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小儿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疾病,多由感染、营养不良、免疫失调、口腔卫生不佳、创伤等引起。治疗方法包括局部用药、全身治疗、调整饮食、加强口腔护理、改善生活习惯等。 1. 感染:病毒或细菌感染可能引发口疮。如为病毒感染,可使用利巴韦林喷雾剂;细菌感染则可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同时要注意口腔清洁。 2. 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 B、锌等营养素时易患口疮。可补充小儿多维元素片、葡萄糖酸锌口服液。饮食上多摄入新鲜蔬果。 3. 免疫失调:孩子免疫力低下时易发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转移因子口服液提高免疫力。 4. 口腔卫生不佳:督促孩子饭后漱口,早晚刷牙。 5. 创伤:不小心咬伤或烫伤口腔黏膜。应避免食用辛辣、过热食物,促进创面愈合。 小儿口疮经过恰当治疗和护理通常能较快恢复。家长要注意观察孩子病情,若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2024-10-21 15:55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你好,治疗:1.用2%苏打水溶液少许清洗口腔后,再用棉签蘸1%龙胆紫涂在口腔中。2.用制霉菌素片1片(每片50万单位)溶于10毫升冷开水中,然后涂口腔。母乳喂养者,每次喂奶前后,母亲均应洗手、洗乳头。人工喂养者,对用过的奶嘴、奶瓶,应先用4%的苏打溶液浸泡消毒半小时现清洗,煮沸消毒后备用。
2024-10-21 15:55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小儿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奶头不洁及污染的乳具感染.主要症状是,口腔粘膜出现乳白色微高起斑膜,周围无炎症反应,形似奶块无痛,擦去斑膜后,可见下方不出血的红色创面斑膜面积大小不等,可出现在舌、颊腭或唇内粘膜上
2024-10-21 15:55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要是鹅口疮的话是因为宝宝食具不洁净引起,可以涂治菌霉素油;要是其他的口疮应该是上火了,要多喝水,可以用冰崩散
2024-10-21 15:55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贺涛 主治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局部用药口腔内的局部用药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先用弱碱性溶液,如2%碳酸氢钠溶液清洗口腔,然后用盐水棉球洗干净,最后涂上1%龙胆紫,每天2次,一般2~4天就可治愈。局部也可用制霉菌素,先将制霉菌素50万单位(片)碾成细末,平均分成4份,每次用1份,直接撒入患儿的口腔内,不喂水,让宝宝自己用舌头搅拌,使药物与口腔黏膜充分地接触。一般每天2次,几天后鹅口疮就会荡然无存。奶瓶、奶头、碗勺要专用,每次用完后需要用碱水清洗并煮沸消毒,母亲在每次喂奶前,应先洗手,并清洗乳头,然后哺喂。患鹅口疮的孩子尤应注意饮食营养,增强体质,这些均有助于预防鹅口疮的发生。
2024-10-22 01:50
-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口疮? 口疮是口腔黏膜、舌局部出现浅表、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溃烂点,以灼热疼痛反复发作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口疮又名口疡、口疳等。该病名首见于《素问·气交变大论》“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本病好发于唇、舌、颊、牙龈、硬腭等部位,可单发或多发,局部有剧烈的烧灼样疼痛,一般10天左右可痊愈,是一种发病率最高、比较顽固的口腔黏膜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生,每于进食不慎,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情况时发作。多见于青壮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临床上可分为实证与虚证两类。虚证常易复发,有的病史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西医学所称的复发性口疮、特发性阿弗他性口炎、复发阿弗他性溃疡,或复发性口腔溃疡,与本病相似,故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