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宝宝大便经常拉泡泡,可能是由于消化不良、腹部着凉、乳糖不耐受、肠道感染、过敏等原因引起。 1.消化不良:宝宝的肠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如果喂养不当,如过度喂养、辅食添加不合理等,可能导致消化不良,使大便出现泡泡。 2.腹部着凉:宝宝腹部保暖不足,受到寒冷刺激,会影响肠道蠕动和消化功能,从而导致大便异常。 3.乳糖不耐受:宝宝体内乳糖酶缺乏或活性不足,无法完全消化乳糖,会产生气体,导致大便有泡泡。 4.肠道感染: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感染肠道,引起肠道炎症,也会使大便出现泡泡,还可能伴有腹泻、呕吐等症状。 5.过敏:宝宝对食物中的某些成分过敏,如牛奶蛋白、鸡蛋等,会引发肠道过敏反应,导致大便异常。 总之,如果宝宝大便经常拉泡泡,且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精神不佳、食欲减退、发热等,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同时,家长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和护理,保持腹部温暖,合理喂养。
2024-10-20 19:5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不定时喂奶造成喂养量过多,饮食成分搭配不合理,牛奶浓度太大或者突然改变饮食品种,对过多地添加辅食不适应,以及断奶期食物营养量过高等都会使婴幼儿消化器官不能适应,从而造成消化不良出现大便异常,宝宝就容易拉泡泡便便。可以给宝宝吃点益彤益生菌,改善宝宝肠道功能,帮助宝宝消化吸收的。
2024-10-20 19:54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这主要考虑是小儿腹泻,是病毒感染,建议你可以带宝宝去医院就诊,积极的予抗病毒的药物及止泻治疗的。
2024-10-20 19:5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每年8月中旬至12月是孩子秋季腹泻的多发季节,以10~11月份为高潮'以婴幼儿(6个月~2岁)腹泻的发病率最高。多数孩子最初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8℃~40℃),多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流鼻涕、打喷嚏、鼻塞、微咳、咽部不适等。几乎所有患儿均有呕吐,且多出现在腹泻之前,持续2~3天。腹泻持续较久,最长可达28天。腹泻初期1~2日内即排出水样便,大便稀薄、色淡,有时呈白色米汤样或清水样,黏液少,很少有腥臭味。化验检查大便,脓细胞很少见。多有严重口渴及明显的烦躁,伴有轻度或中度脱水。抗生素治疗无效,一般多在5~7日内自然痊愈。一般治疗及护理秋季腹泻治疗的4个原则:1.在较少影响营养的情况下,给消化道以适当的休息;2.控制肠道内外感染;3.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4.良好的护理。在医生治疗开始前适当禁食,一般可禁食8~12小时,同时给予口服补液盐,以此代替静脉输液。在医生治疗后可以逐渐恢复饮食,人乳喂养儿应当减少每次喂乳时间;人工喂养儿可以用浓米汤(最好是小麦粥)加牛奶喂食,以此保证婴幼儿的热量和营养的补充。以后就逐渐增加易消化的食物。在给孩子治疗时,父母还要精心护理好孩子。对于婴幼儿在腹泻的初期要记录好大便次数、大便量和每天喂食的量,随时向医生反映。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及时换尿布。每次大便后用温水冲洗臀部,防止尿布疹及继发感染。四肢发凉时,可以用热水袋保暖,但要防止烫伤。注意居室空气流通,患有呼吸道感染的病人不要接触孩子,防止交叉感染。保持环境清洁,防止继发其他感染。中医治疗对于秋季腹泻,西药抗生素治疗无效,而中药则有自己的优势,对于不同原因造成的腹泻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1.寒泻:孩子过食生冷,或感受风寒后引起的腹泻。常见发烧,怕冷无汗,腹痛腹胀,大便清稀,肠鸣。用药可以选服“藿香正气软胶囊”,一次2粒,一日2次;或外用“小儿敷脐止泻散”贴脐,一日1次。2.热泻:孩子肠胃积热,或外受暑湿引起腹泻。急促而量多,大便稀黏,便味酸臭,或有泡沫,小便黄等症状。可选用清热、止痛止泻中药治疗。如“周氏回生丹”,一次1~2粒;或“葛根芩连微丸”,一次1克,一日3次。3.水泻:孩子贪食生冷食物引起的腹泻。常见水泻不止,每天大便次数多,肠鸣腹胀,大便如稀水,或水谷不分,泻后肠鸣腹胀减轻等症状。这时孩子病情很容易加重,产生脱水。一般以到医院请医生治疗为好。4.伤食泻:孩子过食或添加辅食不当引起的腹泻腹胀腹痛,便前哭闹,大便酸臭,或见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口臭气促,食欲不振,夜卧不安等症状。用药可服“至宝锭”,一次1丸,一日2次。5.脾虚泻:孩子久病久泻,或身体虚弱引起腹泻。常见面色发黄,疲倦无力,大便松散不成形或次数多等症状。用药可用“启脾丸”,一次1丸,一日2次。选择以上用药效果不好或病情加重时,要随时到医院请医生诊治,防止出现意外。
2024-10-21 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