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小孩到了年龄不长牙,可能是遗传因素、营养不良、内分泌问题、局部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原因所致。 1.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出牙较晚的情况,可能会遗传给孩子。 2.营养不良:缺乏钙、磷、维生素 D 等营养物质,会影响牙齿的生长发育。 3.内分泌问题: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可能导致出牙延迟。 4.局部感染:乳牙胚在发育过程中受到感染,会影响牙齿的正常萌出。 5.全身性疾病:如唐氏综合征等,也可能出现出牙晚的现象。 家长发现孩子出牙晚,不必过于紧张,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明确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4-10-10 20:3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这是缺乏均衡的营养引起的,也就是小孩营养不良吧,要注意给予均衡的膳食营养才行..儿童需要哪些营养一个能做到平衡膳食的人,是不需要额外补充某种单一营养素的.否则,反而会打乱体内各种营养素的平衡状态.儿童的生长发育很快,如果营养供应不足,或者营养素不均衡,会使脑神经细胞营养不良造成智力障碍;或者导致生长发育迟缓,体重身高不达标等.人体需要的营养有:⑴、水:水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能帮助代谢,调节体温,构成全身组织,并对各种食物的吸收和排泄有携带作用.水每日需要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25—35毫升.⑵、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如蛋白质摄入不足,会造成儿童发育缓慢,抗病力减弱,体重减轻,容易疲劳,贫血,发生营养不良性水肿,甚至影响大脑的发育造成智力低下.蛋白质摄入过量,会影响消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导致高营养性营养不良,出现小儿厌食症、小儿疳疾或佝偻病等.蛋白质每日摄入量标准为:按公斤体重乘以需要量系数,1—3岁为1.80;4—6岁为1.49;7—10岁为1.21(换算的蛋白质用量单位为克).瘦肉、鸡、鱼、牛奶、花生、豆类等食物中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在摄入蛋白质时,最好是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同时食用,以增强不同类型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对人体的营养价值会更高.⑶、脂肪:脂肪主要用来变成生长发育的“能量”,儿童生长发育快,一般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2—4克脂肪.在乳类、蛋黄和肥肉中含有大量脂肪.脂肪摄入不足会导致小儿体质瘦弱,发育不好.过量则易至肥胖症发生.⑷、碳水化合物:人体80%的热量来自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还有能保证蛋白质不被过多分解的作用.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需要10—20克碳水化合物.食物来源于谷类、豆类、薯类和食糖中.⑸、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有机物质,缺少维生素可引起许多疾病.维生素摄入应以蔬菜为主,在蔬菜、水果、鱼肝油、牛奶、动物内脏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⑹、微量元素:只要按照上述营养素参考标准,给予了均衡的膳食;微量元素摄入量基本能满足小孩生长发育的需要,不用特殊补给微量元素的.附:几种常见食物蛋白质、脂肪含量参考1、鸡蛋:含蛋白约10—15%,脂肪约11—15%;2、牛奶:含蛋白约3.5%,脂肪约3.5%;3、猪肉:肥肉含蛋白约2.2%,脂肪为90%:瘦肉含蛋白约16.7%,脂肪约28.5%;4、牛肉:含蛋白约20%,脂肪约10%;5、羊肉:含蛋白脂肪介于猪肉作牛肉之间;6、鸡肉:富含蛋白质,含脂肪较少;7、鸭肉:含蛋白约16—25%,脂肪约7.5%;8、鱼类:含蛋白质在15—30%之间;含脂肪较低.9、黄豆:含蛋白约为35—40%,脂肪约15—20%;10、含锌食品:首推核桃、苹果、黑米、豆腐;其次有扁豆、白菜、卷心菜、莴笋、金针菇、海带、杏、菠萝、山楂等.
