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婴儿夜间啼哭可能由饥饿、尿布湿了、环境不适、缺乏安全感、身体不适等因素引起。 1.饥饿:婴儿的胃容量小,容易感到饥饿。若睡前未吃饱,夜间可能因饥饿啼哭。 2.尿布湿了:湿尿布会让婴儿感到不舒服,从而啼哭。 3.环境不适:室内温度过高或过低、噪音过大等,都可能影响婴儿睡眠导致啼哭。 4.缺乏安全感:离开熟悉的怀抱或环境,婴儿可能因缺乏安全感而啼哭。 5.身体不适:如肠绞痛、感冒发烧、消化不良等疾病,也会让婴儿夜间啼哭。 总之,家长要仔细观察婴儿的情况,找到啼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若啼哭持续且原因不明,应及时带婴儿去正规医院就诊。
2024-11-24 13:3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高宁 主治医师
奉贤区妇幼保健所
二级
儿科
-
婴儿晚上睡不安的原因很多,往往与睡眠条件不好引起不适或身体有病有关,也有可能是缺钙的表现.其他原因如饥饿、被子盖得太多、尿布湿了或尿裤太紧等;幼儿睡眠不好也可与睡前过度兴奋或紧张、日常生活的变化,如出门、睡不定时、搬新屋有新的保姆和陌生人来有关;门诊医生曾遇到过由于老的保姆走了引起婴儿晚上睡眠不安者.白天睡的太多也可影响晚上的睡眠.此外小儿的内在因素对睡眠也有影响:大脑神经发育尚未成熟.孩子生理上尚未建立固定的作息时间表.宝宝生物时钟日夜规律的调整,要倚赖宝宝生理成熟度的配合.儿童天生的气质,倾向过度敏感、无规律、反应强度高或低反应.不但要花长时间来建立自己生理时钟的规律性,也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解除了引起睡眠不好的因素后,有时每隔2~3小时还会出现轻度哭闹或烦躁不安时可采取轻拍或抚摸孩子,可使宝宝重新入睡.不要马上又抱又哄,或给他喂奶和喝水,这样会养成孩子夜间经常醒来的不良习惯.某些神经类型的正常小儿晚上睡眠很差,但只要吃、发育增长没问题就不必太担心.此外,应安排个安静、舒适的睡眠场所,室温适宜、空气清新、被褥厚薄合适、灯光可暗些;培育良好的睡觉习惯,睡前不过于兴奋或做大运动量的运动,不宜训斥孩子.每天晚上到9点就关灯,大家都睡觉或到另外的房间去活动,创造一个安静的环境,让他睡.婴儿吃饱后应向右侧睡,俯卧易压住口鼻影响呼吸,仰卧会因吐奶引起呛咳.并逐渐让这成为一个习惯,不轻易破坏这种习惯.晚上不要逗她玩,喂饱后就让她自已入睡.
2024-11-24 13:3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婴儿出生后头几个月里,由于生长迅猛,夜里起码要起来一次吃奶。很早的一项研究表明,即使10个月大的婴儿,对于母乳的汲取也有25%是在夜间。另外,如果夜里间隔5、6个小时不喂奶,母亲的乳房会因涨奶而肿胀,到了早晨再喂时,宝宝会叼不住奶头。而且这样也会引起乳汁分泌量的下降。母婴同床而眠这样一个流传于世界各地文化的古老习俗。不仅有利于哺乳的方便、有利于母婴双方的睡眠,更会增进母子感情联络与交流,增进母亲对孩子的了解以及孩子对母亲的信任感。夜间同床哺乳使得婴儿得到与母亲更多的肌肤接触,对于宝宝大脑的发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促进。有些妈妈可能担心自己会压着孩子,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诸多母亲的经验以及调查研究表明,健康正常的婴儿会在不适时向母亲发出信号,母亲也会开发自身的第六感,在睡眠中保证宝宝的安全不受侵害。[母婴同床而眠],人类学家蒙太古就此题目曾有专著,他指出,“婴儿有着无比强烈的对于身体接触的需求。”和宝宝同床而眠,享受和宝宝亲密无间的夜晚。你会发现,宝宝醒来的次数很快就减少了,而且即使醒来,你也不用费什么劲就能满足他的需求。夜间的哺乳对于保持乳汁分泌量来说十分重要,因为你白天一整天都不在家,喂不着孩子,乳汁产量会因此下降。
2024-11-24 13:3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拉肚子一般是宝宝肠道菌群不平衡造成的,用益生菌一般就会见效,拉肚子要注意补充水分,不要脱水,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吃东西要小心,和催奶汤不要喝上面的浮油,浮油就会造成宝宝腹泻,和奶粉要严格按照说明的浓度调,过浓和过淡都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建议您详细说一下你的情况,我了解您的详细情况之后在给于您更好的指导.
