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孕期胆汁淤积症是一种在孕期发生的疾病,表现为胆汁酸升高、皮肤瘙痒等。其发病与激素变化、遗传因素、环境因素、肝脏功能异常及免疫因素等有关。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 1.激素变化:孕期激素水平改变,影响胆汁代谢,导致胆汁淤积。 2.遗传因素:部分孕妇存在遗传易感性,家族中有类似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 3.环境因素:如接触某些化学物质、污染物等可能诱发。 4.肝脏功能异常:肝脏本身的代谢功能障碍,影响胆汁排泄。 5.免疫因素:孕妇自身免疫失衡,引发胆汁淤积。 总之,孕期胆汁淤积症需要孕妇高度重视,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和生活调整,以保障自身和胎儿的健康。
2024-10-13 13:40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你好,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妊娠期常见病,易引起早产,胎儿窘迫,胎死宫内和产后出血等不良结局.是近几年来导致围产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肝小叶中央区毛细胆管胆汁淤积引起的以皮肤瘙痒,黄疸为特点的妊娠期重要并发症,严重危及胎儿和孕妇的健康.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消胆胺,思美泰等缓解症状,降低血胆酸浓度,改善肝功能,治疗时间长,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胆汁酸.如果孕妇在妊娠中晚期甚至在妊娠早期出现皮肤瘙痒,黄疸需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2024-10-13 13:4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你好,孕期肝内胆汁淤积症一是发病后孕妇一般情况良好,消化系统症状不明显;二是瘙痒突出,并有黄疸;三是肝功能只有轻度损害;四是产后病情不加重,且症状及黄疸迅速消失。建议: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消胆胺对止痒有一定效果;熊脱氧胆酸、地塞米松亦有一定疗效;苯巴比妥不但可以减轻瘙痒,还有助于夜间安然入睡。为了预防产后出血,产前应补充维生素K。出现黄疸或监护提示胎儿缺氧可能时,应及早住院,必要时及时结束分娩,产后还须警惕大出血。
2024-10-13 13:4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这个的话,有些是表现为,手心脚心肚子的,有瘙痒,还是要检查一下,胆汁酸
2024-10-13 13:40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产科胆汁淤积症有时候还被称作"妊娠期胆汁淤积症"、"OC"或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这种妊娠期的疾病会影响到你的肝脏。胆汁在肝脏内合成,正常情况下经胆管流向小肠,胆汁在小肠内可以帮助消化食物。如果你患有产科胆汁淤积症,则流向小肠的胆汁会减少,从而使胆盐在你的血液中堆积起来。目前治疗产科胆汁淤积症的药物有两种。产科胆汁淤积症的专门治疗中心都倾向于使用熊去氧胆酸,这种药物可以消除或减轻瘙痒症状,并使肝功能和胆酸的指标恢复正常。产科胆汁淤积症治疗时也可以考虑使用激素类药物(主要是地塞米松),但使用时要对孕妇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可用些皮肤外用止痒药,如炉甘石洗剂。 患有产科胆汁淤积症的孕妇在产后可能发生出血。因为从食物中吸取维生素K需要胆汁,而维生素K有帮助血液凝固的功能。所以有些医院会让准妈妈们每天口服维生素K,直到分娩,防止她们出现这种即使危险性很小的出血,而同时宝宝也得到了维生素K的保护。 就宝宝本身来说,治疗产科胆汁淤积症的主要目标是消除在妈妈肚子里死亡的可能,在他们的肺部成熟能够适应宫外的生活时,就应尽早娩出。现在医生们认为,最好是在怀孕35~38周之内分娩。如果孕妇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引产,宝宝的存活机会就很高,而如果等到怀孕40周再分娩,则宝宝发生胎死宫内的机会就增加了。
2024-10-13 17:2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肝内胆汁淤积症? 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指肝细胞排泄胆汁功能障碍、胆汁分泌的抑制或胆汁流障碍(如胆管通道梗阻)致使胆汁到达十二指肠的量减少而言。胆汁成分反流入血中,使血液中仅胆汁酸增高而胆红素正常,称为胆汁淤积或淤胆,若血中胆汁酸和胆红素均增高则称为胆汁淤积性黄疸。淤胆是指胆汁的生成或排泌障碍,使胆汁成分在血中潴留,包括胆汁酸、胆红素、胆固醇、ALP同工酶、5’-NT、γ-GT等,脂蛋白也常增高。根据胆汁淤积发生部位不同,通常以肝门为界限分为肝内和肝外胆汁淤积两大类。病理上肝内胆汁淤积以小叶中央周围肝内胆汁淤积症为著,肝外胆汁淤积时胆汁淤积可在叶间胆管见到,肝实质有胆汁漏出。电镜下有毛细胆管扩张,内有胆红素管型。临床上以黄疸与瘙痒、黄瘤、消化道症状为其特征。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