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海忠 主任医师
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
-
婴儿脐疝是一种常见的婴幼儿疾病,多因脐部腹壁组织发育不完善所致。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脐疝会在宝宝2岁前自愈。但如果脐疝较大、突出明显或出现嵌顿等异常,需及时就医。药物治疗需谨慎,身体出现不适时,应首先寻求医生的意见,避免盲目用药。
2018-12-19 20:02
1.观察等待:直径小于2厘米的脐疝,平时可注意观察,避免宝宝长时间哭闹、咳嗽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2.局部压迫:可用脐疝带进行局部压迫,但要注意松紧适度,避免影响宝宝呼吸和血液循环。
3.药物辅助: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疝气贴等辅助治疗。
4.手术治疗:如果脐疝直径超过2厘米,且2岁后仍未自愈,或出现脐疝嵌顿、内容物坏死等严重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
5.日常护理:保持宝宝脐部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家长要密切关注宝宝脐疝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肚脐眼”突出,医学上称为“脐疝”,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缺陷.婴儿出生后,脐部是一个先天性薄弱点,凡是腹腔内压力增高的原因都能使脐疝外突,例如咳嗽,打喷嚏,哭闹等.小儿安静或平卧时,突出的肠子返回腹腔,肿块消失.随着年龄的增长,腹肌发育,疝孔逐渐缩小,最后闭合,脐疝消失.一般在1~2岁以上,小脐疝(直径在2厘米以下者),可请小儿外科采用保守疗法,用胶布粘贴,每1~2周更换一次.此法的缺点是胶布容易刺激皮肤,应仔细观察贴胶布处有无皮炎,绝不可在家自行乱贴.若经保守治疗无效或脐疝孔较大,则应去医院手术治疗,其效果甚好.脐疝病儿一般并无痛苦,并不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仅极少数发生肠子嵌顿.个别小儿可能因局部膨胀而有不适感觉.有些家长为了不使其脐疝膨出,使小儿尽量少哭或不哭,对小儿百依百顺,日久后会造成心理发育障碍,必须注意这一点.
2016-05-15 12:0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如果宝宝患有脐疝,应注意尽量减少腹压增加的机会,如不要让宝宝大哭大闹;调整好宝宝的饮食,不要发生腹胀或便秘;较小的脐疝,如直径小于1.5cm,多数在2岁内可随着发育腹壁增强能自愈。鉴于婴儿脐疝很少发生嵌顿,可先予非手术治疗,用胶布贴敷疗法,即取宽条胶布将腹壁两侧向腹中线拉拢贴敷固定以防疝块突出,并使脐部处于无张力状态,而脐孔得以逐渐愈合闭锁。每周更换胶布1次,如有胶布皮炎,可改用腹带适当加压包扎。如果宝宝脐疝突出较厉害,但范围不大,可以用一个一元硬币用布包住缝起来,然后缝上宽松紧带,硬币部分贴在脐部,整个绑在宝宝身上,坚持带就会恢复。或者你可以去药房买一个脐疝带,那种比较美观一点。
2016-05-15 12:0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肚脐没有闭合好的宝宝,在哭闹,咳嗽,腹泻时,附近的肠子便被挤压到腹壁以外,形成了一个圆形的包,这就是脐疝气.脐疝气鼓出的这个包包摸上去非常柔软.一般来说,在按压后可以复位.但是,当脐疝被卡在脐部较长时间后就有可能发生了嵌顿,无法用手送回.这样的情况需紧急就医处理.因为肠壁受压,血液流通不畅,就有肠缺血坏死的危险.如果宝宝脐疝气鼓起的小包包在5厘米以下,那么家长不用特别担心.脐疝气可随宝宝年龄的增长,腹壁肌肉的加强而自然痊愈,之后也没有什么不良影响.约有80%的宝宝会在1岁以前痊愈,90%的宝宝会在2岁以前痊愈.但是,宝宝在2岁后仍有脐疝气的话,就应该咨询医生寻求解决方法了.
2016-05-15 12:15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婴儿脐疝.属先天性.发病原因有脐部发育不全,脐环没有完全闭锁;或脐部的瘢痕组织薄弱,不够坚固.在腹内压增加.(经常啼哭,便秘,包茎等)情况下,内脏可以从脐部突出而形成.被盖物仅为疤痕组织,皮下和皮肤.婴儿脐疝,绝大多数可通过脐部筋膜环的逐步收缩而在一岁内自愈.因此2岁前,除非嵌顿,可以等待.采用非手术疗法促使自愈如已满2周岁,脐疝直径超过1.5厘米者宜用手术治疗,沿脐口1厘米处,沿脐作半圆形切口分高皮肤和皮下组织,显著腹直肌前鞘,疝环及疝囊,正中切开腹自线,游离疝囊,回纳疝内容物,在疝环处切除部分疝囊后,给予缝扎然后将两侧腹直肌鞘缘(即腹自线)间断缝合,最后缝合皮肤.
2016-05-15 12:21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少数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脐疝气是由于肚脐没有很好地闭合,导致肠子的一部分从宝宝肚脐的部位鼓出来而造成的.一般来说,早产儿由于身体发育机能弱,比其他足月生的宝宝更容易得脐疝气.宝宝哭闹得越厉害,腹压就越高,脐疝气也就鼓得更大更明显.随着小儿生长发育,腹壁肌肉也在发育,脐环可逐渐缩小,直至最终使脐疝消失。据统计,绝大多数脐疝患儿于2岁前可以自愈。尽管如此,仍有一些家长希望采取一些措施控制脐疝的发展。不少家长给孩子围上了自制的布腰带,甚至还使用钱币等压在脐环处,试图堵住脐疝肿物向外膨出,但效果并不理想。
2016-05-15 12:28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脐疝? 发生于脐部的腹外疝统称为脐疝(umbilal hemia),女性多于男性,成人中以肥胖者居多;新生儿比成年人多。婴儿脐疝多为易复性疝,常干哭闹、咳嗽、排便或排尿困难时于脐部出现圆形肿块,安静、平卧时可消失,很少发生嵌顿,用手指可清楚地扪及脐环的边缘,并有咳嗽冲击感。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