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孩子咬指甲可能由不良习惯、心理因素、缺乏微量元素、指甲疾病、模仿行为等引起。 1. 不良习惯:孩子可能因无聊或紧张养成咬指甲的习惯。家长应及时纠正,引导孩子通过其他方式缓解情绪,如玩玩具、画画等。 2. 心理因素:如焦虑、压力大等心理状态可能导致孩子咬指甲。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想法,给予关心和支持。 3. 缺乏微量元素:如缺锌、缺铁等可能引起孩子咬指甲。可通过饮食调整,多吃富含锌、铁的食物,如瘦肉、蛋类、豆类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微量元素制剂,如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硫酸亚铁片等。 4. 指甲疾病:指甲周围炎症、感染等疾病可能导致孩子咬指甲。需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外用莫匹罗星软膏等。 5. 模仿行为:孩子看到他人咬指甲而模仿。家长要及时制止,并教育孩子这种行为的不良影响。 总之,孩子咬指甲的原因多样,家长要细心观察,找到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若情况严重或无法改善,应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就诊。
2024-10-13 14:0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印亮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理疗科
-
病情分析:咬指甲在高度紧张的孩子中比较常见,而且还有遗传倾向。这些孩子一感到紧张就开始咬指甲——例如,在学校等待探访的时候和看到电影中的恐怖镜头的时候。如果孩子平时很快乐,也很有成就,那么,他即使有这种习惯,也不一定是个不好的迹象。尽管如此,这种现象还是值得认真对待的。如果对咬指甲的孩子唠唠叨叨地责骂或者惩罚,通常也只能让他停止一会儿,因为他们很少能意识到自己在咬指甲。不仅如此,责骂和惩罚最终还会使孩子更加紧张。如果在孩子的指甲上涂上苦味的药,孩子就会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而且这样做只能使他更加紧张,从而使这种习惯继续延长。因此,比较好的作法是找出孩子的压力是什么,然后再想办法排除这些压力。他是不是不停地受到催促、纠正、警告或者责备?你是不是对他的学习期望得太多?你应该向老师咨询一下有关他在学校的适应情况。如果他看到电影和电视上的暴力镜头时比一般孩子显得紧张,就干脆地禁止他看这类节目。如果你的孩子在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很好,就不要过多地说他咬指甲的事了。但是,如果他是表现不好的孩子,那就需要找学校的心理医生咨询一下,或者找家庭机构的社会福利工作者商议一下。总之,应该注意的是导致孩子焦虑的原因,而不是咬指甲这一行为本身。
2024-10-13 14:08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纠正孩子咬指甲的习惯可采用心理疗法和行为矫正法,以耐心说服和鼓励为主,平时多给予孩子心理上的关注,消除造成孩子紧张的因素。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如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块做游戏等,转移其注意力。家长要有耐心和信心,千万不可体罚,不可大声训斥,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这样可能会在潜意识中加重孩子咬指甲的习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常修剪指甲,对大一点的孩子,可通过讲道理告诉他们咬指甲的危害。纠正孩子咬指甲的毛病需要一个过程,年龄越小越比较好纠正,所以,家长发现孩子有咬指甲的毛病时就要尽早矫治。
2024-10-13 14:08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咬指甲一般都是无意识行为,是口欲期的一种延续,是缓解紧张、分散注意力的一种不良的习惯性做法。怎样戒除孩子咬指甲癖?家庭生活中,有的儿童常常咬指甲,家长们往往为而训斥孩子,甚至采取惩罚措施,然而,结果常常事与愿违,孩子不但毫无悔改表现,反而越演越烈,令家长头痛和安。其实,只要了解其发病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大多数孩子的咬指甲癖会得到很快矫正的。儿童咬指甲癖主要与紧张和忧虑有关,发繁重的作业、复习迎考、看惊险的影视片以及患儿受到父母的责骂或惩罚等。有些儿童咬指甲行为常常发生在他们聚精会神地看电视、听故事、找东西、做作业和想问题的时候。孩子咬指甲癖的主要表现为:孩子在咬指甲时一般是无选择性地咬十个指甲,被咬过的指甲常变得短而参差不齐。有些孩子当注意力被某种东西所吸引或在他们精神紧张时还会咬随身的其它东西,如咬铅笔和手帕等。由于反复地咬指甲。会损伤手指的指甲和皮肤,使指甲游离缘变得粗糙,指甲缘的四周出血和指甲畸形,甚至发生甲沟炎、甲周疣、门牙缘的小裂痕、齿龈炎。咬指甲癖是一种令人为难的、讨厌的、甚至是痉的习惯,不仅受到来自社会、同学以及家庭的歧视,而且影响儿童心身健康发育。因此,儿童咬指甲癖并不是什么小毛病,而应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及时采取综合措施,纠正儿童的行为偏离。一般疗法。儿童咬指甲癖是完全可以纠正的。首先,人微言轻家长应认识到这是一种病症,单纯地采取责骂或惩罚不但无益于疾病治疗,反而有害,甚至会使病情加重。