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血液粘稠可能由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改善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合理用药、适度运动、定期检查等。 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 1500 - 2000 毫升;饮食清淡,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2.治疗基础疾病: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 3.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丹参滴丸等。 4.适度运动: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 5.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血液指标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血液粘稠需要综合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才能有效改善血液粘稠的状况。患者应重视自身健康,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2024-10-21 13:4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吕东燕 医师
威县洺州镇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血稠医学上叫高粘稠血症,中老年人易患,可经血液流变学检查确诊.影响血液粘稠度的主要因素有:血细胞性因素,如血细胞数量多少,大小,形态,红细胞变形性,血小板功能等.血浆性因素,如血浆蛋白(特别是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纤溶活性等.血管性因素,如血管长度,直径和内膜光滑度等.其他因素,如情绪,生活模式,吸烟,饮酒等.以上因素如发生障碍活出现异常,就可发生血液粘稠.①多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如早晨起床前,每餐吃饭前(1小时)和就寝前.每天最好不少于2000毫升.②选用能稀释血液的食物:这些食物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山楂,黑木耳,大蒜,洋葱,青葱,柿子椒,香菇,草莓,菠萝,柠檬等;具类似阿司匹林作用的抗凝食物有山楂,西红柿,红葡萄,橘子,生姜;具调脂作用的有山楂,螺旋藻,芹菜,胡萝卜,魔芋,紫菜,海带,马齿苋,核桃,玉米,芝麻,苹果,猕猴桃等.③合理的饮食搭配:少食动物内脏及动物脂肪,少吃油炸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厚味食物,少食甜食.平时宜吃清淡的食物,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④多食富含卵磷脂的食物:多食大豆及豆制品,禽蛋,鱼类.有利于改善血液粘稠度,是血栓不易形成.⑤多食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维生素C有调节血脂的作用;蔬菜中的纤维在肠道能阻止胆固醇的吸收可降低血液粘稠度.⑥坚持锻炼身体: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打羽毛球,爬山,游泳等,可促进血液循环.⑦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一些抗凝,降低血液粘度的药物,常用的有益心酮,藻酸双酯钠,肠溶阿司匹林,茶色素,链激酶,蝮蛇抗栓酶等;也可选用一些活血化淤药物如复方丹参片,当归片,绞股蓝,川芎,双嘧达莫(潘生丁)等.⑧禁烟:影响血液循环,减少血流量,降低血流速度,可导致不良结局.⑨定期体检:50岁以上的人应该做血液流变学检查和血小板聚集试验.根据检查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栓塞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可动态观察血粘度指标,做到心中有数
2024-10-21 13:4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血脂异常,特别是血总胆固醇升高者,必须首先进行饮食治疗。即使服用调整血脂的药物,也应以饮食治疗为基础,否则药物的疗效也将被无严格节制饮食所降低。长期坚持饮食疗法可使血脂下降10%甚至20%,轻度血脂异常者,不一定要服药也可能使血脂降至合适水平。高胆固醇血症治疗的目标不仅要使血总胆固醇至少降低5.7毫摩尔/升(如有冠心病则应低于4.7毫摩尔/升)以下,而且要通过控制饮食中的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摄入,以有利于心血管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如肥胖、糖尿病等的及时防治,并增加心血管的保护因素。中也含有丰富的胆固醇。患者每日摄入的胆固醇不应超过300毫克(相当于1个鸡蛋有胆固醇含量),如已患冠心病或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症,每日摄取的胆固醇应减少至200毫克。动物内脏(肝、肾、肚、脑等)及肉皮、羊油、牛油、猪油(肥肉)、蛋类(主要是蛋黄),海产食品中墨鱼、干贝、鱿鱼、蟹黄等均含胆固醇很多,应加以必要限制。患者如每天摄入肉类超过75克、蛋类每周超过4个,或食用油类煎炸食品每周达5-7次,都应视为不合理的膳食。限饮酒,多饮茶饮酒可能使血中的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加强防治高胆固醇血症的作用。饮酒量以每日摄入的酒精不超过20克(白酒不超过50克)为宜,葡萄酒较合适,但必须严格限制摄入量。如有高血压、糖尿病与肝胆疾病等则宜戒酒。但饮酒对甘油三酯升高者不利,酒精除供给较高的热量外,还使甘油三酯在体内合成增加。因此,权衡利弊,对防治心血管病而言,专家们多力主限酒或戒酒。茶叶中所含的茶色素可降低血总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栓形成,绿茶比红茶更好。
2024-10-21 13:4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血液粘稠可能由不良生活习惯、疾病、年龄、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改善方法包括调整生活方式、治疗基础疾病、合理用药、适度运动、定期检查等。 1.调整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每天至少 1500 - 2000 毫升;饮食清淡,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戒烟限酒;规律作息,避免熬夜。 2.治疗基础疾病: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应积极治疗,控制病情,遵医嘱服用降压药(如硝苯地平)、降脂药(如阿托伐他汀)、降糖药(如二甲双胍)等。 3.合理用药: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如阿司匹林;改善血液循环的药物,如丹参滴丸等。 4.适度运动:坚持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 5.