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宁 主任医师
江苏省中医院
三级甲等
神经内科
-
经常耳鸣且低血压高于高血压,可能是心血管问题、内分泌失调、耳部疾病、神经问题、药物影响等。若身体出现不适症状,请赶快就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
2018-12-20 10:53
1.心血管问题:如动脉硬化,血管弹性降低,影响血压调节,导致异常。
2.内分泌失调:甲状腺功能减退等,激素失衡影响血压和耳部功能。
3.耳部疾病:中耳炎、耳硬化症等,可引发耳鸣,也可能影响血压。
4.神经问题: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使血管舒缩异常,影响血压和耳部供血。
5.药物影响:某些降压药、镇静药等,可能导致血压波动和耳鸣。
出现这种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首先要弄清楚宝宝是病理性吐奶、还是生理性倒奶。病理性吐奶的量比较多,可发生在喂奶后不久,或半小时以后,吐奶前孩子有张口伸脖、痛苦难受的表情。生理性溢奶则量少,多发生在刚吃完奶时,一般吐出一、两口即止。吐奶是婴儿常见的现象,有两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肠道疾病时的一个症状;二是婴儿胃肠首的解剖生理特点容易发生吐奶。婴幼儿食管肌肉的张力较低,容易引起扩张,同时蠕动比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积。贲门比较松驰,关闭不紧,易被食物冲开。当胃内食物稍多时,可以冲开贲门而倒流回食管。幽门关闭较紧,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发生痉挛,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过缓慢或难以通过,食物则由幽门处反流到贲门处,破门而出。另外,婴儿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样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这样可使胃的容量变小,存放食物少,同时也容易返回到贲门处。由于上述种种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况下,因进食过多,吃奶后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冲开贲门,经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尔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如连续吐几次,每次喂奶时均吐,应注意孩子是否有发热,大便情况如何,精神有无改变等等。可能胃肠道本身有问题,也可能其他系统有病变存在,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漾奶多半是由于婴儿在吃奶时吸进了空气。空气进入胃后,因气体较液体轻而位于上方,容易冲开贲门而出,同时也会带出一些乳汁,这样就引起漾奶。建议去检查看看。
2016-05-09 23:2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个月龄的宝宝吐奶现象较为常见,因为宝宝的胃呈水平位,容量小,连接食管处的贲门较宽,关闭作用差,连接小肠处的幽门较紧,而宝宝吃奶时又常常吸入空气,奶液容易倒流入口腔,引起吐奶.妈妈第一次看到宝宝吐奶时可能会很担心,不知所措.其实只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就可以防止宝宝吐奶.
2016-05-09 23:30
1.采用合适的喂奶姿势:尽量抱起宝宝喂奶,让宝宝的身体处于45度左右的倾斜状态,胃里的奶液自然流入小肠,这样会比躺着喂奶减少发生吐奶的机会.宝宝吃完奶后竖起来拍拍后背,直至打嗝即可.
2.喂奶完毕一定要让宝宝打个嗝:把宝宝竖直抱起靠在肩上,轻拍宝宝后背,让他通过打嗝排出吸奶时一起吸入胃里的空气,再把宝宝放到床上,这样就不容易吐奶了.
3.吃奶后不宜马上让宝宝仰卧,而是应当侧卧一会儿,然后再改为仰卧.
4.喂奶量不宜过多,间隔不宜过密.宝宝吐奶之后,如果没有其他异常,一般不必在意,以后慢慢会好,不会影响宝宝和生长发育.宝宝吐的奶可能呈豆腐渣状,那是奶与胃酸起作用的结果,也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但如果宝宝呕吐频繁,呈喷射性呕吐,且吐出呈黄绿色,咖啡色液体,或伴有发烧,腹泻等症状,就应该及时去医院检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