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宝宝拉奶瓣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腹部着凉、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奶粉不合适等原因引起。 1.消化不良: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进食过多或食物不易消化,可能导致奶瓣。可适当减少奶量,增加喂奶间隔。 2.腹部着凉:宝宝腹部保暖不当,肠道蠕动加快,影响消化吸收,出现奶瓣。要注意腹部保暖,可使用肚围。 3.乳糖不耐受:宝宝体内乳糖酶缺乏,无法完全消化乳糖,会有奶瓣。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无乳糖奶粉或补充乳糖酶。 4.肠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肠道,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导致奶瓣。需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5.奶粉不合适:奶粉中某些成分宝宝不易吸收,易出现奶瓣。可考虑更换奶粉品牌或类型。 宝宝拉奶瓣的原因较多,如果情况持续不改善或伴有其他症状,如发热、呕吐、腹泻等,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2024-11-24 16:2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黄色或金黄色,均匀如软膏样,但无臭味,便次较多,一般每天2~4次,有的多达7~8次,这叫做生理性腹泻.父母不必担心,这都属于正常现象,到小孩长到一定时期这种腹泻会自动消失.用牛奶喂养的孩子大便较少,每天便次在1~2次,稍有臭味.刚刚生下来的小孩,即使没有吃进一点东西,一般在生后10~12小时之后会拉黑绿色胎便.在喂奶3~4天后,大便呈黄绿色,这叫做过渡期的大便,之后是逐渐呈黄色粪便.如果婴儿生后24小时内没有胎便排泄,或4~5天左右仍无正常大便排出,应及时请医生检查.有的婴幼儿大便次数多而量较少,又多呈绿色粘液状.其中奶瓣较少,说明孩子食量过大,应逐渐减少奶量.也有的减少奶量后仍腹泻,这可能就是饥饿性腹泻,应适当增加奶量.用牛奶喂养的小孩如果出现大便过硬,臭味大时,表明牛奶喂量过多,糖分少,应在奶中加些糖;如糖分过量,则婴儿大便带泡沫,便较稀呈黄色,酸味重,则应适当减少糖量,增加奶量.如果婴幼儿出生起一直排灰白色便,从没有黄色便,而小便呈黄色时,很可能为先天性胆道梗阻所致.婴幼儿肠道感染时,大便次数多,稀便或水样便,便臭带粘液,多出现呕吐,厌食,发热甚至脱水,均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检查.婴幼儿大便的次数和质地常常反映其消化功能的状况,家长若能重视对婴幼儿大便的质地,色样和次数的观察,正确地识别正常和异常的大便,有助于早期发现宝宝消化道的异常,为诊断疾病提供有价值的线索.挤些母乳放在小碗里然后放到火上烤烤到母乳干了成锅巴时就行了再用开水漫一下这些锅巴用漫过锅巴的水喂孩子我孩子小时候就是这样的每次他拉奶瓣我就这样喂他挺有效的孩子拉奶瓣是因为母乳的蛋白质高孩子又有点积食可以在2次喂奶的中间喂孩子开水这样孩子就不容易拉奶瓣了.
2024-11-24 16:2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您好,现在宝宝是50多天,每天要拉4-5次大便,这样要观察宝宝的大便有没有问题,有没有脓样物,有没有粘液样物,如果都正常,还是比较乐观的,主要是注意不要是感染性腹泻,所以,我建议您还是查一次大便,如果便常规没问题,腹泻的问题就不大.对于宝宝,在6个月内可以有生理性腹泻,尤其是吃母乳的宝宝大便都有点稀,是不成形的便,对于吃奶粉的宝宝也不少见,但是,没有脱水的现象,没有其他的异常.这样的腹泻,可以不用去理他,但是要注意给宝宝多饮水.还建议您可以继续口服妈咪爱,是补充正常的细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单纯的腹泻病没有什么特殊的静脉用药,主要是注意有没有脱水.如果尿是不少,不会有脱水的现象,这个就是最好的了.如果有脱水的症状可就麻烦了.去要到医院去治疗.而对于脾软的说法也是可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宝宝早产,所以,宝宝的各个器官都是比较弱的,需要精心的护理.这个不要太担心了,随着宝宝的成长就会好了.建议到医院去查便常规.如果便常规没有问题,口服思密达及妈咪爱治疗,多饮水.另外可以适当的口服补液盐防止脱水.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少脂肪的流食.禁饮牛奶,豆浆,及易产气的饮食,以保证肠道充分休息,要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2024-11-24 16:2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小儿由于年龄、饮食、排便习惯等的不同,每天排便次数可以不尽相同。婴幼儿粪便的次数和性质常反映着小儿胃肠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母乳喂养儿、人工喂养儿以及混合喂养儿在排便次数上、粪便性状方面各有特点。我们如果掌握了这些特点,就可以通过婴幼儿粪便了解其消化道功能情况,及时调整食物的量及比例,促进婴幼儿对食物的消化吸收,预防和减少腹泻,并可以及早地发现一些疾病,做到有病早治。一、母乳喂养儿粪便:未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婴儿,粪便呈黄色或金黄色,稠度均匀如药膏状,或有种样的颗粒,偶尔稀薄而微呈绿色,呈酸性反应,有酸味但不臭。每天排便2-4次,如果平时每天仅有1-2次大便,突然增至5-6次大便,则应考虑是否患病。如果平时大便次数较多,但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体重不减轻而照常增加,不能认为有病。婴儿在加辅食后大便次数可以减少。1周岁以上的小儿大便次数右减至一天一次。二、人工喂养大便:以牛乳喂养的婴儿,大便色淡黄或呈土灰色,质较硬,呈中性或碱性反应。由于牛奶中的蛋白质多,有明显的蛋白分解后的臭味。大便每天1-2次,如果增加奶中的糖量,则排便次数增加,便质柔软。三、混合喂养儿粪便:无论人乳或牛乳喂养,若同时加食淀粉类食物,则大便量增多,硬度比单纯牛奶喂养稍减,呈暗褐色,臭味增加。若将蔬菜、水果等辅食加多,则大便与成人近似。初加菜泥时,大便中常排出小量的绿色菜泥,有的父母往往以为是消化不良,停止添加菜泥。实际上这种现象是健康婴儿更换食物时常有的事。如果没有腹泻,不必停止加辅食,数日以后胃肠习惯了,这种情况随之消失。对婴幼儿粪便性状的观察可以了解其消化情况。如果婴儿粪便的臭味明显,则表示蛋白消化不良,这时应适当减少奶量或将奶冲稀。如果粪便中多泡沫,则表示碳水合物消化不良,就必须减少甚至停止吃淀粉类的食物。若大便外观如奶油状,则显示脂肪消化不良,应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粪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关。在小肠上部时由于胆红素及胆红素的作用,故呈黄绿色;到结肠时胆绿素还原成胆红素,而呈黄色。
2024-11-25 06:5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