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任立存 主治医师
淮北口腔医院
其他
内科
-
3 岁小孩流口水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与口腔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吞咽功能异常、脾胃虚弱等有关。 1. 生理因素:3 岁小孩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唾液腺分泌旺盛,吞咽功能尚未完全成熟,可能会出现流口水现象。 2. 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牙龈炎、牙周炎等,炎症刺激会导致唾液分泌增多,孩子因疼痛或不适而吞咽不及时,引起流口水。 3. 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炎、脑性瘫痪等,可能影响神经对肌肉的控制,导致吞咽和口腔肌肉功能障碍,从而出现流口水。 4. 吞咽功能异常:孩子长期养成不良的吞咽习惯,或因某些原因导致吞咽肌肉力量不足,无法及时吞咽口水。 5. 脾胃虚弱:中医认为,脾胃虚弱时,运化水湿功能失调,也可能导致口水增多。 总之,如果 3 岁小孩流口水的情况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如发热、口腔疼痛、肢体无力等,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0-21 16:5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您好,这个情况建议最好注意一下是否有口腔溃疡的可能
2024-10-21 16:5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小儿流口水,在医学上称之于“唾液”,在中国古代中医理论中称之于“疳症”.但是疳症有3种,如:疳症、口疳流水口烂、口疳流水亦眼障泻痢.疳症是由唾液产生,口腔内有3大唾液涎腺(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无数个分布在唇、夹、腭、口底粘膜的小唾液,唾液中大部分为水份,还含有一定的定粉酶和蛋白,唾液主要有湿润口腔,便于吞咽,帮助消化的作用.据则定,正常成年人,一昼夜分泌唾液1000-1500毫升,正常情况下,人们自主或不自主地把口水吞咽.初生婴儿则于脾热而心热,唾液腺分泌功能不够完善,唾液分泌量少,一般不会流口水.4个月后,由于开始添加辅食,唾液分泌增加,又没能用有效的药物控制其心火,6个月后乳牙萌出,刺激牙齿上的神经,使唾液腺分泌反射性地增加,而此时,小儿天咽口水的功能尚未形成,过多的唾液就不会自主的从口角边上流出.这时,如果没有或不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无法控制心中之火,则脾火更旺,湿热上蒸,而口流涎不止.其方用如下:芦荟:清热通便,杀虫.治热结便密,妇女经闭,小儿惊痫,疳热虫积,治小儿诸热疳症热.芦荟,入厥阴肺经乃冲脉,其功专于杀虫清热,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乃经事不调,腹中结块上冲,与小儿疳热积滞,非此不除.同甘草为粉,治头项顽癣甚效.但大苦大寒,且气甚至移恶,若胃虚少食人得之,入口便大吐逆,每致夺食泄泻,而成羸瘦怯弱者多也.桑白皮:泻肺平喘,行水消肿,治肺热咳嗽,吐血,水肿,脚气,小便不利.去肺中水气,唾血,热渴,水肿,腹满胪胀.利水道,去寸白.黄连:杀小儿疳虫,点赤眼昏痛,镇肝去热毒.泻心火,心下痞.《汤液本草》:“黄连苦燥,故入心,火就燥也,然泻心火,其实泻脾也,为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治血,防风为上使,黄连为中使,地榆为下使”.薄荷:治伤风,头脑风,通关格,小儿风涎.《纲目》:薄荷,辛热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故头痛,眼目、咽喉、啮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疠,疮疥为要药.茯苓: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清,淋浊,惊悸,健忘.《用药心法》:“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小儿流口水,在现代的医学来说不是一种疾病,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也是不科学的.上面已经说过,小孩流口水是心热,似乎脾热也.小儿心火上,导致流口水,如果不及时治疗,长大以后会有更多的后遗症,很难治愈.如早治疗,5至8天痊愈,不复发.警告:以上药方不能擅自使用,否则后果自负.
2024-10-21 19:49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小儿流涎症? 小儿流涎也就是流口水,是指口中唾液不自觉从口内流溢出的一种病症。一般来讲,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加之出牙对牙龈的刺激,大多都会流口水。随着生长发育,大约在1岁左右流口水的现象就会逐渐消失。如果到了2岁以后宝贝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现象,如脑瘫、先天性痴呆等。另外,宝贝患口腔溃疡或脾胃虚弱,也会流涎不止。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