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近期月经不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不良生活习惯、妇科疾病、药物影响等。 1.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改变。 2.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进而引发月经不调。 3.不良生活习惯:经常熬夜、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都可能打乱身体的正常节律,影响月经。 4.妇科疾病:像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会直接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干扰内分泌,导致月经不调。 总之,月经不调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性激素六项、B 超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21 13:1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1)萆薢渗湿汤加减:萆薢,赤茯苓各12克,黄柏,薏苡仁,牡丹皮,泽泻,木通,苍术,白术,地肤子各9克.加减:湿重者,加苦参9克,柴胡6克;阴痒剧者,加白鲜皮,鹤虱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健脾清热,利湿止痒的功效,适用于脾虚湿热型滴虫性阴道炎. (2)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各6克,栀子,牡丹皮,车前子(包),泽泻,黄芩,木通各9克,茵陈15克.加减:湿热重者,加黄柏9克,白花蛇舌草15克;带多者,加椿根皮,芡实各12克;伴尿频,尿急者,加金银花10克,瞿麦12克,车前子(包)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泻肝清热,杀虫止痒的功效,适用于肝经郁热型滴虫性阴道炎. (3)知母黄柏汤:知母,黄柏各10克,牡丹皮,山萸肉各12克,山药,泽泻,茯苓各15克,生地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肝肾阴虚型滴虫性阴道炎.
2024-10-21 13:13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根据你的情况一般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精神压力过大、寒冷刺激、嗜烟酒或过度劳累等也会造成月经推迟现象。因此,建议你去正规的医院进行相关的妇科检查,了解原因。祝您健康!
2024-10-21 13:13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月经不调需要辩证寒热虚实后对症用药.月经病的辨证,除根据月经之期,质,色,量,味等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外,还应结合全身症状,以辨别病之寒,热,虚,实.(1)虚证:月经病当中的虚证主要的有气虚,血虚,脾虚,肾虚等.①气虚:气虚证常见于月经病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期过长,经来质稀,经色浅淡,崩漏,经行头晕,经行乏力等.全身症状有面色白,怕冷,精神萎靡,气短声低,头晕目眩,心悸多汗等.舌质淡,苔薄白,脉虚弱无力或濡.②血虚:血虚证常见于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来色淡,经来质稀,闭经,经行眩晕,经行心悸等.全身症状有面色萎黄,皮肤干燥,形体消瘦,头目晕眩,心悸少寐,手足麻木,低热,大便干燥等.唇舌色淡,舌体瘦薄,苔少.脉细弱,或细数无力.气与血互相依存,关系密切,常会相互影响.气血不足又往往与脾胃虚弱有关,辨证时应互为参考.③脾虚:脾虚多见于崩漏,经行量多,月经稀发,经行嗜睡,经行泄泻,经行腹胀,经行呕吐等.全身症状有面色萎黄或虚浮,倦怠乏力,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大便溏薄等.舌色淡,舌体胖嫩或有齿痕,苔白滑.脉缓弱无力.值得注意的是脾与胃相表里,脾虚则胃弱,故脾胃虚弱的证候,往往同时出现.④肾虚:肾虚在月经病中最为常见,特别是在青春期与更年期月经病中尤为多见.肾虚有肾阴虚和肾阳虚之分.肾阴虚多见于月经量少,初潮或早或迟,青春期经乱,青春期月经稀发,年老经乱,经断复行,老妇血崩,经行血尿等.全身症状有面色晦黯或面颊烘热,颧红,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大便干燥.