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小孩睡觉老是出汗,可能是环境过热、新陈代谢旺盛、缺钙、结核病、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所致。 1.环境过热:室内温度过高或孩子盖被过厚,会导致出汗增多。应调整室内温度,选择合适厚度的被褥。 2.新陈代谢旺盛:小孩生长发育迅速,新陈代谢较成人旺盛,容易出汗。这通常是正常生理现象。 3.缺钙:孩子缺钙时,神经兴奋性增高,容易出汗。可通过补充维生素 D 和钙剂改善,如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碳酸钙 D3 颗粒、乳酸钙颗粒等。 4.结核病:结核菌感染可引起盗汗。需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等检查确诊,确诊后进行抗结核治疗,常用药物有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 5.交感神经兴奋:部分孩子交感神经兴奋,也会出现多汗。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可逐渐改善。 小孩睡觉出汗的原因较多,如果出汗情况严重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2024-11-24 16:22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宝宝出汗,因为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较高,微血管分布较多,植物性神经发育不成熟,因此出汗较多,这完全是正常的。 病理性多汗则出现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汗量很多。患佝偻病的小儿在入睡后就开始多汗,尤其是头部,能湿透枕席或枕巾,并伴有枕秃和惊哭。患活动性结核病的小儿,不仅上半夜出汗,下半夜及天亮前也常出汗,称为盗汗。
2024-11-24 16:22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宝宝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此外,对易于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盗汗随之而止,这将胜过大量药物治疗.
2024-11-24 16:22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小孩在睡眠中出汗是常见的,并非都是体质虚弱,身体有病的症状.不少家长认为是孩子体质虚弱,因而虚汗不断.其实,有相当部分的小孩是生理性多汗.生理性多汗多见于头和颈部,常在入睡后半小时内发生,1小时左右就不再出汗了婴幼儿期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加上小儿活泼好动,有的即使晚上上床后也不得安宁,所以入睡后头部也可出汗.所谓生理性多汗,是指孩子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任何疾病引起的睡眠中出汗.家长往往习惯于以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小儿的最佳环境温度,喜欢给宝宝多盖被,捂得严严实实.孩子因为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善,而且又处于生长发育时期,机体的代谢非常旺盛,再加上过热的刺激,只有通过出汗,以蒸发体内的热量,来调节正常的体温.此外,小儿在入睡前喝牛奶,麦乳精或吃巧克力等也会引起出汗.有的家长在孩子入睡前给其喝牛奶,麦乳精等,小儿入睡后机体大量产热,主要通过皮肤出汗来散热.另外,室温过高,或保暖过度也是小儿睡眠时出汗的原因,这些都属于生理性的出汗.病理性出汗是在小儿安静状态下出现的,如佝偻病的出汗,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小儿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头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部环状脱发,医学上称之为“枕秃”,是婴儿佝偻病的早期表现,只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佝偻病就可以得到控制,出汗也就会自止.假如小儿不仅前半夜出汗,后半夜及天亮前也出汗,多数是有病的表现,最常见者是结核病.结核病还有其他表现,如低热,疲乏无力,食欲减退,面颊潮红等.结核病的病儿白天活动时易出汗称为虚汗,夜间的出汗称为盗汗.如怀疑孩子感染了结核,应做肺部X线检查或做结核菌素试验以便及时诊断,及时治疗.体质弱的小儿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发生营养不良造成的.护理上要注意调整喂养方法,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人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2024-11-24 16: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