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好动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环境、营养、疾病等有关,比如微量元素缺乏、多动症、铅中毒等。 1.微量元素缺乏:孩子生长发育快,若锌、铁等微量元素不足,可能导致好动。可通过饮食调整,多吃富含这些元素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等。 2.环境因素:嘈杂、混乱的环境可能让孩子难以集中注意力,表现为好动。需营造安静、整洁、有序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3.营养不均衡:饮食结构不合理,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影响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应保证饮食多样化,多吃蔬菜水果。 4.多动症: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需要专业医生评估诊断,可能采用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如哌甲酯、托莫西汀等。 5.铅中毒:若孩子长期接触含铅物质,可能引起铅中毒,导致多动。要避免接触含铅物品,必要时进行驱铅治疗。 孩子好动的原因多样,家长要仔细观察,必要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明确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
2024-10-10 19:2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对于那些闲不住的孩子,要适当调一下,而且应该注意这个问题.既要满足孩子好动的需要,又要有所限制,既要尊重孩子的自由,又要积极引导.为此,提供一些建议: 对于闲不住的孩子,每天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孩子尽兴活动,到室外去运动,玩耍,活动到筋疲力尽,让孩子的精力充分发泄.尽兴活动之后,安排孩子安静活动,必要时软,硬兼施稳定孩子.总之,每天必定要有一定的时间段让孩子安详下来.1,采用正强化,及时肯定孩子做的好的时候,或者做的好的事情.暗示孩子是能做好的,是爱学习的,是有进步的.不再否定孩子,不要再强化他好动(就是不在孩子面前与别人说这孩子好动,不爱学习). 2,和孩子签一个协议,让孩子自己做记录,只要有一堂课上课没做小动作,就给孩子画一个红五星(可以在家里的墙上用一张漂亮的纸或者利用孩子的日记本),充分相信孩子,也可以请求老师做配合,让老师在一个特定的本子上签字,表示孩子一天中有几节课做到了.然后就让孩子自己画几个红五星.如果有一天做到了一整天都没有做小动作,那么可以给孩子一个他特别想得到的东西,做为奖励…….继续坚持,一直到孩子没有这个坏习惯为止. 3,在做的过程中关键是父母的态度,如果父母善于沟通,效果会更好,如果父母不注意方法,或者不在意说话的态度和自己的情绪,也许会出现一些问题,请父母注意为好.
2024-10-10 19:2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孩子好动是正常现象,是孩子活泼顽皮的天性。通常这样的孩子反而具备运动的天赋,对于这种现象,家长大可不必大惊小怪。建议家长:1应有一颗宽容的心:亲师应及早了解,孩子不是故意不安分,而是他与生俱来先天气质所决定。2注意孩子的安全。以为内活动量大,喜欢跳上跳下,东奔西跑,因此,很容易有小意外发生,如跌倒、摔伤、擦撞等甚至波及其他小朋友,所以,应特别留意他的安全问题。 3适当地让孩子发泄过度的精力:根据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好动,精力过剩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孩子发展的体育项目进行培养(释放他的多余精力),每天都有一定的时间让他运动,这样按照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交替运行的规律,兴奋过后就转化为抑制,神经系统通过体育运动进行调整,孩子听课时会安静些。 4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拿孩子好动说事,反复批评,让孩子有逆反心理。而是应该讲清集中精力才能学好东西的道理。让他明白“老要张狂少要稳”的道理,明白注意力集中大脑才会有良好的记忆和思维活动。 3.陪孩子做静态活动,带领孩子到安静温馨的空间里,选择一、二个比较安静乖巧的小朋友陪他看书、画画;将他喜欢听的故事,请他安静5分钟,如果做到,家长要予以鼓励,慢慢增加要求他安静的时间,逐步养成自我控制能力。
2024-10-10 19:2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好动和贪玩是儿童的天性,1-2岁的孩子无时不动。美国心理学家奥陆多额尔对这阶段的婴幼儿作了这样的叙述: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接近两周岁的婴幼儿,身体虽然还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脚短头大,走路时脚步不太稳,姿势、躯体稍有前倾,很像旧时器时代的尼安得塔尔人那样。但是,由于他们活动能力的提高,手脚的解放和白天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活动之中,他们要求不停地进行游戏,而且喜欢到处乱跑和四处捣乱。宝宝到了1岁半了,路已经走得很稳,他的好奇心似乎永远得不到满足,在他眼中,家里的抽屉、柜子、甚至瓶瓶罐罐里都象藏着宝贝,在你不注意时,他就会打开抽屉,专心致志地一件一件地把东西全拿出来,似乎最好的东西就在里面。结果是满地狼迹,家象是被抢劫过了似的。这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事。这时你该怎么办呢?跟他讲道理,或是狠狠地打一顿还是听之任之。如上所述,好动、贪玩、好奇是儿童的天性,而恰恰又是好奇,才使孩子不断成长,柏拉图也说:“好奇者,知识之门“。小孩子6个月大时一听见声音就要转头去寻,一看见东西就要伸手来拿。再大一点的孩子好奇的动作更多。如果孩子不好奇,那就不去与事物相接触了,不与事物相接触,那他就不能明了事物的性质和状况了。所以好奇动作是小孩子得到知识的一个最紧要的门径。这一阶段,不仅允许婴幼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而且要给婴幼儿创造各种机会,给婴幼儿去触摸周围的物体,让他能最大限度地在家中自由活动,并给他以惊喜和稀奇,来鼓励他的好奇心的发展。所以,遇到上述情况,打是不起作用的,也是对孩子的发展不利的。那么,就与宝宝耐心地讲道理吧。可是,大多父母在尝试后就再没耐心了。其实,两岁前后的婴幼儿虽然还不会说许多话,但心里已经有了自己的许多小主意。但其社会性考虑的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许多想法都带有自我为中心的色彩。还不会体会或考虑对方的心态及造成的后果,再加上他们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即使和他讲道理,他听不懂也不会听,还十分自信。因此,父母必须详细了解婴幼儿的内在心理。学会观察和等待,采取因势利导的对策。这样既能满足婴幼儿的好奇好玩的心理,又能培养自主自信的好品质,还可以防止宝宝与父母的顶牛和反抗。但也不是说就顺着孩子的性子,听之任之。对于上述事例,我们不妨这样做: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把地上的东西整理起来,并告诉孩子,这些东西的家就在抽屉里,我们一起让他们回家吧。另外,你还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个百宝箱,让孩子把自己的玩具放进去,并告诉孩子这是属于他的,每次玩好玩具后也应鼓励孩子让玩具宝宝回家。当然也可以采取比赛的方式,比比谁的抽屉更整洁。
2024-10-11 12: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