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判断宝宝是否为多动症,需综合多方面因素,如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学习困难、情绪问题、社交障碍等。 1.注意力不集中:宝宝难以长时间专注于一项任务,如看书、做作业时容易分心。 2.多动冲动:表现为坐不住、小动作多、难以等待、打断他人说话等。 3.学习困难:在学习上可能存在理解慢、成绩差、作业完成困难等情况。 4.情绪问题:容易烦躁、发脾气,情绪不稳定。 5.社交障碍:与小伙伴相处时,可能存在交流不畅、难以融入群体等问题。 总之,多动症的判断较为复杂,需要家长细心观察宝宝的日常表现。若怀疑宝宝有多动症,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儿童保健科就诊,进行专业评估和诊断。
2024-10-10 19:2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小儿多动症的表现如下: (1)经常不能完成任务. (2)上课时经常不听讲. (3)不能对一件事情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 (4)不能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情上. (5)经常鲁莽行事. (6)快速地改变活动. (7)不会安排时间. (8)经常需要别人监督. (9)在课堂上打断别人讲话或大喊大叫. (10)不能耐心等待轮到自己. (11)不停地跑或登高. (12)不能安静地坐着. (13)像是一个“永动机”.以上可以参考一下. “多动症”这个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日常用语,以致许多人不仅使用它的简略语,而且还混淆了它的意思.注意力涣散和过分活跃或多动并不是一回事.事实上,注意力涣散症的孩子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多动的症状.有些孩子尽管他们不能长时间地注意一件事情,但他们的性格文静,举止规矩.另一些孩子则表现为精力高度过剩,总是不停地动,很难集中精力做事. 在日常生活中,“多动”是父母能够看出来的最普遍的也是发现得最早的症状,但是这并不是孩子出现这种问题的主要根源.有些孩子的精力并不过剩,他们能够保持安静,但是他们的注意力有严重的缺陷,他们不能像他们的同学那样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不过,许多多动的孩子度过青春期后症状就减轻了.遗憾的是,他们没有能够摆脱注意力涣散的问题.鉴于以上区别,美国精神协会对注意力涣散做了新的划分,即单纯性的或伴有多动症的注意力涣散症. 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主要的问题是不能集中注意力,多动可能使他们的这种情况更加复杂.无论哪一种注意力涣散,孩子和他们遇到的问题都是长期的.因此,当家长怀疑孩子可能有问题时,要请专业人员为孩子做检查.尽管诊断不能立即自动地减轻那些有注意力涣散或多动症孩子的种种问题,但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能为今后进一步的矫治提供必须的诊断结论.
2024-10-10 19:2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小儿性心理反应。受到强制性约束的时候,不是安静下来,而是表现出闹脾气、不高兴、发泄沮丧情绪,采取敌意和对抗性行为。令大人既厌烦又无可奈何,令同伴讨厌、害怕和敬而远之,因此不合群,得不到别人尊重。4、运动的协调性差,并有知觉、语言、记忆的障碍。如辨认符号和声音费时很久,搞不清含义,语言水平低于同龄儿,记事慢而忘事快等。对多动症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尽管人们尚未完全弄明白。但是,医学界普遍倾向于以下多种因素引起: 1、轻微脑组织损害,由于脑神经递质数量不足,引起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失调所致。如妊娠时病毒感染服药、围产期缺氧、母孕期的影响、新生儿窒息、产伤、脑缺氧、脑损伤、剖腹产、早产、过期产、钳产、生后感染以及外伤等。 2、遗传因素与各不良因素共同作用,分子遗传学研究提示多动症与多巴胺—D4受体之间有一定相关性,额叶和基底神经节在调控运动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脑部这些区域的机能障碍可使其抑制机能降低,从而可导致多动症。 3、脑内神经递质代谢异常。 4、维生素缺乏、食物过敏、糖代谢障碍。 5、心理因素: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儿抽动症、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6、微量元素的缺乏,环境污染或中毒(铅、汞、镉)有关。 7、对食物产生变态反应(尤其食物中所含添加剂,人造色素,调味品,防腐剂)。
2024-10-10 19:2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多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行为问题.本症有两大主要症状,即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可伴有行为冲动和学习困难.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期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但从您所描述的状况来说:您的小孩未能正式诊断为多动症.1989年,我国中华神经精神学会通过的《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中,对注意缺乏多动障碍确定了以下诊断标准.起病于学龄前期,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具备下列行为中的4项的诊断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儿童. 1.需要其静坐的场合下难以静坐,常常动个不停. 2.容易兴奋和冲动. 3.常干扰其他儿童的活动. 4.做事常有始无终. 5.注意难以保持集中,常易转移. 6.要求必须立即得到满足,否则就产生情绪反应. 7.经常多话,好插话或喧闹. 8.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9.学习成绩差,但不是由智力障碍引起. 10.动作笨拙,精巧动作较差. 