无力。
4.甲状旁腺性肌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时,血钙水平异常,影响肌肉兴奋性,出现肌肉抽搐、痉挛等。
5.垂体病性肌病:垂体功能障碍,如生长激素分泌异常,可影响肌肉生长和功能。
内分泌性肌病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治疗方面,主要是针对原发的内分泌疾病进行治疗,同时可给予营养支持和康复训练。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