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子宫腺肌瘤是一种妇科疾病,由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形成。其症状包括痛经、月经过多、子宫增大等。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介入治疗等。 1. 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疼痛;孕激素类药物如地屈孕酮,能抑制子宫内膜增生;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如亮丙瑞林,可缩小肌瘤体积。但药物治疗需遵医嘱。 2. 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包括子宫切除术,适用于无生育需求者;腺肌瘤切除术,适用于有生育需求者。 3. 介入治疗:通过栓塞子宫动脉,减少肌瘤血供,使其萎缩。 4. 聚焦超声治疗:利用超声波聚焦产生的热能使肌瘤组织坏死。 5. 中医治疗:如中药调理、针灸等,辅助缓解症状。 子宫腺肌瘤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生育需求等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患者应到正规医院就诊,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2024-10-21 17:3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子宫腺肌症是正常位置的子宫内膜向肌壁内良性侵入的一种妇科疾病,伴随子宫肌层的弥漫性增生.过去称为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但其病因,发病年龄,临床表现,处理原则均与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同,多发生在40~50岁经产妇.其原因是内膜基底层直接向肌层扩展,不是由于生活或化生.异位的子宫内膜弥散于子宫肌壁,后壁多见.肌纤维弥漫性反应性增生.子宫均匀增大,质硬,经期前后大小可有改变.常合并内膜异位症,肌瘤和盆腔炎性粘连.临床主要表现为继发痛经进行性加重,经期延长月经量多.诊断根据为典型症状,子宫均匀增大,子宫造影(如宫腔增大,边缘不齐呈毛刺状或不规则充盈缺损,造影剂进入肌层),应与子宫肌瘤鉴别.若患者年轻,症状不重,可观察和对症治疗.目前本病治疗尚无有效的药物,孕激素,雄激素,棉酚等可减轻症状,使疼痛缓解,子宫缩小,但停药后易反复.症状严重或无须保留生育功能者可作子宫切除.对有生育要求的年轻患者可行病灶切除术,但术后易复发.介入疗法是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有效方法,适用于任何年龄的患者,对生育没有影响,通过栓塞子宫动脉,可使病灶缩小,疼痛消失或明显缩短,减轻,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2024-10-21 17:3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你好,子宫肌瘤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肌瘤常见.子宫肌瘤如何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症状,肌瘤大小,生育情况及全身健康状况等进行全面考虑后再作决定.一般对肌瘤小于妊娠8周,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妇女子宫小于妊娠12周大小,月经正常,无压迫症状者可暂时观察.坚持每3个月复查一次,一般在绝经后肌瘤可逐渐萎缩.在随访期间发现肌瘤增大或症状明显时,应考虑手术治疗.对月经量多而子宫增大约8周妊娠大小患者,在诊断性刮宫排除子宫内膜癌后,可采用雄激素治疗.雄激素有对抗雌激素,促使子宫内膜萎缩,使子宫肌层及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出血量之作用.经长期保守治疗无效,或症状明显,肌瘤较大,合并贫血及生长迅速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肌瘤剜除术,适于年轻并希望生育的患者.无论浆膜下,肌壁间,甚至粘膜下肌瘤均可经腹剜除,保留子宫;脱出至阴道内的带蒂粘膜下肌瘤可经阴道切除.全子宫切除术,对年龄较大,症状明显,无继续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应作全子宫切除术.年龄在50岁左右可保留一侧正常卵巢以维持其内分泌功能.
2024-10-21 17:3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黄飞龙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妇产科
-
子宫腺肌瘤(uterus,myomaof),又称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多无症状,少数表现为阴道出血,腹部触及肿物以及压迫症状等。如发生蒂扭转或其他情况时可引起疼痛。以多发性子宫腺肌瘤常见。本病确切病因不明,现代西医学采取性激素或手术治疗,尚无其他理想疗法。 现代以针灸治疗子宫腺肌瘤的早期报道,见于50年代中期,在60年代初还出现过百例以上大样本的观察,采用火针阿是穴和针刺远道穴结合,有良好疗效。自八十年代来,更进一步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经验,在诊断上,采用耳穴触诊法来诊断子宫腺肌瘤,以金属棒在双侧子宫、内分泌穴触诊,凡皮下组织内有1毫米粗细之条索触之不消失者,即为触诊阳性。通过70例患者观察,阳性符合率为90%以上。因此认为本法有一定诊断价值。在治疗上,应用体针为主,配合耳针,也有显著效果。 与十几年前相比,子宫腺肌瘤越来越青睐三四十岁的中年女性,特别是未育、性生活失调和性情抑郁这三类女性。妇科专家介绍,子宫腺肌瘤的具体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但研究表明,激素分泌过于旺盛,是导致子宫腺肌瘤的最普遍原因,而女性的这三种行为模式,是造成内分泌紊乱,导致激素分泌过剩的罪魁祸首。 第1类:未育女性提前进入更年期 女性一生原始卵泡数目有限,排卵的年限约有30年。妊娠期和哺乳期,由于激素作用,卵巢暂停排卵,直至哺乳期的第4~6个月才恢复,卵巢由此推迟了一定数量的排卵,有生育史的女性要较晚进入更年期。而未育女性得不到孕激素及时有效保护,易发生激素依赖性疾病,子宫腺肌瘤就是其中之一。权威研究表明,女性一生中如果有一次完整的孕育过程,能够增加10年的免疫力,而这10年的免疫力,主要针对的是妇科肿瘤 第2类:性生活失调影响子宫健康 传统中医学讲,子宫腺肌瘤归属于“症瘕”(肚子里结块的病)范畴。而“症瘕”的形成多与正气虚弱、气血失调有关。中医讲解“症瘕”:妇人为性情中人,夫妻不和,势必伤及七情,七情内伤,气机不畅,气血失调,气滞血淤,淤积日久,则可为“症瘕”。可见,夫妻间正常的性生活刺激,可促进神经内分泌正常进行,使人体激素正常良好地分泌,而长期性生活失调,容易引起激素水平分泌紊乱,导致盆腔慢性充血,诱发子宫腺肌瘤。 第3类:抑郁女性多发子宫腺肌瘤 中年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的双重精神压力,易产生抑郁情绪。而伴随着绝经期的到来,女性开始出现“雌激素控制期”。在这个时期中,女性自身的抑郁情绪,很容易促使雌激素分泌量增多,且作用加强,有时可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这同样是子宫腺肌瘤产生的重要原因。 中医讲情绪对子宫腺肌瘤的影响时提到:“气滞,七情内伤,肝失条达,血行不畅滞于胞宫而致,表现为下腹痞块,按之可移,痛无定处时聚时散,精神抑郁,胸胁胀满。”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2024-10-22 00: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