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剑锋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级甲等
儿科中心-小儿专科
-
你好,孩子消化不良一般与饮食不当,受凉,脾胃虚弱等原因有密切的关系,建议,可以给孩子服用助消化健脾胃的药物进行治疗,经常吃点健脾胃的食材,比如山药,小米土豆等,还可以配合做小儿推拿按摩的治疗,效果也是不错的,而且也是比较安全的方法,对症治疗一段时间,孩子的症状应该会逐渐的改善。
2019-11-25 22:29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消化不良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主要症状为粪便绿色,常伴有发烧,腹胀,呕吐,腹泻,食欲下降及哭叫不安等现象.其发病主要是由于小儿脏腑娇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而小儿饮食又很难自我节制,加之家长过分溺爱或喂养不当,故常常引起胃肠功能紊乱,导致消化不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除了使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外,有些食疗方对小儿消化不良也有一些帮助.下面就向年轻的父母推荐8则有利于小儿消化的药茶. 生谷芽15克,麦芽15克.加水煎30分钟,饭后当茶饮.此茶健脾开胃消食.主治脾胃虚弱兼有积滞,纳差便溏,食后腹胀腹痛者. 薏米,谷芽各100克,山楂100克,淡竹叶50克,钩藤35克,蝉蜕,甘草各20克,蔗糖适量.以上诸药粉碎拌匀,每次6~9克.开水冲,代茶温饮.功能健脾胃,清烦热,宁心志.主治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小便短赤,夜卧不宁. 红茶500克,白砂糖500克.红茶加水煎煮.每过20分钟取煎汁1次,加水再煎,共取煎汁4次.然后混和煎汁浓缩,至煎服较浓时,加白砂糖,调匀.再煎熬至用铲挑起时呈丝状且粘手时,熄火,趁热倒在表面涂过食油的大搪瓷盆中,待稍冷,将其分割成块状(每块10~15克)即可,每日3次,每次1~2块,饭后含食;或用开水嚼化送服.功能化食消滞,适用于消化不良,胃脘胀饱不舒等症. 山楂15克,麦芽10克,莱菔子8克,大黄2克.茶2克.全置放杯中,开水冲泡,每日1剂,随时饮用.功能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食积,消化不良症. 陈仓米60克,柿饼霜30克.将陈仓米微炒至香黄,加水煮沸,倾入碗内,放入柿饼霜,调和化开,澄清,随意饮之,同时也可细细咀嚼焦米.功能开胃健脾,适用于小儿消化不良. 鲜山楂20克,鲜白萝卜30克,鲜橘皮5克,冰糖适量.将山楂,白萝卜,橘皮洗净;山楂拍破,萝卜切成小块,橘皮撕碎,同放在锅中,加水500毫升,煎煮15分钟;最后加入冰糖适量,取汁.每日1剂,代茶饮用.功能消食化积,适用于小儿乳食停滞及小儿疳积. 红曲15克,加水煎取药汁150毫升,频频代茶饮.功能健脾消食,适用于积滞,食而不化,腹胀,厌食.
2016-05-16 05:3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引起小儿消化不良的原因是什么呢?
2016-05-16 05:40
1、给的食物不太易消化由于婴幼儿的消化能力差,父母要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给孩子吃能消化吸收、愿意接受的食品。一方面,父母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特点,饮食逐渐由流质向半流质(如米汤、糊状食品、稀饭)以及固体食物(如软饭、面包等)转变。3个月内的婴幼儿,其消化液与成人不同,对淀粉的消化比较差,需要特别注意。而对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所添加的副食品,一定要烂、细、软,比如,可将青菜切碎,弄烂,做成菜泥。而对于2-3岁的婴幼儿,因为已经有16-20颗乳牙,食品可以稍微粗一点。同时,像整颗的瓜子、豆子、花生米、果冻这些食品对于婴幼儿都十分危险,可能会被吞到器官里,所以必须小心,要磨成粉,弄碎了才能吃。
2、给太多新的食物比如:有的孩子第一次吃虾,觉得味道很好,就一下子吃许多,结果造成消化不良。因此父母在让婴幼儿尝试吃一种新的食物时,要让他慢慢适应。一次量不能给太多,要逐渐地增加,让孩子有个适应的过程。
3、食品搭配不合理婴儿4个月过后,父母就需要给孩子增加奶类以外的辅助食品,要注意给予孩子营养平衡的饮食。
平衡的饮食就是指婴幼儿吃进去的食物能满足他这个年龄和身体发展的需要。孩子的生长需要各种各样不同的营养,其中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纤维素等营养素。粮食是最基础的食品,而肉、鱼、奶、蛋、蔬菜、水果等等都是身体所必需的。因此,父母需要细心搭配孩子的饮食做到多品种,多样化,避免偏食、挑食、食物过于单调。小儿消化不良要怎么治疗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的情况家长都会很担心,在这样的情况请不要盲目的去个宝宝用药。宝宝的肠胃是很脆弱,应该选择比较专业的适合宝宝的产品才行,比如宝贝乐儿童益生菌颗粒就非常适合宝宝消化不良问题,宝贝乐儿童益生菌颗粒中含有的益生菌分泌大量乳酸促使肠壁蠕动,帮助消化排尽残渣,杀灭病原菌并能产生乳酸、醋酸,降低肠内PH值,有利于钙、铁、锌、维生素的高效吸收。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宝宝消化不良怎么办新生儿消化不良一般是生理性的消化不良.由于新生儿的消化系统如口腔,食管,胃,肠,肝,胰腺,肠道细菌等都处于发育不成熟阶段,在进食过程中,或者之后发生的一系列不适症状。新生儿消化不良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016-05-16 05:47
