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即问即答 > 内科 > 呼吸内科 > 一岁一个半...
快速提问

即问即答

首页 找问题 找医生 专家答疑 健康微窗口 健康热点 查疾用药 健康百问 找名医看诊 预约挂号

一岁一个半月宝宝多汗正常吗?如何应对?

发热

我家宝宝现在一岁一个半月只要不是太冷的天,我发觉他的头上总是亮晶晶的,汗特多呢白天还可以看见,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无法照顾得这么多了,真怕就这样发烧感冒了不知别的宝宝也有这种情况吗?正常不?有什么办法不?谢谢!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一岁一个半月宝宝多汗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也可能与环境、疾病等因素有关,如新陈代谢旺盛、衣物过多、缺钙、疾病导致身体虚弱、内分泌疾病等。 1.新陈代谢旺盛:宝宝年龄小,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比成人旺盛,容易多汗。 2.衣物过多:穿盖过多会导致宝宝过热出汗。 3.缺钙:维生素 D 缺乏引起钙吸收不良,可导致多汗,还可能伴有枕秃、夜惊等症状。 4.疾病导致身体虚弱:如反复呼吸道感染、贫血等疾病,使宝宝身体虚弱,容易出汗。 5.内分泌疾病: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也可能引起多汗。 如果宝宝多汗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钙、维生素 D 水平、甲状腺功能等,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10 20:47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要先搞清孩子出汗原因.小孩子体质处于发育阶段,肌肉、皮肤都还很薄弱,比成人容易出汗。如果小儿只是单纯少量出汗,生长发育良好,精神活泼,而无其他症状,属正常的现象。反之孩子根本不出汗,就应该考虑汗液排泄有问题了。如果出汗量过多,而兼有其他症状,应该考虑是否有病。孩子出汗,可以表现为手足汗、心胸汗、半身汗、自汗、盗汗等。盗汗亦称“寝汗”,睡时出汗,醒后即止。一般孩子盗汗多因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所致。但是我们所见到的是孩子入睡不久,头、胸、背等处出许多汗,常浸湿枕巾、睡衣等。这是因为孩子刚入睡体温上升,此时爱出汗的孩子盗汗就很明显,这是一种生理现象。比较爱出汗的孩子大多在三四月份或11月份出现盗汗。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盗汗只是在夜里12点前(就是前半夜)出汗,到后半夜汗会自动地没有了。中医认为孩子阳气旺盛,前半夜阴气尚未到最盛之时,在前半夜就会出汗,到了后半夜阴气渐盛而抑制了孩子体内的阳气外越,所以到了后半夜,孩子的汗自然就收回去了。  小儿多汗可以分为生理性多汗与病理性多汗两大类。生理性多汗常常可以找到明显的原因,如衣服穿得过多、剧烈的运动、吃了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等,把引起多汗的原因排除以后,多汗的现象就消失了。而且,这类小儿一般健康状况较好,没有发现其它疾病。  小儿病理性多汗原因比较复杂,是多种疾病共同作用出现的症状。所以,必须准确地诊断出小儿多汗的相关疾病,找出病根,才能有效地治疗小儿多汗症。  那么,父母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辨别小儿多汗的性质呢?  多汗出现的时间如活动性佝偻病多数是在晚上睡后多汗,深睡以后汗液逐渐减少;结核病或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则为通宵多汗,这就是中医所说的盗汗;空肚子时多汗应考虑低血糖症;蹲下突然站立起来时多汗应注意脑部暂时缺血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  多汗与伴随症状多汗伴枕秃(即俗称小儿脱帽圈)和方额头、肋骨串珠等骨骼改变者,多为佝偻病;多汗伴低热、食欲减退、消瘦等,应怀疑结核病和其它慢性消耗性疾病;多汗伴游走性骨关节肿痛和心率增快等症状,应注意风湿病。  多汗与年龄如婴幼儿多汗,应注意活动性佝偻病;年长儿多汗应特别注意结核病、风湿病和寄生虫感染等。  多汗的部位全身性多汗多半是感染性疾病和风湿热、低血糖症、甲状腺机能亢进等引起的;身体的一侧多汗则可能有脑部病变;头部多汗多见于佝偻病。孩子因为疾病而兼见出汗的症状时,除了请医生检查、治疗外,在家还可以选择合适的饮食调理的方法。  在家里时,家长如果还分不清孩子出汗应该属于哪方面的症候,就可以按照自汗多为阳虚,盗汗多为阴虚。所以在饮食调理上就可以按自汗调补阳气,吃健脾益气的食品;盗汗就可以用滋补阴虚,养阴生津的食品。  处理方法:  因此,家长平时要注意对多汗小孩的护理。 1、勤擦、勤洗、勤换。要及时擦去小孩头上和身上的汗液,经常换洗小孩内衣内裤,注意个人卫生。 2、不论白天还是夜晚,睡觉时都不要直接对着风吹,以免冷风袭入汗毛孔内而受凉。 3、平时多饮水,补充水分和盐分。 4、合理喂养,多吃蔬菜瓜果。小婴儿、生长发育较快的儿童要及时补钙。 5、平时要注意一些其他症状,对于安静状态下经常出汗的小孩,应及时就医。另外中医对治疗盗汗有一定效果。 另:缺钙的小儿枕后容易脱发,而且毛发较硬,竖在头上。只要注意营养合理,及时补铁、钙、锌及敕氨酸,头发自然会多起来的。  有些孩子出汗多,动不动就浑身湿透,似水洗一般,鼻尖、额头、头发满是汗珠,即使在冬天也是大汗琳漓,掀开衣帽,水气蒸腾而上。  一般地说,小儿新陈代谢旺盛,且活泼好动,因此出汗常比成人多。另外,体弱多病,体质弱,患有佝偻病或结核病的小儿也会多汗。  人体中多种微量元素都通过汗液排泄,锌便是其中之一。锌是人体必需微量之素,它与儿童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视觉及性发育密切相连。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锌的需求量比较大,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多汗儿童的缺锌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缺锌会降低机体的免疫水平,特别是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抵抗力,使感染反复发作,进而又会引起小儿体质虚弱,加重多汗,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所以,多汗小儿应适当补锌。  对于10岁以下的儿童,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应摄入10毫克的锌。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这一标准。但多汗的儿童,必须增加一些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如葡萄糖酸锌。此外,还可服用一些中药,如黄芪、大枣等,有补气敛汗的功效。同时,还应积极治疗引起多汗的其他疾病。

