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满月婴儿黄疸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母乳性黄疸、感染、先天性胆道闭锁、红细胞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1.母乳性黄疸:因母乳中的某些成分影响胆红素代谢所致。可暂停母乳 3 天左右观察黄疸变化。 2.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细菌毒素抑制肝酶活性,影响胆红素代谢。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洛、阿莫西林等。 3.先天性胆道闭锁:胆道发育异常,胆汁排泄障碍。多需手术治疗。 4.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破坏增多,胆红素生成过多。可采取光疗等方法。 5.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激素缺乏影响胆红素代谢。需补充甲状腺激素。 满月婴儿出现黄疸,家长应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检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2024-11-24 15:2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您好!想帮你解释一下新生儿黄疸.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建议你最好到医院查清楚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及早查明及早治疗,不可耽误病情.祝早日康复.
2024-11-24 15:2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我刚刚查到的其他宝妈的经验:因为我家宝宝是35天黄疸开始退的,严重时胸和四肢都很黄,抱去医院2次,从第9天开始停母乳1周,后来奶水也少了很多,不够吃了,可是黄疸依旧不减退。等到孩子黄疸全部退掉后才发觉自己当时过分紧张真是不应该,弄得自己月子也没做好,心情一直压抑。我同事家的孩子四十多天才退,每个孩子不一样,只要医生说不是病理性或者血溶性黄疸,真得不必担心。孩子消化不好,刚喝配方奶粉都这样,平时妈咪爱就行,那东西不会产生依赖的。多喝水,奶粉由稀到浓。
2024-11-24 15:2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新生儿黄疸的治疗:1.蓝光照射2.用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量:5——6mg/kg/日光照治疗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3.中药清热利湿、调气活血、健脾化湿,利胆退黄
2024-11-24 15:2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秀兰 主治医师
天津市津南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二级
消化内科
-
1,皮肤,巩膜等组织的黄染,黄疸加深时,尿,痰,泪液及汗液也被黄染,唾液一般不变色. 2,尿和粪的色泽改变. 3,消化道症状,常有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泄或便秘等症状. 4,胆盐血症的表现,主要症状有:皮肤瘙痒,心动过缓,腹胀,脂肪泄,夜盲症,乏力,精神萎靡和头痛等. 体格检查 全面的系统的体格检查非常重要.首先要确定是否有黄疸,应在充史的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重点了解下列各项资料: 1.皮色肝细胞性黄疸轻重不一,急性黄疸皮色多呈金黄色;慢性肝内胆淤时皮色较深.梗阻性黄疸的皮色最深,皮色与梗阻程度有关,初期呈金黄色,以后由深黄变绿,后期呈灰暗甚至黑褐色,这与胆红素氧化为胆绿素,乃至胆青素(cholecyanin)有关. 2.其他皮肤表现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病和长期胆道梗阻,呈全身性,但脸部尤其是眼眶四周较着.黄色瘤或黄疣多和血内脂质滞留有关(两者并不完全一致).血脂下降或严重肝功能衰竭时,黄色瘤也可缩小或消失.肝细胞性黄疸出现皮肤粘膜瘀点的较为常见,且有鼻粘膜,齿龈和口腔粘膜出血,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时出现皮下大片瘀斑等出血灶,与凝血因子缺乏,血小板减少或伴发DIC有关.梗阻性黄疸的出血现象一般较轻. 3.浅淋巴结肿大急性黄疸伴全身浅淋厂结肿大,应怀疑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多无浅淋巴结肿大.进行性黄疸而有锁骨上和其他部位浅淋巴结肿大也要考虑是否癌性黄疸.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粟粒性结构和肺部浸润性疾病,可同时出现黄疸和浅淋巴肿大. 三,药物治疗 1.一般治疗:如存在引起胆红素脑病的高危因素,应给予对症治疗. 2.酶诱导剂:苯巴比妥5mg/(kgod),分3次口服. 3.抑制溶血过程: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一般用于重症溶血症的早期,用量为1g/kg,4~6h内静脉滴注. 4.减少游离的未结合胆红素:白蛋白:一般用于生后1周内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用量1g/kg加葡萄糖液10~20ml静脉滴注;也可用血浆25ml/次静脉滴注,每日1~2次.在换血前1~2h应输注1次白蛋白.
2024-11-24 1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