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幼儿急疹是具有传染性的,其传染途径、易感染人群、传染期、预防措施以及预后等方面都需要了解。 1. 传染途径:幼儿急疹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密切接触传播。 2. 易感染人群:多见于 6 个月至 2 岁的婴幼儿,尤其是免疫力相对较弱的孩子。 3. 传染期:通常在发热期至出疹后 5 天内具有传染性。 4. 预防措施: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患病儿童密切接触。 5. 预后:幼儿急疹预后良好,多数患儿恢复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总之,幼儿急疹具有传染性,但家长不必过于恐慌。注意日常防护,增强孩子免疫力,若孩子患病,密切观察,及时就医,一般都能顺利康复。
2024-10-20 19:3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一、幼儿急疹有两个阶段,在5—15天的潜伏期后,首先出现如下症状: 1.体温达到39—40℃,但孩子状态良好。 2.有时出现高热惊厥,但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 发病后4天左右进入第二阶段,这时的症状有: 1.体温迅速恢复正常。 2.出现细小、清晰的粉红色斑点状皮疹,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可持续4天左右。 健康的孩子很少出现并发症,但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可能发生肝炎或肺炎等并发症。 因为脑膜炎与幼儿急诊相似,所以医生会对患儿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细菌引起的脑膜炎。幼儿急诊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应注意给孩子退烧,可给孩子洗温水浴,或者用温水擦身。此病的恢复迅速,孩子在皮疹消失后很快能恢复正常。
2024-10-20 19:3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幼儿急疹和麻疹不一样,它是由另一种病毒引起的发疹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1岁以内的婴儿,所以又叫婴儿玫瑰疹。它的最大特点是热退后周身迅速出现皮疹,并且皮疹很快消退,没有脱屑、没有色素沉着。这些婴儿在没有出现皮疹前也有发热,热度可以比较高,但是感冒症状并不明显,精神、食欲等都还可以,咽喉可能有些红,颈部、枕部的淋巴结可以触到,但无触痛感,其他也没有什么症状和体征。及至体温将退或已退清时,全身出现玫瑰红色的皮疹时才恍然大悟,其实这时候急疹已近尾声。急疹对婴儿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出过一次以后也不会再出。
2024-10-20 19:3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一般不用特殊治疗,只要加强护理和给予适当的对症治疗,几天后就会自己痊愈。孩子患幼儿急疹后,家长要让孩子卧床休息,尽量少去户外活动,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孩子发热时,要给患儿多饮水,给予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果体温较高,孩子出现哭闹不止、烦躁等情况,可以给予物理降温或适当应用少量的退热药物,以免发生惊厥。症状严重时,及时去就医。
2024-10-20 19:35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不传染,而且只会出一次。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又称婴儿玫瑰疹(roseolainfantum),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婴幼儿在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为小儿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由呼吸道侵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皮疹为病毒血症未期病毒在皮肤组织中被抗体中和所致。前驱期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达39~40℃或更高,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持续3~4日后体温骤降,也有少数病例体温逐渐降落,或高热24h后降至正常,再继以间歇发热2~3日降至正常。大多数病儿除高热外,一般情况良好,少数病儿于高热时出现惊厥和脑膜刺激征。发病在冬季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多数有鼻炎,咽部轻或中度充血。夏秋季发病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出疹期皮疹大多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退热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约~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日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肘膝以下及掌跖部多无皮疹。皮疹数小时后开始消退,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发热期少数患者在软腮及悬雍垂可见淡红色斑疹,出疹后即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脾脏偶可肿大。本病一般症状较轻,多数为良性经过。诊断根据2岁以内的婴幼儿,高热3~4天,全身症状轻微,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红色斑丘疹,皮疹持续1~2天消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幼儿急疹在患儿高热、皮疹发出之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由HHV-6感染引起者,在发热期(出皮疹前),89.5%的患儿其悬雍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因此,悬雍垂根部两侧溃疡对于HHV-6引起的幼儿急疹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意义。疾病治疗幼儿急疹具有自愈性,预后良好,治疗原则以对症处理为主。高热时予物理降温,并适当应用退热剂,防止高热惊厥;患儿宜卧床休息,补充足量水分,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兰根冲剂、清解合剂或抗病毒口服液等。发生惊厥时,可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安定等;腹泻时,可予止泻及助消化药。编辑本段家庭护理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冷过热。2.饮食宜进易消化的食物,应富含维生素、热量和适量蛋白质,适当增加饮水量,忌食生冷油腻。
2024-10-20 23: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