2024-10-10 20:3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婴儿牙齿从无到有,出牙时间的早晚及出牙的顺序,都是做父母非常关心的事,因为这是评价小儿生长发育状况的一个指标。健康的婴儿,一般在出生后六、七个月就开始出牙。但有的孩子出牙较晚,甚至相差3—4个月,也不能算异常,有的小儿1岁左右才出第一颗牙,仍可以认为属于生理范围。有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八、九个月还没出牙,心里非常着急,认为孩子可能缺钙,牙长不出来。于是,有些家长就给孩子服鱼肝油和钙粉,并且加量地服用。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往往有损孩子的健康。仅仅根据小儿出牙时间的早晚,并不能断定是否缺钙。即使是缺钙引起出牙晚,也不能盲目补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家长擅自给婴儿大量服用鱼肝油、维生素D、注射钙剂,很容易引起中毒,给孩子带来痛苦。小儿出牙多数情况是自然萌出,没有什么感觉,也有部分小儿伴有局部发红、发痒、流口水、咬硬东西或手指,哺乳时咬奶头等现象,这些大都在出牙后自然消失。正常的宝宝平均六个月大开始长牙,以每个月增加一颗的速度,大约一岁大(十二个月)有六颗牙。在两岁半左右二十颗乳牙会都长全。但是每一个宝宝长牙的时间是不是都是那么一致,时常看的到的是很多宝宝不一定。时常有母亲会问:我的宝宝怎么到九个月大还不长牙?我的宝宝长牙的次序怎么与别人不一样?我的宝宝怎么长了两颗牙就不长了?但是反观就们所接触、所认识的所有人,没有长牙的真的很少见(除了非常少数所谓"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的病例以外)。所以:在医学上,长牙齿应该不是很大的问题,除了很少数的「先天性外胚层发育不良」这种病的患者之外(这是一种包括头发、指甲也会同时发育不好的疾病,不难分辨),通用人长牙的次序快慢可能有差别,但是都会长牙的。每一个宝宝长牙的快慢、次序是可以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是下面两颗门牙最先开始长,以后是上面两颗门牙,再以后是上面外边的门牙,再是下面外边的门牙,再是犬齿…….。但是也有人一开始犬齿就先长出来,有人说这种人比较凶,但是事实上这种说法并不成立。也有人开始长牙的时间较晚,到了一岁左右才开始长牙,但是可能一次就长出来四颗或六颗。更有些小宝宝长了两颗门牙之后就停止很长一段时间不再长了。这些情形都可以见得到,也都在可以接受的正常范围之内,所以父母不用担心。但是,如果您的小孩在14个月或超过14个月以后还没长牙,应到医院做一下测试,但是也不用那么太担心宝宝不会长牙了(牙是一定会长的,只是早晚问题),看是哪方面引起的,然后对宝宝会适当的调整。最后,祝您的宝宝活泼健康成长,全家幸福!
2024-10-10 20:3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给宝宝做一下微量元素检测,看宝宝是不是缺钙了.用头发就可以做出来的.一般孩子有以下症状表明缺钙:①常表现为多汗,与温度无关,尤其是入睡后头部出汗,使小儿头颅不断磨擦枕头,久之颅后可见枕秃圈. ②精神烦躁,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有时家长发现小儿不如以往活泼. ③夜惊,夜间常突然惊醒,啼哭不止. ④1岁以后的小儿表现为出牙晚,有的小儿1岁半时仍未出牙,前囱门闭合延迟,常在1岁半后仍不闭合. ⑤前额高突,形成方颅. ⑥常有串珠肋,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肋软骨增生,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常压迫肺脏,使小儿通气不畅,容易患气管炎,肺炎.妈妈可以参考,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有这些,如果没有,建议不要多补钙.儿童脾胃虚弱,对钙的吸收不强.慎用含维生素D的配方钙,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同时维生素D用量过大又会引起中毒.