    2024-10-10 20:47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汗是由皮肤汗腺分泌的,汗腺是人体皮肤调节体温的重要结构之一。小儿时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平时活动量大,尤其是婴幼儿皮肤含水量较大,皮肤表层微血管分布较多,所以由皮肤蒸发的水分也多。再说小儿对冷热的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即使晚上也爱出汗,这是正常现象。宝宝特别多汗,正常还是不正常凡是宝宝汗腺分泌过多称多汗。引起宝宝多汗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生理性多汗和病理性多汗。正常原因宝宝多汗大多是正常的,医学上称为生理性多汗。如夏季气候炎热而致小儿多汗;婴幼儿刚入睡时,头颈部出汗,熟睡后汗就减少;宝宝游戏、跑跳后出汗多,一般情况很好;冬天宝宝衣服穿得过多,晚上被子盖得太厚,加上室内空调温度过高,使得宝宝过热而出汗多。有的宝宝出汗仅限于头部、额部,俗称“蒸笼头”,亦是生理性出汗,父母不必担心。……>>>鉴别小儿病理性多汗非正常原因宝宝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出汗过多,表现为安静时或晚上一入睡后就出很多汗,汗多可弄湿枕头、衣服,称之为“病理性出汗”。如婴幼儿活动性佝偻病、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小儿低血糖、吃退热药过量及精神因素,如过度兴奋、恐惧等。有的宝宝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引起病理性出汗。每种疾病除了出汗多以外,还有多种其他疾病表现,父母需带宝宝去医院就医,进一步做有关的检查。(1)活动性佝偻病。一岁以下的婴儿多汗,若缺少户外活动不晒太阳,没有及时添加鱼肝油、钙粉,父母则应观察宝宝除了多汗外,是否伴有佝偻病其他表现,如夜间哭闹、睡在枕头上边哭边摇头而导致后脑勺枕部出现脱发圈(又见枕秃)、乒乓头(枕骨处骨质变软,扪之似摸乒乓球的感觉)、方颅(前额部突起头型呈方盒状)、前囟门大且闭合晚等表现。父母应带宝宝去医院请医生检验,以明确诊断。……>>>佝偻病的11种错误观点(2)小儿活动性结核病。宝宝往往不仅前半夜汗多,后半夜天亮之前也多汗,称之为“盗汗”。同时有胃纳欠佳,午后低热(有的高热),面孔潮红,消瘦,有的出现咳嗽、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表现。往往有结核接触史,家中老人、父母或保姆患有结核病。(3)低血糖。往往见于夏季天热,宝宝出汗多,夜间不肯吃饭,清晨醒来精神萎靡。患儿表现为难过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大汗淋漓,四肢发冷等。(4)小儿内分泌疾病(这种疾病引起多汗较为少见)。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多见学龄儿童,女孩为多。可表现为多汗、情绪急躁、食欲亢进而体重不增,心慌、心悸,甚至眼球突出等。肥胖症的宝宝也容易出汗,动一动或平时走走路就多汗。(5)其他小儿急慢性感染性疾病也可引起多汗。同时伴有其他的临床表现:如伤寒、败血症、类风湿病、结缔组织病、红斑狼疮或血液病等。宝宝多汗,妈妈如何护理●妈妈如果发现宝宝出汗多,首先应该寻找多汗的原因。如果是生理性多汗的话,妈妈不必过分忧虑,只要除去外界导致宝宝多汗的因素就可以了。炎热夏季需经常开窗,有条件者用电扇或开空调,要注意风不要直接对着宝宝吹,尤其在宝宝睡着后,皮肤毛孔开放,身上有汗,风直接吹容易受凉。●注意宝宝的衣着及盖被。我们主张宝宝比大人多穿一件衣服,从小锻炼宝宝抵抗力。有的妈妈在冬天摸摸孩子手冷,就拼命给孩子添加衣服,穿了好几件毛衣还穿棉袄、棉裤,晚上盖好几床棉被。要知道给宝宝穿或盖得过多,使宝宝大量出汗,衣服被汗液弄湿,又没有及时换掉,宝宝用自己的身体温度捂干湿衣服,反易受凉而引起感冒发烧及咳嗽。出汗严重的宝宝,由于体内水分丧失过多,会引起脱水。●父母需要及时给宝宝补充水分,最好喂淡盐水,因为宝宝出汗与成人一样,除了失去水分外,同时失去一定量的钠、氯、钾等电解质。给宝宝喂淡盐水可以补充水分及钠、氯等盐分,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而导致虚脱。●父母应及时给出汗的宝宝擦干身体。有条件的家庭,应给宝宝擦浴或洗澡,及时更换内衣、内裤。宝宝皮肤娇嫩,过多的汗液积聚在皮肤皱折处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处,可导致皮肤溃烂并引发皮肤感染。●发现宝宝多汗,妈妈应仔细观察有无其他并发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治疗引起多汗的疾病。如婴幼儿有活动性佝偻病而多汗,可去医院就诊,口服鱼肝油和钙粉,多进行晒太阳等户外活动。夏天清晨突然发现小儿出大汗,没有发热,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四肢发冷,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在家先喂糖水,再立即去医院,进一步诊治。●中医中药治疗。一般没有什么西药可以单独治疗宝宝多汗。可吃些中成药或汤剂以协助止汗。如用太子参15克,炙黄芪15克,红枣6-8只,煎汤口服。冲服黄芪颗粒冲剂,不必煎。有佝偻病的宝宝可以冲服龙牡壮骨冲剂等。

