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多因先天性鞘状突未闭合等原因所致。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常见的保守治疗方法有使用疝气带,手术治疗则有传统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等。 1.疾病原理:小儿疝气主要是由于胚胎时期腹膜鞘状突未闭合,导致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通过未闭合的鞘状突突出体表形成。 2.保守治疗:疝气带是常用的保守治疗工具,通过对疝环口施加压力,防止疝内容物突出。但仅适用于 1 岁以内的婴幼儿,且部分可能无法自愈仍需手术。 3.手术治疗: 传统疝修补术:直接缝合疝环口周围组织,创伤相对较大。 腹腔镜疝修补术:通过腹腔镜进行操作,创伤小、恢复快。 4.手术时机:一般 1 岁以上自愈可能性小,建议手术。若发生嵌顿,应立即手术。 5.术后护理: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和哭闹,预防咳嗽和便秘。 小儿疝气的治疗需根据患儿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法。家长应密切观察孩子病情,及时就医,在正规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2024-10-21 18:0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首先祝你孩子早日恢复健康!“是药三分毒”,我来给你介绍几则成功治愈“小儿疝气(小肠气)”的秘方(小儿酌情选用):1)取生姜汁25克。先给患儿洗澡待周身出汗时,用姜汁涂患部,一日二次,连用三、四天,以后不再复发。2)用粗食盐半斤炒热后,加入花椒20粒。用布包好,敷患处至盐凉,一日一次,最好睡前用,连用4、5天有特效。3)取黑胡椒7粒,面粉、醋各适量。将黑胡椒捣烂,加醋和面粉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纱布上。贴于会阴部,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连用2--3次有奇效。 4)用鸡蛋2个,醋250毫升。将鸡蛋用醋浸1日,再将醋蛋同煮至醋剩一半。趁热吃蛋喝醋,每日1次。食后汗出效果更好。 5)取生龙眼核50克。将龙眼核洗净,瓦上焙干为末,每日9克,用黄酒送服。此方温阳散寒。治疗疝气疼痛。6)用黑胡椒7粒,面粉、醋各适量。将黑胡椒捣烂,加醋和面粉调成糊状,置于无菌纱布上,贴于会阴部,用胶布固定,隔日换药1次,连用2--3次。爱心提示:以上介绍用方,请务必咨询当地正规中医医院,结合自身生理特点和不同的病理变化,辨证选择使用。以上回答如果满意,请不要辜负我的一好意,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
2024-10-21 18:0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疝气”,通俗地说就是人体内脏器官或其他组织通过一个不正常的通道突出来.小儿疝气,通常指先天性斜疝,多见于男孩子.男孩子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到阴囊的,而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一个叫“鞘状突”的结构.一些小宝宝出生后这个“鞘状突”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于是有一个腔隙.这样一来,腹腔的内容物就会从这里跑出来,形成疝气.孩子的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暂不做手术.但要密切观察,如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在医生指导下,用棉线束或绷带压住腹股沟,既可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又给发育中的腹肌加强腹壁的作用.如果超过1岁,最多至3岁还不能自愈,则需手术治疗.因为随着年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
2024-10-21 18:0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念东
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40天男性患儿,早产儿,发现左腹股沟斜疝斜疝不可能自愈,且可能发生嵌顿或绞窄,故应手术治疗.但一周岁以内的患儿,腹壁随生长发育,强度增高,有可能自愈,可暂缓手术.老年体弱如患有其他严重疾患不宜手术,可在回纳疝块后用疝托紧压疝环,夜间休息时可除去.长期使用疝托可造成疝内容物与疝囊颈粘连,一般不予推荐.除一部分婴儿病例外,腹股沟斜疝一般不能自愈.可复性腹股沟斜疝症状一般较轻.而一旦出现疝嵌顿.即症状剧烈,如处理不及时,可出现疝内容(多为网膜或肠管)的绞窄坏死,愈后相当严重.因而有疝患者一般宜早行手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注意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平衡营养,择期手术!
2024-10-21 18:00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儿童疝气又名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常见疾病之一,主要临床表现为幼儿出生后不久,在腹股沟部位有可复性肿块,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l~2岁才发生。小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14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小儿疝气发病初期,当幼儿平卧安静时肿物可消失;随着腹内压力的继续增高,肿物可下降到阴囊里。这时如果能解除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并让患儿平卧,或轻轻地将肿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肿物则可通过睾丸下降时的那条通道返回到腹腔,肿物消失,这种情况称为可复性疝气。如果肿物不能返纳腹腔,就会出现腹痛加剧,哭闹不止,继而出现呕吐、腹胀、排便不畅等肠梗阻症状,在腹股沟或阴囊内可见椭圆形肿物,质地硬,触痛明显;嵌顿时间久者皮肤可见红肿,若长时间肠管不能回纳则有可能出现肠管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 人们平时所说的小儿疝气,从医学上讲,主要是指先天性斜疝。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 由于婴儿腹肌可随身体的生长逐渐强壮,疝气也有自行消失的可能,因此6个月以下的婴儿可暂不治疗,随时观察病情的变化,疝块突出时,及时将其还纳,防止疝块再次突出,发育中的腹肌还有加强腹壁的机会,使疝气病有自愈的可能。(但是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在此期间,疝气一旦发生嵌顿---疝气包块卡住,无法复位的情况,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复位,并尽快接受治疗。)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块会越来越大,如果能及时回纳,问题还不大,但若稍一用力甚至站立时疝块就出现,往往会影响正常生活。还有可能导致嵌顿疝,绞窄疝的发生。当孩子剧烈哭闹或突然用力时,腹内压突然增加,腹腔肠管突出过多,疝囊颈经常受到摩擦,使疝内容物不能还纳,应立即到医院诊治。如果嵌顿过久,会形成肠管坏死等严重并发症,这时再行急症手术,其风险要大得多。 因此,当父母发现孩子患有疝气时,应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6个月以下的患儿可暂不处理,但需密切观察;6个月以上的患儿如果疝块逐渐增大,或有嵌顿史者,则应抓紧时间、尽早进行彻底治疗。
2024-10-21 23: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