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谢蜀祥 主任医师
成都男科医院
妇科
-
子宫内膜异位到子宫肌层上,如果处理不当,任其发展很有可能成为腺肌瘤。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弥漫或局限性的病变,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一样,属于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子宫腺肌病多发生于30~50岁左右的经产妇,但也可见于年轻未生育的女性,约15%的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约50%合并子宫肌瘤。 目前多认为是由于多次妊娠和分娩及宫腔手术等造成子宫内膜或浅肌层损伤,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子宫生长而发病。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孕次、产次、人工流产次数和宫内节育环的使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还可能与雌激素的异常分泌及高催乳素血症有关。 看诊子宫腺肌症方面问题尽量去本地公立专科生殖医院或者三甲人民医院;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者有这方面检查报告可以点击下面的或加薇信scsz1208找我做详细指导.y
2024-10-10 18:5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子宫腺肌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激素水平失衡、多次妊娠及分娩、刮宫等宫腔操作、遗传因素等。 1.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子宫内膜的腺体和间质向子宫肌层生长,导致子宫肌层增厚和不均匀。 2.激素水平失衡:雌激素水平过高或孕激素抵抗,可促使子宫内膜增生,增加子宫腺肌症的发病风险。 3.多次妊娠及分娩:多次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子宫壁的创伤和修复可能引发该病。 4.刮宫等宫腔操作:刮宫、人工流产等宫腔手术可能损伤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诱发子宫腺肌症。 5.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家族遗传倾向,可能与遗传基因相关。 子宫腺肌症会给患者带来诸多不适,如痛经、月经异常等。一旦确诊,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2024-10-10 18:5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正常的子宫内膜只在子宫腔的表面生长,如果超出这一范围向下生长,侵入了肌层,就成为一种病态,叫做子宫腺肌症,如果病灶局限在一个部位,就成为腺肌瘤,属于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的主要症状是:经期延长、经量增多、继发进行性痛经、不孕、性交困难、性交疼痛等。因此一旦确诊就应该积极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及药物,而手术治疗创伤大、易复发,术后还容易留有后遗症,因此尽量不要手术。你可以服用“桂苓消瘤丸”及“痛经丸”,这是独家纯中药制剂,其中“桂苓消瘤丸”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散结,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是针对于子宫腺肌症病因的用药,起到治本的作用。而“痛经丸”具有行血祛瘀、理气止痛、补血调经的作用,是针对于症状的用药,起到治标的作用,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巧克力囊肿等妇科常见疾病,尤其在缓解子宫腺肌症所导致的进行性加重的痛经方面效果尤佳,它可以促进子宫内膜血液循环,使内膜逐渐恢复正常功能,异位的子宫内膜消失,增生的组织逐渐变软,最后消散,使病人免除了手术之苦和手术带来的副作用。由于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痛经,中医认为“不通则痛”,痛经丸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痛经,可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使气行则血行,通则不痛,直达病所,疗效更有针对性,从整体出发消除病因,两药合用,既治标又治本,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2024-10-10 18:5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勇 主治医师
兰州天伦不孕症医院
女性不孕
-
第一、月经失调:以经期延长、流血量大,淋漓不尽者居多,往往会导致贫血。少数患者发生大量出血,易被误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第二、痛经:痛经是子宫腺肌病的主要症状,见于约80%的患者。病人多表现为继发性痛经伴进行性加重。随着病情发展,疼痛可从经前1周左右即开始,或可延长至经后1~2周,少数患者疼痛时间在月经前后,仍呈周期性。因为子宫肌层内的异位子宫内膜在卵巢激素的影响下充血、肿胀以致出血,同时还加重子宫肌层血管的血量,使坚厚的子宫肌层扩张,引起严重的痛经,当经期结束,痛经即缓解。第三、性生活疼痛:子宫腺肌症患者在性生活中会出现疼痛的症状,还有的会出现性冷淡、性功能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给家庭和谐带来障碍。
2024-10-10 18:52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一般对于小于五公分的肌瘤西医会建议观察,能够中医保守治疗的,一般不建议手术的。百通方组”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方案是疗法上的系统创新,针对子宫肌瘤发病原因提出了补肾健脾、疏肝解郁和祛瘀散结三法并举治疗方法;它以汤药为基础,再配合以中成药、外敷、灌肠等多种治疗途径,使得中药能直达病所,在短时间内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使增生的肌瘤逐渐变软、变小,直至消失。
2024-10-10 18:52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又称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可以和“外在”或主要是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同时存在。子宫内膜可以两种形式侵入子宫肌壁层,即弥漫型和局限型。前者为异位内膜侵入整个子宫的肌壁内,在不同部位其侵入范围和深浅可不同;后者异位内膜仅侵及某部分肌壁,形同子宫肌瘤,但其与周围正常组织并无分界(假包膜)。 病变处呈现交错的粗条状肌纤维带和纤维带,有暗红色出血点或小区出现其中,很少有息肉状子宫内膜可向浆膜层突出,组织切片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继发痛经发生在年龄较长妇女,即年近40岁时,痛经逐渐加重,往往是痉挛性,以至不能坚持日常工作。痛经是由于在经期异位内膜水肿,出血,刺激肌壁痉挛性收缩所致。 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少数可有月经前后点滴出血,这是由于子宫体积增大,子宫腔内膜面积增加,及子宫肌壁间异位子宫内膜影响子宫肌纤维收缩之故。 双合诊往往发现子宫一致性长大,有触痛,但子宫正常大小甚至小于正常者也可有腺肌病存在。 继发性逐渐加重性痛经,发生在中年生育期妇女,应考虑有子宫腺肌病。如伴有月经过多,经期过长,子宫增大,更应考虑子宫腺肌病。子宫碘油造影可见在一处或数处进入肌壁,形成憩室状影,但其阳性率只有20左右。最终诊断还靠子宫大体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子宫腺肌病患者不再有生育要求者,以全子宫切除为好,尽量保留卵巢。如合并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者,也尽可能切除病灶而保留卵巢功能,使患者走向自然绝经。要求生育者,可用激素治疗6~12个月,停药扣希望能在短期内受孕。如系在手术探查时发现,应考虑切除腺肌瘤而保留子宫。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生长缓慢,妊娠期常发生退变,绝经后停止发展,故一般预后较好。如病变范围过于广泛,或肠道受侵,则可能发生肠梗阻这一严重并发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很少并发妊娠,妊娠后亦易发生流产、早产或输卵管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手术治疗效果均较理想。年轻患者且可再次恢复生育功能。子宫内膜异位症恶性机率很小。
2024-10-10 23:08
-
追问是开放提问,不一定是原来医师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