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了解血液指标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血液粘稠需要综合调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治疗相关疾病,才能有效改善血液粘稠的状况。患者应重视自身健康,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2024-10-21 16:39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复健康!下面我来和你谈谈“高粘血症”的问题。时下,各种医药卫生报刊,一种称为高粘血症的“时髦病”频频亮相。那么,好好的血液为什么会变粘稠?血液变粘稠了有什么危害? 1)血液为啥会变粘稠? 血液不断地在体内循环流动,流动的速度并非一成不变,比如安静状态下比起运动时就要慢得多,只要在正常范围内就不会影响健康。但在有的时候,流动的速度减慢到正常范围以下,甚至抽出的血液很快凝在针管中推不出来,或者静脉输液时因反流血液凝结而堵管,这就表明血液明显变稠了。变粘稠了的血液流动速度更慢,一来使机体组织所获得的氧气和营养物质相对减少,二来更危险的就是红血球因之而聚集,形成凝血块阻塞血管,诱发心肌梗塞或脑梗塞而危及生命--这就是血液变粘稠最可怕的恶果。 2)那么,好端端的血液为啥会变粘稠呢?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水是血液粘稠的即刻因素。《红楼梦》里贾宝玉有一句名言:女儿是水做的。其实男子同样是水做的,因为水占了人体重的一半以上,特别是流动着的血液,90%以上由水组成。大量出汗、服用利尿剂、腹泻等引起身体水分流失,都可使血容量减少,致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红血球等)相对增多,血液的粘稠度自然增加。2.有形成分是血液粘稠度的物质基础。能使血液变稠的有形成分有血液中的红血球、蛋白质等。红血球数量越多、脆性越弱,血液粘稠度就越高;血浆中蛋白质、脂肪、糖分越多,血液越粘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对血液粘稠度的影响不容忽视,当纤维蛋白原升高时,血液粘稠度会明显升高。血中的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蛋白质成分增多,与红血球一起粘合而形成网络,致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大。3.红血球与血小板的结构改变,互相凝结成块,阻塞了血管。4.红血球等血中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不能顺利通过小血管,从而增加了血液的粘稠度。 5.使血液变粘稠的非血液因素。在同样条件下,有些环境因素也累及血液的粘稠度,如夏季血粘度增高,冬季低;清晨与上午高,傍晚与下午低;阴雨、闷热、低气压时高,风和日丽时低;厚味饮食后高,清淡饮食后低;腹泻、出汗后高,足量饮水后低。上述因素中,有些与水平衡有关,有的与血液有形成分增加有关,有的则与人体生物钟有关。了解这些规律,有利于防止血液粘稠,预防相关疾患发升。 3)虽然血粘稠不像贫血或失血那样可以引起明显的自觉症状,但还是能感受到一些“蛛丝蚂迹”,不过你得更加细心才行: 1.晨起头晕,不清醒,思维迟钝。一般要待吃过早餐后,头脑才逐渐变得清醒。 2.午餐后犯困,需要睡一会儿,否则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相反,晚餐后精神状态特别好。 3.蹲着干活气喘。下蹲时回到心、脑的血液减少,肺、脑等器官缺血,导致呼吸困难,故有气喘。 4.阵发性视力模糊。血液变粘稠了,流速减慢,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或者视神经或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看东西一阵阵模糊。 如果中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应疑及血粘稠,最好到医院作有关血液流变学的检查,以便确立诊断。 4)血粘稠需要治疗吗? 根据病理学家们对血液粘稠度的形成以及变化规律的研究,发现血粘稠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诸如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与气候等。因此,一个人的血粘稠程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时高时低的动态变化之中。对于健康者来说,你大可放心,因为人体自身有较强的调节能力,来维持血液内环境的平衡和相对稳定,使你并不产生病态表现,故一般无需特殊治疗。 但要注意,中老年人群出现了较明显的血粘稠症状,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及时给予药物干预,当然使用药物须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万不可自行其事,以免出错。 其实,还有更简单的防止血粘稠或消除血粘稠的办法,这就是调整生活方式。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七点建议: 1.多饮水。水堪称为速效稀释剂。一夜酣睡后的失水、消化食物时消耗的水,都是血液变粘稠的因素。饮水可使血液立刻变稀。但饮水要讲科学,首先要掌握好时机,如清晨起床、三餐前一小时、晚间就寝前喝水200毫升。其次是选择稀释效果好的水:盐水可促进细胞脱水,不足取;冷水刺激胃肠血管收缩,有碍水吸收进入血液,不宜饮;纯净水太“纯”,其低渗状态会使水分很快进入细胞内,稀释血液的效果也不理想。理想的稀释水是20--25℃的白开水或者淡茶水,其张力、密度等都接近血液与组织细胞,值得提倡。 2.多吃具有稀释血液功能的食物。如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有黑木耳、洋葱、柿子椒、香菇及草莓、菠萝、柠檬等水果;具有类似阿司匹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番茄、红葡萄、橘子、生姜;具有降脂作用的有香芹、胡萝卜、魔芋、山楂、紫菜、海带、玉米、芝麻等。蔬菜与瓜果除含有大量水分外,还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粗纤维。维生素C能降低血脂,粗纤维可以在肠道阻止胆固醇的吸收,有利于降低血粘稠的程度。 3.多食大豆。大豆含有丰富的卵磷脂,这是一种乳化剂,能使血中胆固醇颗粒变小,并保持悬浮状态,有利于脂类透过血管壁为组织所利用,降低血中胆固醇,使血粘稠得以改善。 4.少吃动物内脏、动物脂肪及甜食。动物内脏如猪脑、猪肚、肥肠及动物脂肪含有大量胆固醇与饱和脂肪,可加重血粘稠程度,促使动脉硬化。甜食糖分多,能升高血中的甘油三脂,也可提升血液的粘稠度。故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 5.坚持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爬山、游泳等,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脂质代谢。 6.戒除烟酒。 7.消除忧虑,情绪乐观,保持心理健康。 另外,就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有改善血管壁功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降低血液粘稠度的药物,以增加血液流速,防止血栓形成。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片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2024-10-21 2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