    2024-10-10 20:47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自汗不是因为天气闷热、服用发汗药及其他刺激因素而经常出汗称“自汗”。多因肺气虚弱、卫阳不固、津液外泄所致,故常伴有神疲、乏力、气短、畏寒等阳气虚损的症状。多见于患有佝偻病的孩子及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患者。还有一种可能是缺盖,和维生素.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2024-10-10 20:47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你的情况中医称着"盗汗",给你一篇资料供参考: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寝”是指睡觉,有个成语叫“废寝忘食”,是说顾不得睡觉并忘了吃饭。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证。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些名,迄至现今不论是医生还是干其他行业的人都知道盗汗是一种什么样的病证。盗汗的病人,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再入睡可再次汗出。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燥,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病人,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怎样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孩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1)生理性盗汗:小儿时期,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小时之内。此外,若室内温度过高,或被子盖的过厚,或使用电热毯时,均可引起睡眠时出大汗。(二)病理性盗汗: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但盗汗并非是佝偻病特有的表现,应根据小儿的喂养情况,室外活动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还要查血钙、血磷及腕骨X线摄片等,以确定小儿是否有活动性佝偻病。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检查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常可发现异常。有一点要注意,详细查颈部有无淋巴结肿大,这对小儿结核病的诊断极有价值。综上所述,凡是影响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以及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的原因和疾病,都可以引起小儿盗汗。作为家长,应仔细观察小儿,综合分析后再作出判断,不可盲目服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小儿盗汗如何防治?小儿出现盗汗,首先要及时查明原因,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祛除生活中的导致高热的因素。此如,孩子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小儿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小儿肥胖,有益于小儿的身心健康。有的小儿的夜间大汗,是由于室温过高,或是盖的被子过厚所致。冬季卧室温度以24℃~28℃为宜;被子的厚薄应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一般说来,若家长注意到上述几种容易引起产热增多的诱因,并给予克服,出现盗汗的机会会自然减少。即使小儿偶尔有一二次大盗汗,也不必过分担心,盗汗所丢失的主要是水份和盐份,通过每日的合理饮食是完全可以补充的。对于病理性盗汗的小儿,应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缺钙引起的盗汗,应适当补充钙、磷、维生素D等,并应做到以下几点:(1)多接触日光,包括户外光线及反射的光线。可在户外活动,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2)大力提倡母奶喂养。(3)早产儿、双胎,经常腹泻或有其他消化道疾病的小儿应注意加用维生素D。