2024-11-24 13:38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婴幼儿的啼哭是反映自己悲哀病痛的一种特殊语言方式,也是提出各种要求和意愿的表达形式,充满着丰富的感情色彩。年轻的父母应该通过察颜辨声来熟悉和了解孩子的这种奇特的语言,根据婴幼儿哭声的高低、强弱、面部表情及手舞足蹈的程度来综合判断,细心观察,能正确地理解和寻找啼哭声中所表达的真正含义和原因。婴儿的哭闹分为疾病性哭闹和非疾病性哭闹。一、非疾病性哭闹:婴儿在饥饿、入睡前、排便前及感觉不舒服时均会哭闹。正常新生儿自离开母体产出后,即开始啼哭,是一种很强的吸气运动,这力量足以使肺泡迅速地膨胀扩张。婴儿不哭,就不能使肺脏发挥强大的呼吸功能,叫做新生儿窒息,需要紧急抢救。平常,新生儿每天都要哭几阵来调节枯燥乏味的吃吃睡睡的生活,这时的哭声清脆而响亮,且有节奏感。非疾病性啼哭,常见以下几种情况。1、情感依赖性啼哭。当亲近的人离开或失去心爱的玩具时,起先哭声洪亮,尔后逐渐减弱,且有感到痛心的表情,伴之涕泪俱下,无精打采的懒散情绪。此时,你若抱起他,会使其情绪稳定,精神愉快,体形上也会变得优美。那种完全不理睬婴幼儿的感情需求的做法,则不利于孩子心身发育。2、饥饿时啼哭。婴幼儿表示饥饿的主要方式体现在啼哭上,并主动将头往母亲的胸怀寻找乳头,此时若用手指试探口唇时,会不由自主地伸出舌头作出吮乳的动作,一经喂奶或食品后,便马上安静下来。对人工喂养的婴儿,如食物调制太浓、太热或周围环境嘈杂等影响孩子情绪或口渴时,也会表现像饥饿时一样的哭声,这时若将孩子抱起或换个环境,哭声亦会停止。3、不舒适时的啼哭。若遇突然的冷热刺激、衣服布料粗糙不平整、衣被裹得过紧、尿布湿了或被蚊虫叮咬等都可以引起啼哭。这种哭声初时声音较大,以后逐渐变小,并有全身躁动不安。如听到突发性巨响、受到惊吓、导物刺激时都会突然哭叫,并伴有惊恐万状的面部表情。对这些原因引起的啼哭,只要及时得到帮助,如经常更换尿布,注意风寒冷暖,保持环境幽雅平静,清除身上的异物或抱在怀中予以轻柔地抚摸慰藉,都可有效地平抑哭声。4、入睡时的啼哭。有些婴儿入睡前也会哭闹,这种哭声比较低,双目时睁时闭,哭声断断续续,中止哭闹即入睡。5、便时哭闹。伴面部涨红或用力动作。6、带有意向性要求的啼哭。这种以企盼达到某一目的的啼哭,其哭声忽大忽小,呈间歇性,或伴有蹬脚、挺胸、摇头、就地打滚及干嚎怪叫的行为,若无人理睬,其哭声即渐渐转弱而停止。这种有意识的哭喊,多见于1岁以上的幼儿。二、疾病性哭闹病理性啼哭。当婴幼儿在犯病的初期,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在没有明显病理体征时,啼哭往往是早期病态的主要症状。这时的啼哭有缓慢或突然发生的不同,持续的时间亦长短不一,如果不能用正常的原因来解释的话,那就要从是否犯病上考虑了,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情况:1、鹅口疮:多见于身体虚弱或营养不良的婴儿,当消化不良时更易罹患。此时,婴儿舌苔白像奶块,但又不像奶块那样容易擦掉,如果孩子一经接触乳头或食品就哭,并呈现痛苦表情,要考虑是否长了鹅口疮或舌部、口腔溃疡。2、急性扁桃体炎:婴儿因喉痛而哭闹不休,并伴有发热、拒奶,夜间哭闹更甚。3、体表及关节损伤:若接触孩子身体某一部位就哭,要看看皮肤有无破溃、脓肿、糜烂,要特别注意有无骨折或脱臼。4、腹痛:急性肠道炎症、消化不良、肠寄生虫等均可产生腹痛而使婴儿哭闹不安。哭声为阵发性,随腹痛出现而起,缓解而止。哭时面色苍白、出冷汗、呕吐、腹泻、拒按腹部,一摸即哭。要注意检查生殖器两侧及脐部有没有疝气、肠绞痛、肠套迭等。如哭声细弱低微、发音不畅或嘶哑并伴有面色萎黄、目光呆滞等表情,则是病重的表现。5、佝偻病:又称“软骨病”,因缺少钙质和维生素所致。婴儿除哭闹外,有多汗、易惊、烦燥不安、头发稀疏、囟门迟闭、鸡胸等表现。6、耳部疾病:婴儿容易溢奶,当奶汁流入外耳道后容易得中耳炎。此时,婴儿会哭闹不安、发热,手压耳廓时哭声更剧。如果耳朵里钻进了小虫,他会突然“哇哇”大哭,浑身乱动,手抓头面,但无眼泪。7、脑性哭闹:婴儿发病大多在冬、春两季。因颅压增高出现头痛、发热,哭声紧急、尖叫、音调高亢、持续时间短暂,前囱门饱满,两眼无神,颈部强直,不愿抬头转头,四肢僵硬不灵活、甚至抽搐。应注意脑部疾病,如脑膜炎、颅内出血等。夜啼。孩子夜啼也可能由于某些疾病作祟。肠道寄生虫感染往往成为婴儿夜啼最常见的原因,当寄生虫在肠内瘙扰,加上其分泌的毒素对神经系统的刺激,可造成孩子厌食、消瘦、夜间磨牙、烦躁不宁、啼哭等情况。蛔虫、鞭虫感染严重时,可有阵发性腹胀、腹痛,甚至嚎叫痛哭,持别是蛲虫感染时,由于蛲虫夜间出入肛门周围活动,引起孩子肛门剧烈搔痒,夜啼则是孩子叙说不适的主要表现之一。孩子因偏食造成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也易引起夜啼,这种哭声细弱、低沉、嘶哑,伴有睡眠不宁、尿量减少、性情烦燥等情况。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以及性格的形成,其啼哭表达的方式及内容也会有所变化。作为孩子的父母,既要掌握孩子啼哭的特征与规律,又要学会将啼哭转化成与小宝宝交流感情的特殊语言,将一定会使您的孩子在温馨、幸福的家庭环境中茁壮成长。
2024-11-25 03: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