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继舜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三级甲等
消化内科
-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放疗后的肠道并发症,需与多种疾病鉴别,及时诊断很重要。若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行用药存在隐患,身体出现不适时,请务必咨询医生,科学治疗。
2016-01-04 21:31
1.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多有黏液脓血便、腹痛等症状,肠镜下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
2.Crohn病:常有腹痛、腹泻、瘘管形成等,病理表现为非干酪样肉芽肿。
3.肠结核:常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肠镜下可见环形溃疡等。
4.肠道脂代谢障碍综合征:常有脂肪泻、腹胀等,与脂代谢异常相关。
5.其他肠道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痢疾等,常有不洁饮食史,大便培养可明确致病菌。
通过综合分析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放射性肠炎,并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本病最常见于宫颈癌、膀胱癌、晚期大肠癌经钴、镭锭放射治疗后,继发率在10%~60%。多数是由于小肠和大肠对放疗感受性增高所致。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 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性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在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黏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黏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