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龚峻梅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
三级甲等
血液肿瘤科/血液病科
-
溶血性贫血有多种临床分类方法按发病和病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溶血;按溶血部位可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临床意义较大的是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骨髓有6~8倍的红系造血代偿潜力,如红细胞破坏速率在骨髓的代偿范围内,则虽有溶血,但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患。
2016-01-12 1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