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狂犬病毒检测的两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
����� 有些动物被疯狗咬伤后,并未发病,无症状,不死亡。只是在唾液中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后人就得狂犬病而死亡,而这个“健康”的动物仍然健在。这类隐性带毒动物占15.2%,家畜的带毒率不高,在狗当中以小狗为最多,这即是最为危险的传播源。因为这些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比典型的疯狗还厉害)。
��� 将咬人的狗捕获,观察10~14天,不发病,则可认为未患狂犬病。若观察期间发病,将它杀死,取脑作病理切片检查包涵体,或用荧光标记抗狂犬病毒血清染色,检查抗原,如为阴性,则用10%脑悬液注射小白鼠脑内,发病后取脑组织同上检测包涵体和抗原,可提高阳率,但需时较长约28天。如于发病前用同位素标记的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狂犬病毒RNA,于1-2天就出结果。
以上是我在网上看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资料。请问医生这两种说法有没有科学依据,究竟该以哪个为准?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邓丽云 副主任医师
山西省肿瘤医院
三级甲等
麻醉科
-
网上关于狂犬病毒检测的两种说法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适用情况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包括检测方法、观察时间、样本处理、技术应用等方面。 1.检测方法:捕获咬人的狗观察其发病情况,发病后取脑作病理切片检查包涵体或用荧光标记抗狂犬病毒血清染色检查抗原,这是传统且直接的检测方式。 2.观察时间:10 - 14 天的观察期是基于狂犬病毒的潜伏期和发病特点设定的。 3.样本处理:将狗脑制成悬液注射小白鼠脑内进一步检测,能提高检测的阳性率。 4.技术应用:用同位素标记的合成寡核苷酸探针检测狂犬病毒 RNA,具有快速出结果的优势。 5.综合考量:实际应用中,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有时可能需要多种方法结合以确保准确性。 总之,这两种检测狂犬病毒的说法都基于科学原理,但在实际操作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最适合的检测手段,以准确判断狗是否携带狂犬病毒。
2024-11-28 17: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