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是一种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颌骨炎症性疾病,多因牙源性感染、损伤、血源性感染等所致,常伴有疼痛、肿胀、张口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影响咀嚼和进食。 1.病因: 牙源性感染:如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等未得到及时治疗,细菌侵入颌骨。 损伤:颌面部外伤、手术等造成的开放性伤口,易引发感染。 血源性感染:身体其他部位的化脓性病灶,通过血液循环传播至颌骨。 邻近组织炎症蔓延:如腮腺炎、颌下淋巴结炎等蔓延至颌骨。 机体抵抗力下降:如营养不良、糖尿病等导致身体抵抗力降低,易感染发病。 2.症状: 局部疼痛:初期多为隐痛,病情加重后疼痛加剧。 颌面部肿胀:可表现为局部红肿、皮温升高。 张口受限:炎症累及咀嚼肌时,会出现张口困难。 牙松动:炎症破坏牙槽骨,导致牙齿松动。 全身症状:发热、乏力等。 3.诊断: 病史和临床检查:了解发病原因、症状等。 X 线检查:有助于了解骨质破坏情况。 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提示感染。 4.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呋辛酯、阿莫西林、甲硝唑等。 手术治疗:切开引流脓液,清除死骨。 物理治疗:促进炎症消退和组织修复。 5.预防: 保持口腔卫生:定期刷牙、漱口,及时治疗口腔疾病。 避免颌面部损伤:注意安全,防止外伤。 增强体质: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提高抵抗力。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早期诊断和治疗有助于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024-10-08 14: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