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血便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痔疮、肛裂、肠道炎症、肠道息肉、肠道肿瘤等。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1.痔疮:是常见的肛肠疾病,可因痔核破裂导致血便。通常表现为便后滴血或喷射状出血,血色鲜红。治疗上可外用痔疮膏、栓剂,如马应龙麝香痔疮膏、肛泰栓等。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2.肛裂:肛管皮肤破裂形成的裂口,排便时会产生剧痛和血便。治疗包括保持肛门清洁,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等。 3.肠道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除血便外,还可能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治疗常使用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等药物。 4.肠道息肉:息肉表面血管破裂可引起血便。较小的息肉可在肠镜下切除,较大的可能需要手术。 5.肠道肿瘤:恶性肿瘤会导致持续性血便,伴有消瘦、乏力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等。 出现血便不要惊慌,但也不能忽视。应及时到正规医院肛肠科或消化内科就诊,进行相关检查,如肠镜、粪便常规等,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
2024-10-20 19:27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便血,血从肛门而出,或随大便挟杂而下,或下纯血.便血的原因较多,但常见原因有:①上消化道出血(见呕血).②小肠出血,如肠结核,局限性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小肠肿瘤,肠套叠等.③结肠出血,如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结肠癌等.④直肠出血,如直肠癌,直肠损害,痔,肛裂等.⑤其他疾病,如痔疮,肛裂,各种血液病,流行性出血热,伤寒与副伤寒,钩虫病,维生素缺乏症等.从您的情况看,您可能是痔疮.痔疮又有内痔,外痔,混合痔.您可以做肛肠镜和肛门指诊进行确诊.长期患痔疮会引起一些不良后果,如肛门脱出,肿物,便秘,坠胀感,总有便意感等等.更重要的是如果有痔疮不治疗,很容易造成肛周脓肿或者肛瘘的情况,如果是那样就增加了治愈难度.长期便血则可引起贫血,头晕,目眩,气喘,心悸,乏力等各种慢性消耗症状,便血应注意休息,避免疲劳.饮食以软烂少渣,容易消化,少刺激为宜,忌食烟酒以及辛辣动火之物.贫血有容易疲倦与头昏;面色苍白,眼花,心慌和气促;重度贫血,即使在休息或卧床时也有明显出血,您现在可以使用一些外用药缓解症状,若药物不能止血,要尽早就医.一定要尽早治疗!治疗的方式就是手术,手术有传统手术和仪器手术两种.我建议考虑仪器手术.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不一样,病症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有上百种各有针对的手术,比如现在最先进的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高频电刀无痛治疗术),多普勒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术,铜离子电化学治疗和普通的注射疗法,传统的外剥内扎加括约肌松紧术等等.这些手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无痛微创,恢复快,不需要住院,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小.生活上要注意:1.加强锻炼,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2.合理调配饮食,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及酒等.3.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忌蹲便时间过长.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
2024-10-20 19:27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样便和隐血便,现将常见病因分述如下.1鲜血便:一般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混有粘液和脓血.常见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门疼痛较剧.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2柏油样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出现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用大便隐血试验可以鉴别.3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建议:1,增加含纤维高的食物.高纤维素(纤维素产品,纤维素资讯)饮食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症状缓解或消失,有类似括约肌切开和肛门扩张的效果. 2,“食不厌粗”.粗加工的食品,含有较多的营养素和食物纤维,适合便秘或痔疮患者食用,有利于大便通畅. 3,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酒不但对肝脏有损害,而且也可促进痔疮的形成,痔疮患者应戒酒,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治疗原发病.对患有全身性慢性疾病的患者,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和治疗
2024-10-20 19:27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肖依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便血一般分为鲜血便,柏油样便和隐血便,现将常见病因分述如下.1鲜血便:一般来自回肠下端,结肠,直肠,肛门,大便颜色鲜红或暗红,可混有粘液和脓血.常见疾病是:痔,肛裂出血.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肛裂便血量少,但肛门疼痛较剧.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不大,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2柏油样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出现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用大便隐血试验可以鉴别.3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二)救护措施救护措施与呕血基本相同.安静卧床,减少活动,观察出血量,适当使用止血药,发生晕厥,休克及时送医院急救.如何挂号就诊1.肛肠外科:便后有鲜红色血,或排鲜红色血便,一般不伴剧烈腹痛的病人,应挂肛肠外科.2.普通外科:便鲜血,伴剧烈腹痛甚至休克的病人,应挂普通外科.3.肠道门诊:急性起病,排脓血样便的病人,应挂肠道门诊.4.消化内科:排黑便,暗红色血便,或有慢性结肠炎史,经常排鲜红色血便的病人,应挂消化内科.5.血液科:便血伴有全身出血倾向者,应挂血液科进一步检查.6.肾内科:原有肾炎史,又出现血便者,应挂肾内科.7.传染科:便血出现在发热之后,并有疫区生活史的病人,应挂传染科.血液从肛门排出称为便血,主要包括大便时滴血,喷血或大便带血.一般来说,肉眼可见的便血多提示下消化道(特别是结肠与直肠)出血.出血部位离肛门越接近颜色越鲜红.人们一般认为,便血都是痔疮所致,这是不正确的.痔,特别是一,二期内痔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便血一般发生于排便时,便时及便后滴血或有喷射状出血,血与粪便不相混.出血量多少不等,可为数毫升至数十毫升.反复出血可导致严重贫血.痔的诊断比较容易,但必须指出,临床上常将具有便血症状的肛管直肠疾病,如直肠腺瘤,直肠癌误诊为内痔.因此确定痔的诊断时,必须排除其他疾病.对便血病人进行指检是必要的,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是一种方便,经济,安全,准确的检查方法.肛瘘常有脓性分泌物流出,较少为血性.因疾病反复发作,使病情加重,目前仍以手术治疗较为可靠.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主要临床表现是:1.便血.2.脓血便和粘液血便.3.大便习惯改变,包括便秘,腹泻或二者交替,排便不尽等.4.大便形状改变.5.腹痛,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对便血病人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进行常规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直肠及低位乙状结肠癌,必要时行全大肠镜检查.对大肠癌必须提倡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前病变:1.腺瘤:腺瘤属癌前病变已得到公认,常见症状有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瘤体脱出肛门外,腹痛等.应使用一次性乙状结肠检查镜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切除.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症状是便血,排便次数增多,腹痛.其他:1.全身病变:如血液系统疾病.2.肛门损伤等.总之,出现便血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排除其他疾患,以免耽误病情.(便血:血从肛门而出,或随大便挟杂而下,或下纯血.《灵枢.百病始生》称谓:“后血”;《伤寒论》称“圊血”;《金匮要略》称:“下血”,并依下血与排便之先后,提出“远血”和“近血”的名称.张景岳指出:“血在便后来者其来远,远者或在小肠,或在肾.……血在便前来者其来近,近者或在广肠,或在肛门.”后世医家又以下血色之清浊,立肠风,脏毒之名.《证治要诀》云:“血清色鲜红者为肠风,浊而黯者为脏毒.”《医学入门》有便血即出有力,如箭射之远者,称“血箭”.本症应与下痢脓血相鉴别.下痢脓血者,多呈脓血杂下,并有明显的腹痛,里急后重等表现,而本症表现则为大便
2024-10-21 0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