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小孩说话不清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理发育、语言环境、听力问题、口腔结构异常、神经系统疾病等。 1.生理发育:孩子的语言发育有个体差异,部分孩子可能语言中枢发育较晚,需要更多时间来完善语言表达能力。 2.语言环境:缺乏丰富的语言刺激,如家长与孩子交流少、语言不规范等,会影响孩子的语言学习。 3.听力问题:若孩子存在听力障碍,无法清晰接收声音信息,会导致说话不清。 4.口腔结构异常:如舌系带过短、唇腭裂等,会影响发音的准确性。 5.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损伤、脑瘫等,可能影响语言功能。 总之,小孩说话不清的原因较为复杂。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语言发展,若发现问题,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或儿童保健科就诊,进行全面评估和诊断,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措施。
2024-10-21 15:5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好!不同方言对孩子的语言发育可能会有些影响,但不至于会导致翘舌音等音不准或不清。孩子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考虑存在舌系带过长的可能,还有就是婴儿时间没怎么吃过稍硬的辅食,导致孩子的口腔功能得不到锻炼。一、请当地五官科医生检查清楚,如果真有舌系带过长,需要行舌系带截断术治疗。很简单的小手术。二、排除第一点后,那就考虑是口腔功能发育不够所致。可尝试让孩子多吃硬一点的食物,如玉米、脆的苹果、棒棒糖等等。医生询问:
2024-10-21 15:5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你好,你说的孩子这种说话不太清楚的现象在孩子时期也是比较多见的一种现象。孩子还太小,跟大人说方言是没有什么关系的,建议你最好是平时多注意教教孩子说普通话是比较好的,这样孩子说话不清楚的现象慢慢就会好转了,祝孩子健康成长。医生询问:
2024-10-21 15:5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您好:你描述的情况需要结合孩子的严重的程度,如果是少部分的字发音不清,属于正常的范围,如果是大部分发音都是不清楚的,可以到医院的口腔科进行检查是否有牙齿的咬合关系不正确或是舌系带过短等导致的。
2024-10-21 15:50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游鱼
临高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把握培养语言能力的关键期科学研究表明,2~4岁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一旦错过了关键期,就会成为心理上的某种缺陷,带来无法挽回的后果。著名的“印度狼孩”就是这样。虽然辛格博士花了很多精力去恢复其语言和人性,但仍然收效甚微。所以,家长要抓住和把握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去培养他的语言能力。注意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现象是一个完整的信息输入、处理和输出的过程。人们在“听”的过程中,语言仅仅是以声音的形式存在,并作为第一信号刺激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它只是一种输入信号,其本身并无任何意义。人们在“听懂”即理解其中含意时,它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作为第二信号,刺激、作用于大脑听觉语言中枢。而“说”是人在思维的基础上,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发音器官输出,同时不断调整自己思维。语言和思维是相互依存的。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言自语,就是孩子通过外部语言来进行思维的具体表现。家长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要注意把语言的音形外壳与其本身的语义结合起来,否则“鹦鹉学舌”似的训练,不但无法促进孩子思维的发展,时间久了还会使他产生厌学情绪。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训练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语言能力培养和训练时,往往缺乏计划性、目的性、系统性和持久性。一些家长在孩子呀呀学语时,往往出于逗孩子玩的目的教他说话,而到孩子二三岁时,错误地认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说话而撒手不管,以致错过了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家长要注意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不可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也不可不闻不问。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家庭成员的语言水平、文化修养、家庭藏书情况、父母对孩子教育的兴趣等等,都对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如果说话粗俗、词汇贫乏,必然会从负面影响孩子。特别是和孩子接触最多的父母,一定要注意提高文化素养,注意语言美,使自己的每一句话都能成为孩子模仿的典型。家长与孩子说话时,要特别注意讲究说话的艺术,为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条件。和孩子说话时要比较慢,口齿清楚,语调温和亲切。不可用严厉的语调对孩子说话,也不要恐吓或者在他面前讲别人的坏话。家长对孩子说话,要多用积极鼓励性的语言,少用消极的、禁止性语言;多用提问的方式,少用命令的方式。语言对孩子的行为有强化作用,对好的行为,父母要多讲、多鼓励。对不好的行为,要尽量避免去强化它,最好是少议论,或是从其他角度,从积极方面去讲。此外,父母还要注意防止孩子口吃。孩子在二三岁时容易发生口吃。父母要注意不要讥笑孩子,或让他与别的很善辩的孩子在一起议论问题,或是与孩子抢着说话,使他想说话,却因没有机会而心急,说话结巴,造成口吃。父母还要禁止孩子因出于好奇而去模仿口吃的成人说话。发现孩子口吃时,切忌厉声责备,否则孩子受到刺激后着急,又会张不开口,说话结结巴巴。家长应该鼓励孩子慢慢讲,把话说清楚,或者是换一句话,改变他的语言习惯,诱使他动脑筋去想好了再说。也可加强对孩子的口语训练,教孩子唱歌、讲故事,采取多种方式锻炼他说话。总之,幼儿期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期,父母要把握好这个时机,抓住一个“勤”字,教孩子学习语言,让他多看、多听、多读、多写,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态度去培养和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
2024-10-21 22: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