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卢穗琳 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级甲等
泌尿外科
-
压力性尿失禁的引发原因较为复杂,主要包括分娩损伤、年龄增长、肥胖、盆腔器官脱垂、遗传因素等。面对身体的不适,最明智的选择是立即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确保安全有效。
2015-12-14 13:54
1.分娩损伤:胎儿经阴道娩出时,可能损伤阴道及盆底支持组织,影响尿道、膀胱的正常位置和控制尿液的能力。
2.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加,盆底肌肉和组织会逐渐松弛,导致控尿能力下降。
3.肥胖:腹部脂肪过多,增加腹压,对盆底造成较大压力。
4.盆腔器官脱垂:子宫、膀胱等盆腔器官脱垂,改变了正常解剖结构,易引发压力性尿失禁。
5.遗传因素:部分患者由于遗传,存在盆底组织先天薄弱的情况。
总之,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通过盆底肌训练、药物治疗或手术等方式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压力性尿失禁? 尿失禁是排尿障碍性疾患的常见症状,本质上是膀胱储尿功能障碍的表现。尿失禁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某些疾患累及膀胱、尿道功能的结果。尿失禁的定又是指腹压增高时(如咳嗽、大笑、提重物、体位改变等)引起的不自主漏尿现象,其过程中无膀胱逼尿肌的收缩,属尿道原因引起的尿失禁。国际排尿控制研究协会推荐的定又为:尿失禁系一种可以得到证实的、不自主的经尿道漏尿现象,并由此给患者带来社会活动不便及个人卫生方面的麻烦。这一定义强调了漏尿的客观性,并将非尿道的漏尿(尿道阴道瘘、膀胱阴道瘘等)排除在外。其发病率在中老年妇女中颇高。国内外文献报道在15%~45%之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