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孩子晚上尿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生理发育未成熟、睡前饮水过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泌尿系统疾病等。 1. 生理发育未成熟:孩子的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控制排尿的能力较弱,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改善。 2. 睡前饮水过多:如果孩子在睡前大量饮水或摄入含水分较多的食物,夜间尿液生成增多,可能导致尿床。 3. 心理因素:紧张、焦虑、压力等不良情绪可能影响孩子的排尿控制。 4. 遗传因素:部分孩子尿床与家族遗传有关,如果父母一方或双方小时候有尿床经历,孩子尿床的概率可能增加。 5. 泌尿系统疾病:如尿道炎、膀胱炎、膀胱输尿管反流等,这些疾病会影响正常排尿功能。 孩子尿床如果是偶尔发生,家长不必过于紧张。但如果频繁尿床,建议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儿科|小儿泌尿科就诊,查明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0-13 13:36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尹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耳鼻喉科
-
遗尿症的病因很多,包括发育迟缓、睡眠不正常、遗传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疾病影响。儿童2-4岁是能控制夜间排尿的最敏感阶段,如果小儿在这段期间生活环境不稳定、焦虑情绪重易导致遗尿症。多数遗尿症的小儿无器质性疾病。就医时第一步要做的检查是查尿液,若无脓细胞、红细胞等感染证据可不需要进一步检查;反之,尿液如有异常,则还需要做B超、X光等泌尿外科专科检查。遗尿症的治疗首选非药物治疗,包括心理疏导和习惯培养。父母切不可因孩子频频遗尿而大声呵斥或露出不耐烦情绪,这样只会加重小儿的心理负担,甚至还会让孩子产生了自卑心理。家长应对孩子多进行心理减压、多鼓励,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遗尿时,父母最好做到“一笑而过”,淡然处之,就像前文述及的一样,绝大多数小儿遗尿症是功能性的、暂时的,如各项检查正常,家长大可不必忧心忡忡。习惯培养可从晚上限制孩子饮水量入手,夜间睡前少饮水甚至不饮水,并且家长可在夜间每隔2小时定时唤起小儿起床排尿,如夜间10时、12时、凌晨2时等,这样可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并且训练了膀胱功能,达到逐步自行排尿。
2024-10-13 13:36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孟庆福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1岁之前,由于小儿的泌尿系统发育不完善,遗尿是正常的。正常孩子一岁左右便能整晚憋尿,个别孩子发育较晚,2岁之前也不再尿床。若3岁以后仍不能自己控制排尿,且每月出现2次以上者,医学上称为遗尿症(俗称尿床、流尿、尿炕)。正常情况下,体液经肾脏反复过滤,废液经输尿管流到膀胱,膀胱满了后,有膀胱壁上的神经元收集信号,经脊柱内的尿感神经传给大脑,大脑接收到信号,孩子找一适当的时间、地点,大脑再发出指令给膀胱括约肌、逼尿肌,肌肉收缩,尿液排出。若整个泌尿系统中某个器官存在问题失常,或者他们之间协调不利,都可以导致遗尿症的发生,甚至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上情况要看白天清醒时有尿频尿急尿裤子吗?同时还要看每次尿量多少。每次尿量少是膀胱括约肌松弛。尿量大且睡得沉多是缩尿功能差。提问者对于答案的评价:ask5I4FB:谢谢
2024-10-13 13:36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我家妞子都五岁了,还有尿床的现象,我觉得吧,先一定不要批评孩子,免得挫伤自尊心,然后再告诉他怎样做,如果晚上实在醒不了,就在临睡前让他解下小便,很管用的,自从我女儿临睡前解一下,晚上再也不尿床了。试下吧。
2024-10-13 13:36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建国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建议到医院检查看有无隐性脊柱裂的可能性.考虑与神经性季节性尿频有关.一般说来,宝宝在1岁或1岁半时,就开始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已大大减少.但有些孩子到了2岁甚至2岁半后,还只是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常常尿床,这依然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多数孩子3岁后夜间不再遗尿.遗尿症是指5岁以后每周至少有一次遗尿者,并不包含偶然一次的尿床.帮助孩子克服尿床的毛病要找出原因,以便对症下“药”.1.治疗有关潜在的疾病.如果尿床是由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抗利尿激素药物治疗.2.如果是膀胱功能不健全,可以让孩子多喝水以增加膀胱容量,并适当憋尿以训练他们的控制力.还可训练孩子时断时续地小便,以体验膀胱括约肌的收缩.3.适当减少饮水.睡前两小时不喝过量的水,上床前要求孩子排空小便.4.定时叫醒.把孩子尿床的时间记录下来,从中找出规律,然后定时叫醒他小便(要彻底唤醒,以免孩子在昏睡中把尿拉在床上).5.创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为孩子准备一张干净温暖的床,特别注意不要让孩子的腰,腿受凉.6.消除引起尿床的心理因素.及时发现孩子内心的焦虑,紧张,教孩子学会放松.如可以在睡前听听轻松的音乐,缓解紧张的情绪.7.愉快教育.应该对孩子不尿床的行为多加表扬和奖励(不能嘲笑孩子,这会损伤他的自信心).使孩子对不尿床的行为有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生活中要加强孩子的个人卫生,注意清洗局部,内裤要天天换洗,尿湿后要及时更换.有的父母认为,让孩子穿湿裤子,孩子难受了下次就改了,但湿裤子的寒冷或腌渍刺激可能让孩子夜间又尿.孩子的卧具应干爽舒适,父母应在孩子经常尿床的时间提前一些叫醒孩子排尿.每天晚上入睡前先排尿,夜间父母对孩子的“表示”要能做出及时反应,不要让孩子憋急了尿床.睡前不要给孩子看惊险电视或讲恐怖故事,不要吓唬孩子.白天不要让孩子玩得太兴奋,孩子太疲劳时更要及时把尿以防孩子睡得沉而尿床.----------磨牙不是一种正常现象,是一种病态.人在12-14岁期间都会换乳牙,这段时间可能会因为牙龈发痒而有轻度的磨牙,但是在换牙后还继续磨牙或者换牙期间磨牙严重的现象就是一种病态.当磨牙症发生时就应该及时治疗,成年人要避免因为磨牙引发其它继发性疾病.而小孩磨牙更应该注意,磨牙会影响孩子身体局部的发育,破坏孩子牙齿的美观,有的孩子甚至会因此内向,忧郁等.儿童磨牙的常见原因:1,肠内寄生虫病,尤其是肠蛔虫病,在儿童中相当多见;2,胃肠道的疾病,口腔疾病;3,临睡前给小儿吃不易消化的食物,这样在宝宝睡觉后都可能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通过神经引起咀嚼肌持续收缩;4,神经系统疾病,如精神运动性癫痫,癔病等;5,小儿白天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或情绪紧张等精神因素.6,缺钙引起夜间磨牙,是其皮质中枢自控能力较差的缘故.由此可见,磨牙基本上都是由某种疾病引起的,有些孩子因磨牙时间较长,虽经相应的治疗,但因大脑皮层已形成牢固的条件反射,因此夜间的磨牙动作不会立即消失,特别是胃肠病虽有好转,但胃肠功能紊乱依然存在,所以磨牙动作不能在短时间内纠正过来,必须坚持较长时间的治疗才能好转.
2024-10-14 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