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小宝宝流口水可能是生理发育、长牙、口腔炎症、吞咽功能不完善、神经调节异常等原因造成的。 1.生理发育:宝宝在出生后的一段时间内,唾液腺分泌逐渐增多,但吞咽功能尚未完善,会导致流口水,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2.长牙:宝宝长牙期间,牙龈受到刺激,会增加唾液分泌,引起流口水。 3.口腔炎症:如口腔溃疡、口腔疱疹等,炎症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口水增多,同时可能伴有口腔疼痛、哭闹等表现。 4.吞咽功能不完善:部分宝宝吞咽动作不协调,不能及时将唾液咽下,造成口水外流。 5.神经调节异常: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可能影响唾液分泌的调节,导致流口水。 总之,小宝宝流口水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明确原因。家长要注意保持宝宝口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出现湿疹等问题。
2024-10-10 20:3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口水是人体口腔内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液体,含有丰富的酶类,是促进事物消化吸收的一种重要物质。那么为什么很小的新生儿不流,大人也不流。只有3、4个月以后的婴儿才流呢?这与孩子的此阶段的发育特点有关。3个月以下的孩子,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尚未发育成熟,唾液分泌量很少,而成人呢,口腔唾液分泌与吞咽功能协调,多余的口水在不知不觉中就咽下去了。孩子到3-4个月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与唾液腺均趋向于成熟,唾液分泌逐渐增多,再加上孩子3-4个月时已长出了牙,对口腔神经产生刺激,使唾液分泌更加增多了。婴儿口腔较浅,吞咽功能又差,不能分泌的口水不断的顺嘴流出来。这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态。一般2-3岁流口水的现象会自然消失。但有的孩子有口腔溃疡等疾患时,也可引起流口水,常伴有不吃奶、哭闹等,这时就要请医生给孩子看病。
2024-10-10 20:3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异常流口水有以下几点原因:1,长牙2,口腔溃疡3,喉咙发炎4,口咽黏膜炎5,病毒感染6,咬伤7,神经障碍
2024-10-10 20:39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小儿爱流口水:这个问题要从小儿口腔特点说起。小儿的口腔是随着生长发育而变化的。新生儿的口腔内没有牙齿,舌短而宽,两颊部有厚的脂肪层,面部肌肉发育良好,颌骨的粘膜增厚凸起。这些都是有利于吃奶时捉住奶头和协调吸吮动作的。婴儿由于牙齿未萌出,牙槽突尚未发育,腭部和口底比较浅。6—7个月时小儿唾液量分泌逐渐增加,而这时期小儿吞咽反射不灵敏,口腔分泌唾液既没牙槽突的阻挡又不会把它咽下。所以,此时小儿常出现流口水的现象,这时期流口水是一种生理性流涎,无需治疗。随着生长发育,牙齿的萌出,牙槽突逐渐形成腭部慢慢增高,口底渐渐加深,以及有吞咽动作的训练,流口水现象会好转。 值得父母注意的是,有些婴儿流涎是病理性的,预示婴儿患了某些疾病。如小儿流涎较多且伴有口角破溃发炎的,则属口角炎引起的流涎症;若伴有口腔粘膜充血或溃烂,拒食烦躁等,则称口腔炎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萎缩、咀嚼无力,这是由于消化不良、肠道蛔虫症所致的流涎症;若伴有智力发育不全、痴呆,这是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所致。以上病理性流涎症需到医院检查治疗,一般来说原发病因消除了,小儿流涎症也会好转或痊愈。 由于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因此,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常流口水的孩子,由于唾液经常浸泡下巴等部位的皮肤,也会引起局部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所以,局部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1)平时可用柔软质松敷料垫在颈部以接纳吸收流出的口水,并经常更换; (2)经常用温水清洗面部、下颌部及颈部,寒冷季节可涂油脂类护肤。
2024-10-11 01:45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小儿流涎症?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