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朱微微 主治医师
安徽省立医院
三级甲等
中医科
-
血小板减少,医学上称为血小板减少症,可能由以下原因引起:
2016-03-21 19:30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身体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导致血小板过早破坏。
2. 巨核细胞异常:骨髓中的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不足,可能是遗传或某些疾病的结果。
3. 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大手术、出血、某些药物或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情况。
4. 血小板分布异常:血液黏稠度改变或脾功能亢进,使血小板在脾脏中积聚。
5. 骨髓病变: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等疾病影响血小板生成。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最常见的原因,机体错误地攻击自己的血小板。
- 巨核细胞发育受阻可能与营养缺乏、骨髓抑制性疾病或先天性因素有关。
- 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外伤、手术后,或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
-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脾功能亢进,会捕获并破坏更多血小板。
- 骨髓疾病可直接干扰血小板生成,如恶性肿瘤侵犯骨髓或化疗药物的影响。
了解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对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如果出现血小板减少的症状,如瘀斑、鼻出血或牙龈出血,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评估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中医科在治疗血小板减少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但具体治疗仍需综合西医治疗手段,遵循医嘱进行。请务必避免自行诊断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当身体出现异常时,应赶紧就医,听从医生的指导进行诊治,不宜擅自用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