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小儿腹股沟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多因鞘状突未闭合、腹壁薄弱、腹压增高、遗传因素、发育不良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1. 鞘状突未闭合:出生时鞘状突未完全闭合,腹腔内容物易突出形成疝气。 2. 腹壁薄弱:小儿腹壁肌肉尚未发育完善,强度不足,易导致疝气发生。 3. 腹压增高:咳嗽、哭闹、便秘等使腹压增高,促使疝气形成。 4. 遗传因素:部分患儿有家族遗传倾向。 5. 发育不良:营养不良等影响身体发育,增加疝气发病风险。 小儿腹股沟疝气需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病情,避免孩子过度哭闹、咳嗽等。
2024-10-20 19:4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岔气属于内伤范畴,是指气血、脏腑、经络受伤所致,其临床表现以胸部闷胀作痛,痛无定处,疼痛面积较大,尤其是在呼吸,咳嗽以及转侧活动时,因牵制胸部而痛或窜痛,并有呼吸急促,烦闷不安,胸背部牵引作痛。一般外无红肿、压痛等客观体征。由于该病多发病于胸胁部,又称胸胁迸伤或胸胁内伤。按摩疗法治疗岔气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上常运用按、摩、揉、滚、点、擦;搓于胸部。令患者仰卧或侧卧位,术者站在患者右侧,用按揉或一指禅,或滚法施法于背部膀胱经。再点按天宗、大抒、章门、云门等穴。再令患者坐于凳子上,术者站在患者背后,用双手掌面沿肋骨走向擦搓。在擦搓前先涂冬青膏,以增加疗效和预防擦搓时损伤皮肤。经过以上治疗,可宣通胸胁之气机失调,气血同流、症状自消。若仍无效,再选用提端法或提推法。
2024-10-20 19:4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泌尿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股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手术是小儿疝气最好的治疗方法.一般皆以全身麻醉,采高位结扎的方法,手术安全且时间不长.若有疝气发生,宜早日治疗,以免疝气囊之内容物发生箝闭,增加手术的困难与生命的危险.至於阴囊水肿,则可观察至一岁,若无消失再行手术治疗;惟须小心追踪检查,注意疝气形成的可能性
2024-10-20 19:4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您好,根据您的提问我做出了以下回复,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患有腹股沟疝的孩子,一般在哭闹,站立或行走或于劳累后,在腹股沟部(位于大腿内侧与腹壁交界处的一个三角区)出现肿块,男孩常在阴囊部出现肿块.肿块的内容大多是小肠肠管或大网膜,而不是什么气体,因此不能用手挤压或牵拉.肿块一般没有痛感,但伴有胀感或下坠感.平卧或休息后,有的肿块可自行消失,或是以手指轻轻地由下向上推时,肿块可回纳入腹腔内,同时还可听到肠鸣音.随着肿块的反复出入,疝可逐渐增大,而且往往不易回纳或全部回纳到腹腔内.如患有腹股沟疝的小儿突然出现疼痛而哭闹,不久以后又发生恶心,呕吐时,往往可能是发生了疝嵌顿.这时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应引起重视. 除了极少数小型腹股沟疝的孩子在出生6个月内可能自愈外,绝大多数均不能自愈,也不能通过服药或打针而痊愈,唯一的根治方法是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最佳手术时期是在1~2岁之间.
2024-10-21 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