1、宝宝口臭,呼出的口气中有酸腐味,舌苔白厚;有时候早晨刚起床,小孩的嘴里有酸臭味,观察他的舌苔可能比较厚、黄腻或舌汁有点发红。
2、食欲不振,不愿意吃饭;睡眠中身子不停翻动,有时还会咬牙,“胃不和则夜不安”
;3、面颊潮红,面部皮肤粗糙,环境稍热面部红得更明显。
4、孩子的食欲可能不如以前那么好5、观察大便,有的孩子表现为大便稀汤,每天次数可能达到3到4次,大便中还含有一些不消化的颗粒,甚至有一段酸馊味。
6、对于小婴儿来说,还可以看孩子的眼睛下部,如果有发青或者眼袋比较大,也是脾胃不合、消化不良的表现。新生儿消化不良一般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
(1)母乳、奶粉交替喂养或单纯奶粉喂养。
(2)护理新生儿时不注意清洁。
对于这种原因造成的消化不良,新生儿的护理人要注意保持个人卫生,注意消毒。无论是哪种原因造成的新生儿消化不良,均可给给新生儿喂一点宝贝乐儿童益生菌颗粒,它是专门为婴幼儿而研制的。据调查,很多有宝宝的家庭都备有宝贝乐儿童益生菌颗粒。它所含的益生菌能够分泌大量乳酸促使肠壁蠕动,帮助消化排尽残渣,杀灭病原菌并能产生乳酸、醋酸,降低肠内PH值,有利于钙、铁、锌、维生素的高效吸收。若长期使用,还可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祝您的宝宝健康成长!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宝宝特别容易出汗的原因是:孩子睡觉多汗的原因很多,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生理性的多汗是由于天气炎热,室温过高,穿衣过多或被子太厚等原因造成的.有的家长喜欢在小孩临睡时喂一瓶牛奶,喂奶后小儿安静睡着了,但这时正碰上小儿吃奶后的产热阶段,因此常满头大汗.这类出汗都是属于机体调节体温所致,常在刚睡着时出汗较多,以后就逐渐减少.因为小儿时期新陈代谢旺盛,皮肤含水量较高,微血管分布较多,植物性神经发育不成熟,因此出汗较多,这完全是正常的.病理性多汗则出现在整个睡眠过程中汗量很多.患佝偻病的小儿在入睡后就开始多汗,尤其是头部,能湿透枕席或枕巾,并伴有枕秃和惊哭.患活动性结核病的小儿,不仅上半夜出汗,下半夜及天亮前也常出汗,称为盗汗.同时,小儿可伴有低热,咳嗽,消瘦,无力,脸色潮红等症状.因此,如果一个健康,活泼的小儿,睡觉时出汗较多,可能是正常现象,家长不用过分着急.另外,还因为1宝宝的体表面积大,水份多2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不能很好地调节体温,要靠出汗来帮助调节.3婴儿新陈代谢要比成人快,末梢血液循环良好.考虑与缺乏微量元素钙有关,建议到医院检查血微量元素,应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以便确诊。缺钙治疗:可用葡萄糖酸钙含片(用水化开后,口服),补钙的同时要补充维生素D(如:伊可新或维生素D滴剂),以促进钙的吸收。
2016-05-16 05:53
-
-
回答6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吴志全 主治医师
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小孩的消化器官发育还不完善,消化液分泌也不充足,酶的功能也不完善,胃及肠道内粘膜柔嫩,消化功能还比较弱,如果父母不能正确的喂养孩子,什么都给孩子吃,使孩子饮食的质和量不当,损伤了肠胃,孩子就会出现肚子胀,吐奶,大便稀,有酸臭味,并有大量未消化的食物残渣等消化不良(伤食)的表现.病因:
2016-05-16 06:00
1.喂食不当,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2.胃肠道炎症.婴幼儿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引起胃肠道发炎.
3.滥用抗生素,使胃肠道内菌群失调,正常细菌,如乳酸杆菌受到抑制,杂菌却大量生长繁殖.
4.天气变冷,机体抵抗力低,肚子受凉也可引起消化不良.治疗:
1.可选用助消化及收敛药物,如胃蛋白酶,多酶片,乳酶生,鞣酸蛋白等,重者可用抗生素治疗.
2.中药,推拿捏脊疗法对消化不良有一定疗效.
3.吐泻严重者宜禁食12小时,然后从糖水,米汤开始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严重脱水者应及时补液.除了使用一些助消化的药物外,有些食物对小儿消化不良也有一些帮助:
1,胡萝卜汤:胡萝卜洗净剁碎,加水少许煮烂,滤出菜汁加水到1000毫升,和糖30至50克,煮沸即成.它富有碱质,含果胶,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毒素的作用.
2,苹果泥:苹果洗净切成两半,用勺刮成泥.苹果泥纤维较细,对肠道刺激少,因含碱质与果胶,有吸附作用,且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