(4)北方农村或寒冷的地区要按计划地采取“夏天晒太阳,冬天吃D剂”的预防佝偻病措施。对于结核病引起的盗汗,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抗结核治疗。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盗汗,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此外,对易于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随之而止,这将胜过任何灵丹妙药。怎样用脐疗法治疗盗汗?运用脐疗的方法治疗盗汗,在古今医学文献中介绍的很多,并且有着非常显著的疗效,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经常用脐疗的方法治疗盗汗,实践证明疗效确实肯定,尤其是对小儿盗汗症,收效更为满意。下面介绍几则治盗汗的脐疗方:(1)五砂散: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也有比较显著的疗效。(2)五味敷剂:五倍子、赤石脂、没食子、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辰砂1克。共研细末,贮瓶备用。于临睡前取药粉1克,用凉开水、食醋各半调匀,敷入脐中,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晨去掉。每日一次,3~5天为一疗程。据《陕西中医》1985年第5期介绍,用本方治疗小儿顽固性盗汗118例,连敷3次,盗汗即止者48例;5次汗止者31例;6次汗止者21例;无效6例(其中结核病患者3例)。愈后再次复发盗汗,使用本方有效者9例,无效者3例。本方无毒性,无副作用,具有较强的敛汗功能,各型盗汗均可使用。以上二方,均安全有效,盗汗者不妨一试。盗汗病人应怎样自我养护?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必要的体育锻炼,养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注意劳逸结合。(2)在饮食方面,要摸索出与自己病证有利或有弊的饮食宜忌规律,进行最适合自己食疗调养。如属阴虚、血热及阴虚火旺的病人,应禁食辛辣动火食物,切勿饮酒,并多食一些育阴清热的新鲜蔬菜等,以使汗腺的分泌功能牢固的在机体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恢复。(3)在条件允许时,适当调节一下居住环境的温度与湿度,如阴虚血热者的居住环境就应稍偏凉一些等。(4)患者的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应经常洗澡,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5)重症盗汗且长期卧床的病人,家属应特别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发生褥疮。还要注意观察病人的面色、神志、出汗量大小,如有特殊改变要及时向医生报告。失眠是困扰现代人的一个很大的问题,而通常来说,是由于压力过重才会使人在睡梦中醒来。这是因为压力会影响我们大脑中枢神经元中控制睡眠的"觉醒系统",这个系统控制着你究竟是醒着还是睡着。如何改善睡眠,使醒着时的生活更美好呢?其实这项工作也是有一些技巧的。对付外来压力改善睡眠的方法,是将睡眠同日常生活中的其它活动区分开来,找一个安全的睡眠环境,要求安静、黑暗并且舒适。确定你生物钟的睡眠周期。首先,确定一个起床时间并保持下去,每天不变。然后,试着让身体告诉自己需要入睡的时间。关上电视、计算机和电话;可以听一些轻柔的音乐,或是与相知的人谈谈心;洗一个时间较长的热水澡,再找一本无聊的书看看;打两个哈欠、揉揉眼睛、深呼吸。①遵循客观规律:国人多半保持传统的前后夜并重、中午小憩的睡眠;西方人则重视后夜与清晨懒睡,中午不休。不管哪一种,只要形成适合自己的规律就可以,不必勉强改变。但睡眠的基本需要、基本生理规律是一致的。不论你早睡早起,还是晚睡晚起,大致的睡眠时间和睡眠周期没有不同。还有,如果你哪个晚上睡不好,千万不要在第二天刻意补充睡眠,以免造成恶性循环。②养成良好习惯:良好的睡眠习惯可以获得最佳的睡眠,达到充分休息的目的。比如睡前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喝杯热牛奶,洗个温水澡,听一曲轻音乐,让美妙的旋律伴你进入梦乡,使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③创造美好环境:睡眠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睡眠的质量。身居闹市的家庭应尽量创造好的居住环境,减少睡眠干扰。4安抚烦乱心理:心理干扰是大多数人失眠的原因。保持平和的心态、宽容的对人方式、积极乐观的生活等,对拥有良好的睡眠是极为有益的。

