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小孩受到惊吓后,家长可以通过安抚情绪、营造安静环境、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转移注意力、必要时就医等方式帮助孩子恢复。 1.安抚情绪:轻轻拥抱孩子,用温和的语气安慰,让孩子感到安全。 2.营造安静环境:减少噪音和刺激,保持室内安静、舒适。 3.保证充足睡眠: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创造有利于睡眠的环境。 4.适当转移注意力:通过玩游戏、讲故事等方式,让孩子不再专注于惊吓事件。 5.必要时就医:如果孩子惊吓症状严重,如长时间哭闹、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应及时带孩子去医院,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给予心理疏导或药物治疗,如八宝惊风散、小儿七星茶、小儿葫芦散等,但药物使用需遵医嘱。 总之,小孩受到惊吓后,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状态,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孩子尽快恢复正常。
2024-11-24 14:0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已经受到惊吓,告诉他“别怕”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说话,轻轻地拍拍他或紧紧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这样做会让他感到安全。“恐惧”这东西是通过教育、经历和被自己信任的人切实保护才能摆脱的。不要总提使孩子受到惊吓的事。安抚孩子的最好办法不是不停地说话,控制住你自己,尽量少说,只是搂紧他。等他恢复正常后,不要继续谈论使他害怕的那件事。
2024-11-24 14:0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常用语言和抚触安慰法来安抚受惊吓的宝贝。一旦宝宝受到惊吓,应立刻用轻柔的声音安慰宝贝,同时进行肌肤的触摸,如用手顺着宝贝头发轻抚或者轻拍背部。亲人的声音和肢体接触能很快让宝贝得到安全感,最大程度地起到安抚作用。或者转移注意力换一个姿势抱宝贝。如让宝贝脸朝下趴在你的手臂上,用你的手掌托起他的脸;也可以左手轻轻地晃荡,右手轻轻抚摸宝贝的背。
2024-11-24 14:0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小儿惊吓是当外界强烈刺激突然发生时,使小儿尚未完善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暂时性功能失调,以致精神方面出现一些异常症状。受惊吓后,大多数小儿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不思饮食;有的夜睡不安、失眠多梦有的尖声哭闹、主要使小儿有一种安全感消除心理障碍.可服八宝惊风散或小儿七星茶.
2024-11-24 14:08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把他紧紧的抱在怀里,等平静下来后告诉他.妈妈爱他,家里的每一个人都爱他,都回保护他,他是安全的.吃点振惊的小药吧,一般都带点朱沙的,朱沙有振惊的效果,药店里就有卖的。孩子“害怕”就是“胆小”吗?当了爸爸妈妈,恐怕就回忆不起来自己小的时候了。实际上,1—3岁的幼儿正在努力分清“我”和“我以外”的事物,正在学习“我”和周围环境怎么相处。由于年龄的关系,这个过程比我们想象得慢了许多,他们会对一些以前不熟悉的环境(比如快速移动的物体、嘈杂的声音、陌生的环境)感到紧张和恐惧,这些都是很正常的,包括怕黑、怕水、怕高。专家说,这些都只能说明幼儿还没有适应周围的环境,并不意味着孩子有什么不对。当然,也就不能说明孩子“胆小”。当幼儿已经感到紧张和害怕了,家长千万不可当着外人批评他“你怎么这么胆小”,这等于在教会他:以后你遇到事情,凡是不知该怎么办时,就是胆小!也不能假装没有看见或坚持让孩子一个人待在引起紧张的环境里(比如黑屋子),让这么小的孩子独自面对恐惧是毫无道理的,况且这样做也培养不出勇敢的孩子。1—3岁的幼儿在心理上正处于建立信任和委托感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孩子受到惊吓时保护是惟一正确的做法。如果你不保护他,他可能更害怕,可能真会变成“胆小鬼”,长大后也不会有充分的自信。具体做法:父母可以预先告诉孩子可能出现的变化。比如孩子害怕大的声音,那么走在铁路旁,你要先告诉孩子:来了一辆大火车,如果你不想听汽笛声,先把耳朵捂上。这是让孩子做个决定,是提供机会让他选择。但有些妈妈会对孩子说“快捂上耳朵,火车来了,汽笛声该吓着咱们了”,这样说等于告诉他害怕是对的,你希望他这么做。要马上抚爱受到惊吓的孩子。孩子已经受到惊吓,告诉他“别怕”一点用处都没有。你要慢慢地跟他说话,轻轻地拍拍他或紧紧地抱住他,父母是他最信任的人,这样做会让他感到安全。“恐惧”这东西是通过教育、经历和被自己信任的人切实保护才能摆脱的。不要总提使孩子受到惊吓的事。安抚孩子的最好办法不是不停地说话,控制住你自己,尽量少说,只是搂紧他。等他恢复正常后,不要继续谈论使他害怕的那件事,不要试图帮他分析什么,“噢,宝贝儿,刚才叔叔把咱们举到半空,吓着咱们了是不是?”这样的话毫无安抚意义,反倒强调了恐惧。除了上述三点,专家们还建议让环境的变化慢一点,小一点,让孩子能逐步适应。大多数孩子都能克服恐惧。记住一句话:不要着急。
2024-11-25 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