2024-10-10 20:35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一般来说,宝宝在6个月大的时候会长出第一颗牙,两岁左右长齐20颗乳牙.不过每个宝宝的生长各有差异,有些宝宝可能在四五个月大的时候就能长牙,有些则可能直到1周岁才长牙,只要在1周岁长牙都是正常的现象.在宝宝长牙的期间,他会表现出很多症状,比如烦躁不安,流口水,甚至到处乱咬,这些都是长牙所带来的不适.这些不适虽然会随着牙齿的成长而慢慢消失,但是它们对宝宝牙齿的成长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如果护理不好,甚至可能影响恒牙的健康,所以,当宝宝长出了第一颗牙以后,就应该带着宝宝去牙医那里建立一份属于他的档案,详细记录牙齿的生长.长牙顺序20个乳牙宝宝的诞生是有顺序的,虽然不一定一成不变,但是也可以作为参照的依据.1.下乳中切牙2.上乳中切牙3.上乳侧切牙4.下乳侧切牙5.下第一乳磨牙6.上第一乳磨牙7.下乳尖牙8.上乳尖牙9.下第二乳磨牙10.上第二乳磨牙长牙期的不适流口水口水多,经常流的满嘴满脸都湿湿的恐怕是每个长牙期宝宝经常出现的情景.随着第一颗牙齿的萌出,刺激了牙龈神经,从而引起唾液腺分泌增加,再加上宝宝的吞咽功能还不完善,分泌的口水自然只能流淌而出.宝宝流口水是正常的现象,不用过分担心,等到一周岁左右,随着口腔深度增加,吞咽功能的完善,流口水现象会慢慢消失,不过这个时期的护理工作还是必不可少.护理小贴士1.及时帮宝宝擦干净口水,因为唾液中含有消化酶和其他物质,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会造成皮肤发红,甚至糜烂,脱皮.可以准备一块柔软的棉布,擦的时候动作一定要轻柔,因为留口水的地方皮肤比较娇嫩,如果动作太重,容易擦破皮肤引起感染.2.准备一个小围嘴围在宝宝的脖子上接纳宝宝流的口水,以免口水弄湿衣服.3.如果流口水的地方有发红的现象,那么可以涂抹一点有收敛作用的药膏,尤其是嘴角部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口水对皮肤的刺激性,保护宝宝的皮肤.不过如果皮肤已经有点溃烂,则不宜自己用药,一定要带宝宝去医院看医生.牙龈痒因为牙齿萌出时对牙龈神经造成的刺激,宝宝的牙龈会有些不适,比如牙龈痒,牙龈疼痛等,甚至有些宝宝喜欢把东西放进嘴巴里面咬.这些都是牙齿惹的祸,等到牙齿都长出来,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失.不过爸爸妈妈们还是可以采用一些小办法来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护理小贴士1.每天用纱布蘸点凉水擦拭宝宝的牙龈,如果是夏天,可以用棉纱布包一小块冰块给宝宝冷敷一下,能够暂时缓解长牙带来的不适.2.进行牙床训练.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牙胶之类的产品,就是为了缓解宝宝牙齿不适而设计的,可以买一些牙胶或磨牙棒之类的产品让宝宝咬,一来可以缓解不适,二来还能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一举两得.3.因为牙龈不适,宝宝可能会咬自己的嘴唇和舌头,甚至在喂母乳的时候咬妈妈的乳头,这样不但会咬伤自己,还会影响牙齿的生长,引起龅牙.妈妈应该多留心宝宝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宝宝咬嘴唇就要及时制止.如果宝宝咬着不肯放也不能硬来,可以轻轻挠挠宝宝的小嘴唇使他松开.发烧,拉肚子少数宝宝在长牙的时候会出现发烧和拉肚子等异常现象,这些症状不是每个宝宝都会有,也不会自己消失,应该带宝宝去医院检查一下,对症下药.清洁口腔1231.