    2024-10-11 14:40
  • 回答5追问

    追问是开放提问,不一定是原来医师回答

就医问药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发热?   发热是指体温异常增高。由于小儿的新陈代谢较成人相对旺盛,且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故小儿时期的正常体温较成人稍高。昼夜之间体温有一定波动,晨间低,下午稍高,波动范围不超过1℃。饮食、运动、哭闹、室温过高、穿衣过厚等均可使小儿体温暂时性升高,这种变动不属于病理性发热。正常小儿的肛温波动于36. 9~37.5℃之间,舌下体温比肛温低0. 3~0.5℃,腋下温度为36~37℃,个体间的正常体温略有差异,但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时可认为发热。 查看全文»

低热 高热
推荐医生 更多»
  • 周志平

    主任医师

    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擅长:肝炎、肝硬化及并发症的治疗,尤其擅长腹泻、出疹性疾病及艾滋病 详情»

  • 刘美华

    主任医师 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擅长:小儿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等小儿血液疾病,以及发热、肝 详情»

  • 唐永煌

    主任医师 教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擅长:各种肝病,尤其是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与中西医结合的诊断。乙肝表 详情»

推荐用药 更多»
白加黑

疗效:本品适用于治疗和减轻感冒引起...

芬必得

疗效: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

专家咨询 更多>
李勇

李勇 / 副主任医师

擅长:哮喘、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咳嗽、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纤维化等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和危重症的抢救具有独到见解。尤其在呼吸疑难病的诊治方面颇有建树。

预约挂号
李邦良

李邦良 / 主治医师

擅长: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肺心病、尘肺、矽肺、慢阻肺、肺间质纤维化、间质性肺疾病等。

预约挂号
刘跃建

刘跃建 / 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和肺结核诊断治疗及机械通气治疗技术,呼吸内镜的诊断和治疗性应用及肺功能测定。

预约挂号
医院问答 更多>
为什么龟头有点痒

为什么龟头有点痒

衡水男科医院 2023-12-17
为什么阴茎向下弯曲

为什么阴茎向下弯曲

衡水男科医院 2023-12-17
夜尿频多是什么原因导致

夜尿频多是什么原因导致

包头世纪泌尿专科医院 2023-12-18
我爸烟龄30年,酒龄8年

我爸烟龄30年,酒龄8年

平顶山儿科医院 2024-01-24
脑缺氧会嗜睡吗?

脑缺氧会嗜睡吗?

内蒙古精神病医院 202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