舌质红,少苔或无苔,或花剥苔,或舌有裂纹.脉沉细无力或沉细而数.肾阳虚常见于月经后期,经质清稀,月经过少,月经稀发,闭经,崩漏,月经初潮过晚,经行流涎,经行畏寒,经行浮肿,经行尿频,经行腹泻,经行腰痛等.全身症状有面色白,或有黯斑,畏冷,四肢不温,精神不振,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性欲淡漠,五更泄泻等.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迟微弱.肾阴虚与肾阳虚,二者之间常会互相影响,阴损可以及阳,阳损可以及阴.临床上有相当多的病人是肾阴肾阳俱虚并见.(2)实证:月经病中的实证主要有气滞,血瘀,痰湿等.①气滞:气滞常见于月经先后无定期,经质粘稠,经色紫黯,经行多少无定量,痛经,闭经,经行不寐,经行心烦,经行狂躁,经行腹胀,经行胁痛,经行胸痛,经行乳胀痛等.全身症状有精神郁闷,烦躁易怒,胸闷不舒,胁腹胀痛,头胀目眩,夜卧多梦,善太息,神志异常,舌色黯,苔薄白或微黄,脉弦.②血瘀:血瘀多见于月经后期,经如牛膜,经来成块,月经过少,经色紫黯,痛经,闭经,经行头痛,经行昏厥,经行小腹痞块等.全身症状有口干不渴,皮肤呈现肌肤甲错,腹部刺痛,痛有定处.舌质紫黯,或舌边有紫斑,脉沉弦或沉涩.③痰湿:痰湿内阻多见于月经后期,月经过少,月经稀发,经质粘稠,闭经,经行眩晕,经行嗜睡,经行乏力,经行痴呆,经行咳嗽,经行浮肿等.全身症状有头重眩晕,口中淡腻,胸闷腹胀,饮食不振,泛恶欲吐,形体肥丰,周身沉困,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缓或滑,或沉滑或沉缓.(3)寒证:寒证在月经病中以虚寒证为多,属寒实者鲜少.①虚寒:虚寒在月经病中多见于月经后期,经行量少,经来成块,痛经,闭经,经行感冒,经行胃痛,经行身痛,经行缠腰痛等.全身症状有面色苍白,唇色淡,口淡纳呆,小腹冷痛,形寒怕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润.脉沉迟.②寒实:寒实证多见于月经病中的月经骤止,经来成块,闭经,经行感冒,痛经,吊阴痛等.全身症状有恶寒颤栗,无汗身痛,关节酸痛,腹痛拘急,舌淡红,苔薄白.脉紧.(4)热证:月经病中的热证有实热与虚热之分.①实热:实热多见于月经病中的月经先期,月经量多,经味腐臭,经行目衄,经行鼻衄,经行口渴,经行狂躁,经行咳血,经行便血,经行痤疮,经行紫癜等.全身症状有面色红,烦躁口干,或有发热,大便干燥,或稀溏臭秽,小便黄赤.舌质红绛,或干,苔黄.脉滑数有力.②虚热:虚热多见于月经病中的月经先期,经期过长,经色鲜红,漏下淋漓,经行发热,经行口糜,经行口鼻干燥,经行心悸,经行乏力,经行咳血等.全身症状有面色潮红,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少寐多梦,盗汗,口咽干燥不渴.舌红,苔少或无苔,或有裂纹.脉细数无力.以上从寒,热,虚,实几个方面叙述了月经病的辨证要点.在临床实际当中,病情复杂多变,证候错综复杂,往往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气病及血,血病及气,多脏合病.因此,在辨证中应抓住主证,把握病机,分清主次缓急,作出正确的诊断,确立恰当的治则,遣拟适宜的方药.
2024-10-21 16:10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近期月经不调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不良生活习惯、妇科疾病、药物影响等。 1.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如雌激素、孕激素分泌异常,可能导致月经周期紊乱、经量改变。 2.精神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中,会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进而引发月经不调。 3.不良生活习惯:经常熬夜、过度节食或暴饮暴食、吸烟饮酒等,都可能打乱身体的正常节律,影响月经。 4.妇科疾病:像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等疾病,会直接影响月经的正常规律。 5.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避孕药、抗抑郁药等,可能干扰内分泌,导致月经不调。 总之,月经不调的原因较为复杂。如果出现月经不调的情况,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态。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性激素六项、B 超等,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2024-10-21 16: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