母乳或者配方乳中含有乳糖和碳水化合物,是细菌存活的能量来源,所以不要以为小宝宝就不用刷牙,也不要怕麻烦,每次给宝宝喂养完毕用温水擦拭宝宝的牙齿和牙龈.也可以在喂养后让宝宝喝一口水,就当作漱口,也能起到清洁的作用.2.清洁口腔的姿势:妈妈坐在椅子上,把宝宝抱在腿上,让宝宝的头稍微往后仰,然后用干净的纱布蘸点清水轻轻擦拭宝宝的牙龈跟长出来的牙齿.目前市场上有专门针对这个年龄段宝宝使用的套在手指上的牙刷,也可以用来清洁牙齿.3.清洁口腔的时间:每次喂养完都要清洁口腔或者让宝宝漱口,每天早晚清洁一定要非常认真仔细,尤其是晚上临睡前那一次清洁.长牙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出齐20颗,大约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可能引起,流口水,乱啃咬……牙齿数量的增加改变了宝宝的饮食结构,爸妈一定要好好面对宝宝的出牙期哦. 宝宝乳牙有几颗?出齐全部乳牙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小牙牙的萌出有规律吗? 宝宝牙齿的发育及钙化,从期就开始了,胎儿长到第二个月,乳牙牙胚就开始在颌骨内发育.宝宝出生时,牙冠的发育就基本完成了,只是要等到大约6个月时,牙齿才会纷纷顶破牙床. 你看,宝宝真的是蛮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的哦.6个月内只需要吃奶,根本用不到牙齿,所以就把牙齿收藏着.等到要添加的月龄,才把这些贝齿拿出来使用. 出牙有迟有早,怎样对待 乳牙通常在出生后6个月左右才会逐步萌出,大约在2岁~2岁半左右20颗乳牙全部长齐,乳牙萌出的全过程就是出牙期. 每个宝宝有自己的成长时间表,不能强求一致.有的宝宝出牙早,有4个月出牙的,有2个多月出牙的,甚至还有宝宝拥有诞生牙;有的宝宝出牙则较晚,9个月才出牙.儿保医生建议,只要不晚于10个月出牙都属正常,如果10个月仍无任何出牙的征兆,则应该做一些适当的检查,找到迟迟不出牙的原因. 宝宝出牙的一般次序 乳牙分为乳中切齿,乳侧切牙,乳尖牙,第一乳磨牙和第二乳磨牙,且左右对称,上下颌对应.通常最先萌出的是下颌的乳中切齿,然后是上颌的乳中切齿……爸妈可以参考一下附图.利用本刊提供的出牙记录表,更可以轻松为宝宝制作一份出牙档案. 月龄出牙顺序(附出牙图及空白的牙齿位供爸妈为宝宝记录出牙的顺序和时间) Q:宝宝出牙不按常规,乱序地出,有问题吗? A:如出牙图所示,大多数宝宝都是按这个次序出牙.但出牙也存在个体差异,每个宝宝都有他自己的出牙次序,乱序出牙没有任何问题. Q:出牙一定是两颗一起出的吗?如果只出一颗牙是不是? A:只出一颗牙不代表缺钙,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爸妈不用过虑.牙齿的萌出有先有后,牙龈有一个准备期,通常先是牙床变硬,然后牙齿才一点点地长出来.或许你现在只看到宝宝出了一颗牙,却有三颗在同时准备萌出呢. 婴幼儿期是恒牙发育的关键期 恒牙的发育和钙化从胎儿期就开始了,主要是在婴幼儿期进行.宝宝在3岁时,牙槽嵴上排着全副乳牙,颌骨里却已经有了恒牙的牙胚.所以,婴幼儿期,特别是2岁以内,如果宝宝患高烧,,败血症等以及营养不良,不仅仅影响乳牙的质量,更会对恒牙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牙齿数量的不断增多,宝宝的咀嚼能力得到长足的发展.糊糊不再适合宝宝,营养和改变食物的性状同样重要哦. 当宝宝开始长牙时,爸妈可视宝宝的发育状况,准备一些半固体食物给宝宝吃.添加固体食物,每次应只尝试一种新的食物,并且由少量开始,食用3~4天后再逐渐增加量及浓度,添加顺序为流质→半流质→半固体→固体.
2024-10-11 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