其次,要积极寻找引起紧张和忧虑的因素,并及时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家长应定其给孩子修剪指甲,防治指甲感染和表皮损伤。心理疗法。主要采用行为限制和下面引导的方法。所谓行为限制,即当年幼儿童咬指甲时,父母应耐心地教他把手指慢慢地从嘴里移开,紧紧地抱住他的双臂,并用微笑、点头或夸奖的口吻表示赞赏。还可通过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而下面引导则是,对孩子可讲清道理,使孩子意识到咬指甲有一定的危害性,但只要自己能正确对待,是完全可以纠正的。同时,要让这些孩子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和户外锻炼。通过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可以促进孩子心身健康的发育。由于儿童咬指甲癖的治疗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效的,矫治的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故不但要求患儿增强信心,而且父母也要有耐心,采取父母的监督和孩子自我监督相结合的方法,巩固治疗的效果,只要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就能达到戒除儿童咬指甲癖的这一行为偏离。吮指头和咬指甲怪癖吮指头和咬指甲是一种不良嗜好。心理学家认为,吮指头和咬指甲是儿童期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行为障碍。据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调查资料表明,在6—12岁的儿童中,“经常”和“几乎整天”吸吮手指头的儿童发病率为12%;而咬指甲的儿童其发病率则高达44%。另一位心理学家也证明了在14岁的儿童中,有程度不一的咬指甲行为的占55%。吮指头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超过了儿童期应该的年龄,更反映出具有这种怪癖者的心理不健康。心理学家发现,吮手指和咬指甲的不良嗜好除了可能致使手指浮肿、牙齿闭合不良和感染疾病外,而且还是“对学习和工作产生内心紧张、压力、忧虑或烦躁的症候……。这些行为本身虽然不能直接妨碍人的学习和工作,但却可能是妨碍人学习和工作的自卑感、敌对感、或个人内心的某种别的情绪状态的表现。”大家知道,吸吮是一种原始反射,凡接触到婴儿口唇的任何物体,都会引起吸吮反射。在婴儿时期,吸吮自己的手指头很常见。到2—3岁后,此现象一般会逐渐减少。但在婴儿饥饿时,吸吮自己的手指头有得到如吸吮母亲乳头般的满足;在寂寞无聊、焦虑不安、身体有疼痛或其它不舒服表现时,吸吮指头可以聊以自慰、减轻焦虑、转移注意力,因而仍可能吸吮手指。如果偶然出现这些行为或持续时间不长,不应视为病态。随着儿童年岁的增长及与外界接触的增多,一般这一不良嗜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是,若诸如饥饿、疾病、孤独无伴、缺乏玩具等不良情境经常存在,吮手指的行为就可能形成一种癖好,以致难以革除。至于咬指甲的病因,心理学家认为与吮手指头一样,一般发生在其情绪紧张或抑郁的时候,并往往伴有睡眠障碍、磨牙齿、吮手指头等症状。有的人咬指甲行为是孩提时代对父母咬指甲行为的模仿,一般获得了快感,逐渐形成了顽固性习惯。一位长相颇佳的少女,养成了吮大拇指的习惯。其表面虽然较活泼,但内心却隐藏着许多忧虑。因为她的母亲不仅喜欢打扮,而且凡事吹毛求疵、唠叨不停,她既希望女儿学芭蕾、又要她学民族舞蹈,更要她练钢琴、读英文。这位少女内心里并不喜欢这些,而她母亲却非常热衷于此,不惜花费时间和金钱,为其请名师。买这买那。每次女儿学芭蕾舞时,她就走在旁边指点批评。练习时只要有一位学员的姿势显得优美,她就高声喊女儿注意模仿,搞得女儿紧张兮兮的。可见,女儿吮手指的行为就是缘于这种内心冲突和对其母亲极度不满的结果。预防和矫治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关键,在于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避免错误的哺乳方法,以杜绝养成不良嗜好。对于已养成此类不良习惯的儿童和成人,在矫治时应注意:1.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对儿童,如属于喂养方式不正确,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做到定食定量、饥饱有节;如属于孤独、寂寞等原因,则要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此类不良嗜好。对成人,应引导他们认识其行为的幼稚性,并教授正确有效的排忧解愁的方法,自觉戒除这一怪癖。2.正确教育,切忌粗暴。吮手指和咬指甲,在幼儿时期是很自然的,因此不应简单地禁止,否则反而会强化这一行为,使他们感到更紧张。只有主动提供多种有趣的事如做手工、做游戏等,而不应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自然会解除其困惑,而不致这些不良嗜好的产生。因此,对此类儿童的不良嗜好施予强行制止的行为是有害无益的,嘲笑、讥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妥,这样做只能使孩子的情绪更加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健康心理。3.厌恶疗法。在童年时期,如果儿童养成了吮手指或咬指甲的怪癖,可以采用厌恶疗法进行治疗和矫正。如在儿童手指上涂上黄连水或辣椒水,使其感受到咬指甲或吮手指的苦痛,从而中断该行为。
2024-10-13 15: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