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谢芳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具体有病因治疗、利胆治疗、对症支持治疗、中医治疗、肝移植。当身体感到不适时,务必及时就医,听从医生的指示进行诊治,不宜自己随意用药。
2015-12-04 18:46
1.病因治疗:积极寻找并消除可能的病因,如停止使用可能导致胆汁淤积的药物。
2.利胆治疗:常用药物有熊去氧胆酸、腺苷蛋氨酸等,可促进胆汁排泄。
3.对症支持治疗:补充维生素 D、钙剂,纠正低蛋白血症,使用利尿剂减轻水肿。
4.中医治疗:根据不同证型,如肝郁气滞用逍遥散,肝胆湿热用龙胆泻肝汤等。
5.肝移植: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者,肝移植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胆汁性肝硬化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建议患者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汁性肝硬化? 胆汁性肝硬化是指由于肝内、肝外胆管疾病导致长期胆汁淤积而致之肝硬化。一般分为肝内胆汁淤积性和肝外胆管梗阻性肝硬化两种类型,前者多为肝内细小胆管疾病引起的胆汁淤积,其中与自身免疫有关者,称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后者多继发于肝外胆管梗阻,称继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是胆汁性肝硬化的一种较少见类型,其病变主要为肝内细小胆管的慢性非化脓性破坏性炎症,起病隐匿,进展缓慢,长期持续的胆汁淤积,最终演变为肝硬化。女性患者约占80%~90%,多为中年以上妇女,一般认为与自体免疫有关。本病属中医学“黄疸”、“积聚”、“鼓胀”等病范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