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是由于母乳喂养引起的黄疸,常见于足月儿。其原因包括母乳中某些成分、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等。治疗方法有暂停母乳、光照治疗等。 1. 原因: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平较高,增加胆红素肠肝循环;新生儿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处理胆红素能力不足等。 2. 症状:皮肤、巩膜黄染,血清胆红素升高。 3. 诊断:通过胆红素检测、病史询问等确诊。 4. 治疗:暂停母乳喂养 24 - 48 小时,黄疸明显减轻可继续母乳喂养;胆红素水平较高时,可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5. 药物:常用药物有苯巴比妥、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茵栀黄口服液等,但用药需遵医嘱。 6. 预防:早开奶,增加喂奶次数,促进胎便排出。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多数预后良好,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但要密切观察宝宝黄疸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2024-11-24 13:5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你好,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原因主要是母乳不足,开奶晚,胎粪排出延迟之故。治疗:暂停母乳喂养3天改为人工喂养,奶量以150ml/kg.d计算。暂停母乳期间,应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充分分泌,提供黄疸消退后继续母乳喂养。同时给予支持疗法:注意保暖,增加热量、营养,预防感染;鼓励乳母多次少量喂奶,增加患儿大便次数。严重者给以保肝、酶诱导剂等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停喂母乳后黄疸即消退,另外,要给予患儿以保暖、增加热量、预防感染等支持疗法,防止加重黄疸。
2024-11-24 13:5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新生儿黄疸要想明确是否为母乳性黄疸,是必须要停母乳3天的,通过停母乳3天观察一下孩子黄疸的情况,才能诊断是否是母乳性黄疸,一旦确诊,也可以慢慢再喂母乳的,这几天先把母乳吸出来,不要回奶了。如果不是母乳性的,就得给孩子进一步确诊是什么原因的黄疸,所以必须要停母乳观察一下的。停奶期间可以不吃药的,黄疸退正常后,再接种疫苗为好。疫苗是可以顺延的,不要紧。
2024-11-24 13:5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母乳性黄疸,一旦停喂母乳3-5天后,黄疸就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但通过化验可与肝炎区别开。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否应停止喂养母乳呢?一般来说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2024-11-25 04:54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20%~30%。也已成为住院新生儿高胆的主要原因之一,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4~7天出现黄疸,2~4周达高峰,第2个月逐渐消退,少数可延至10周才退尽。黄疸期间若停喂母乳3~4天,黄疸明显减轻。本病预后良好,严重者才需治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