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便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肠道息肉、肠道肿瘤等。 1.痔疮: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肛门周围的静脉曲张,排便时摩擦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通常为鲜红色,附着在大便表面。 2.肛裂:肛管皮肤破裂形成的裂口,排便时产生剧痛,伴有少量鲜红色出血。 3.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血,可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4.肠道息肉:息肉表面的黏膜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出血量和颜色因息肉大小和位置而异。 5.肠道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等,肿瘤组织侵犯血管时会引起出血,多为暗红色,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 总之,便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一旦出现便血,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0-21 12:5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便血血从肛门而出,或随大便挟杂而下,或下纯血.一般认为消化道出血量在50毫升以上即可出现黑便.由于血红蛋白中的铁在肠管内与硫化物相结合而生成硫化铁,故大便呈柏油样黑色.呕血者多有黑便. 便血的原因较多,几乎全消化道出血均可引起便血,但常见原因有:①上消化道出血(见呕血).②小肠出血,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肠套叠等.③结肠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等.④直肠出血,如直肠癌,直肠损害,痔,肛裂等.⑤其他疾病,如各种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钩虫病,维生素缺乏症等.便血的颜色取决于消化道出血的部位及速度.上消化道出血及小肠出血多为暗红色或黑便,由于表面覆有一薄层粘液,故常带有光泽.但若出血速度较快,出血量多,肠蠕动增快时,血便可呈暗红色或鲜红色.结肠与直肠出血时,由于血液停留于肠内时间较短,往往排出鲜红色或较鲜红色血便.右半结肠出血,血液常与粪便相混合,可排"果酱样"血便.直肠,乙状结肠出血,血液常附着于粪便表面.急性大量便血,患者可出现急性失血性贫血与急性周围循环功能不全的表现.便血的诊断除依据病史,体检资料外,消化系内镜检查是首选措施.必要时还可作X线钡剂造影,核素,血管造影等检查,以帮助诊断.(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 (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 (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 (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 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 (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 (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
2024-10-21 12:5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便血又名“血便”,“下血”,“泻血”,以血便或便后下鲜为特征.多见于上消化道溃疡出血,胃肠息肉,小肠出血,肿瘤,肛周疾病下血,以及一些血液病,急性传染药,寄生虫等.此处指的是由于痔疮破损,肛裂,肛窦炎,直肠结肠粘膜损伤引起的便血.大便软而成形或硬结,鲜血附着于粪便表面,有的先血后便,有的先便后血,血色大多鲜红,也有的黯红混浊.血量多时淋漓不尽,大便后肛口疼痛加重.中医认为便血是肠中积热(夹湿),或者脾气虚损,不能统摄血行所致.可用清肠热,止血和补气摄血方法治疗.自疗注意事项(1)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大便以稀糊状为佳.(2)减少增加腹压的姿态,如下蹲,屏气.忌久坐,久立,久行和劳累过度.(3)忌食辛热,油腻,粗糙,多渣的食品,忌烟酒,咖啡.(4)多食具有清肠热,滋润营养粘膜,通便止血作用的食品,如生梨汁,藕汁,荸荠汁,芦根汁,芹菜汁,胡萝卜,白萝卜(熟食),苦瓜,茄子,黄瓜,菠菜,金针菜,卷心菜,蛋黄,苹果,无花果,香蕉,黑芝麻,胡桃肉,白木耳等.(5)要心情开朗,勿郁怒动火.心境不宽,烦躁忧郁会使肠粘膜收缩,血行不畅.(6)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加重出血.未婚女青年月经期必须注意休息,必须重视阴部清洁卫生,否则容易导致肛门粘膜炎症,破裂出血便血消化道出血经肠道排出后,粪便带血或全血便,颜色可以是鲜红色,暗红色和柏油样.血便的颜色取决于出血的位置,出血量和血液在消化道停留的时间.下消化道(小肠,结肠,直肠,肛门)出血,大便常呈鲜红色或暗红色.上消化道(食道,胃,十二指肠)出血,大便往往呈柏油样.(一)病因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样便和隐血便,现将常见病因分述如下.1鲜血便:一般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混有粘液和脓血.常见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门疼痛较剧.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2柏油样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出现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用大便隐血试验可以鉴别.3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二)救护措施救护措施与呕血基本相同.安静卧床,减少活动,观察出血量,适当使用止血药,发生晕厥,休克及时送医院急救.如何挂号就诊1.肛肠外科:便后有鲜红色血,或排鲜红色血便,一般不伴剧烈腹痛的病人,应挂肛肠外科.2.普通外科:便鲜血,伴剧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3.肠道门诊:急性起病,排脓血样便的病人,应挂肠道门诊.4.消化内科:排黑便,暗红色血便,或有慢性结肠炎史,经常排鲜红色血便的病人,应挂消化内科.5.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挂血液科进一步检查.6.肾内科:原有肾炎史,又出现血便者,应挂肾内科.7.传染科:便血出现在发热之后,并有疫区生活史的病人,应挂传染科.血液从肛门排出称为便血,主要包括大便时滴血,喷血或大便带血.一般来说,肉眼可见的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与直肠)出血.出血部位离肛门越接近颜色越鲜红.人们一般认为,便血都是痔疮所致,这是不正确的.痔,特别是一,二期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为数毫升至数十毫升.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痔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必须指出,临床上常将具有便血症状的肛管直肠疾病,如直肠腺瘤,直肠癌误诊为内痔.因此确定痔的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对便血病人进行指检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肛瘘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较少为血性.因疾病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术治疗较为可靠.
2024-10-21 22:14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便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肠道息肉、肠道肿瘤等。 1.痔疮: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由于肛门周围的静脉曲张,排便时摩擦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通常为鲜红色,附着在大便表面。 2.肛裂:肛管皮肤破裂形成的裂口,排便时产生剧痛,伴有少量鲜红色出血。 3.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炎症导致肠道黏膜受损出血,可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 4.肠道息肉:息肉表面的黏膜较脆弱,容易破裂出血,出血量和颜色因息肉大小和位置而异。 5.肠道肿瘤:包括结肠癌、直肠癌等,肿瘤组织侵犯血管时会引起出血,多为暗红色,常伴有排便习惯改变、消瘦等。 总之,便血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需要引起重视。一旦出现便血,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肛门指诊、肠镜等,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0-22 03: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