排除标准为:不是由于精神发育迟滞,儿童期精神病,焦虑状态,品行障碍或神经系统疾病所引起.因为儿童心理发育不成熟,如在此期间,家庭关系不和睦,动辄打骂或在学校受不当体罚及歧视等都将使孩子受到重大精神创伤,导致抽动或多动等行为异常;管教不当,过度溺爱,百依百顺,会使孩子十分任性,骄横,不愿或不能自控;对孩子过分苛刻,粗暴,则会造成长期过分心理紧张,情感压抑,出现行为紊乱.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早期智力开发过量,使外界环境的压力远远超过孩子的承受力,也是造成患儿抽动症,多动症发病的原因之一.注意尽量少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2024-10-10 19:22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小儿多动症的治疗主要有以下方法: 1认知行为治疗: 对控制多动行为冲动控制和侵略行为有效. 2.药物治疗: 中枢神经兴奋药--利它林右旋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匹莫林等可选择使用另一类有效的药物--三环抗抑郁剂(丙米嗪,氯丙咪嗪和阿米替林),可以小剂开始逐渐增量达有效剂量后改为维持治疗. 1药物治疗治疗此病的药物可分为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忧郁剂,抗精神病药及抗癫痫剂等但一般以中枢神经兴奋剂哌醋甲酯或右旋苯丙胺为常用药品.今分别介绍如下.①哌醋甲酯(Methylphenidate):即利地林(Ritalin)目前是常用药物.其每次剂量为5~10mg,每日2次于早,午服用.傍晚不用避免引起失眠.多数患儿每日剂量为20mg以内.由于精神振奋剂可影响身体发育故主张患儿在学习期间服用,周末及假日停服.6岁以下一般不用此药有不易产生耐药怀的特点.②右旋苯丙胺(Dextroamphetamine,Dexedrine):也是常用药物,剂量为每次2.5~5mg每日2次,早,午服用多数患儿每日用量在10mg以内.应注意观察脉搏及血压的变化.副作用为失眠头晕,食欲不振和体重减轻.也庆在星期日及假日停服以减少其抑制生长的副作用.3岁以下一般不用.长期应用此药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较哌醋甲酯明显但它的作用较易估计,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认为是其优点,而且它还有些抗癫痫作用,对同时有惊厥的患者更为适合③另一种精神振奋剂苯异妥英(Pemoline,Cylert):对多动症认为有明显效果,其药物作用时间长,早晨上学之前服1次即可副作用少,较右旋苯丙胺和哌醋甲酯更少引起厌食和失眠.6岁以下儿童最好不用开始剂量为10mg,如疗效不满意可增加20~40mg.此药显效较慢假若亦应停止观察.曾有肝脏迟发性过敏反应的报告,故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肝功能④咖啡因:对儿童的多动症也有效,每次服用100~150mg,每日2次但疗效不如哌醋与右旋苯丙胺.⑤丙米嗪(Imipramine,Tofranil):属于抗抑郁性药物,对本症也有较好疗效剂量从10mg,常用剂量为每日25~50mg,视儿童年龄体重而定.此药赶走的白细胞减少常为暂时性,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在开始服药4周后,应检查白细胞计数1次,以后每半月验血1次此外,还可致食欲减退,尿潴留或过敏反应12岁以下小儿不宜应用.⑥抗精神药物:如氯丙嗪,甲硫达嗪(Thioridazine)适用于有破坏性行为的患儿.⑦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扑痫酮适用于伴发惊厥的患者.忌用巴比妥类的镇静剂,因有时反可使症状加重 疗程依病情轻重而定轻者服药6月~1年,重者要治疗3~5年,过早停药易重视症状 2精神治疗药物治疗是对症的.动作过多往往经药物治疗而得到控制.同时不可忽视家庭和学校方面的适当教育和管理.对患儿的态度要以耐心,关怀和爱护的态度加以处理对患儿的不良行为及违法举动要正面地给以纪律教育,多予启发和鼓励遇到行为治疗有成绩时给予奖励,不应在精神上施加压力更不能现骂或体罚对有不良习惯和学习困难的患儿,应多给具体指导,执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培养良好习惯,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不断增强信心文献资料指出药物有效,但药物与教育,行为上的指导相结合更为有效 儿童多动症又称轻微脑损伤综合症,以学龄儿童最为常见,可延续至成年.主要表现为: (1)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短暂,易因外界干扰而分心.不能自始至终地做完一件事,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东张西望或走神开小差等. (2)活动过多:多动症儿童常常手脚不停,坐不住.上课小动作多,话多,乱跑,乱跳,爬上爬下,不知危险.喜欢惹人,常与同学吵嘴打架等. (3)冲动任性,情绪易激动:>多动症,儿童自控能力差,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易怒,易哭,易冲动,常发脾气.个性倔强,固执,急躁,表现幼稚,缺乏荣誉感,不辨是非,有的说谎,逃学,欺骗,有的外出不归,甚至染上恶习. (4)学习困难:多动症虽然智力正常,但都表现出学习困难.记忆辨别能力差,常把"b"写成"d"或把"6"写成"9"等,学习然成绩低下.有的智力很好,但学习成绩却不理想,表现为忽上忽下,成绩波动很大,成绩呈跳板样改变,抓一抓成绩就上去,不抓就下降,甚至造成留级. (5)精细及协调动作困难多动症儿童动作笨拙,如系钮扣,系鞋带,削笔动作不灵活,走路不成直线等. (6)神经系统体征:常见的如指鼻试验,快速对指试验,轮替试验,翻手试验为阳性. 我们在临床上把这类孩子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以注意力不能集中为主要表现的注意缺陷型,一种是以好动为主要表现的多动冲动型,还有一种是前面两者都有的混合型.在女孩子当中,以注意缺陷型多见.这些孩子表现出来的不是多动,而是注意力难以维持正常儿童的标准,思想易开小差,做功课容易受外界影响,甚至因为注意力涣散使他们有时候看起来比别的孩子还要"安静",往往家长也不易引起重视.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多动症并不是都以多动为表现,当孩子注意力难以集中时,也需警惕是不是多动症.
2024-10-11 0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