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快两岁的孩子还不能说话,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如语言环境不佳、听力障碍、智力问题、发音器官异常、自闭症等。 1.语言环境不佳:孩子成长的环境中语言刺激不足,缺乏交流和互动,会影响语言发展。家长应多与孩子说话、讲故事、唱儿歌。 2.听力障碍:若孩子存在听力损失,难以接收语言信息,从而影响说话。需进行听力检查,必要时佩戴助听器。 3.智力问题:智力发育迟缓可能导致语言能力落后。要通过专业评估,明确智力水平,进行针对性训练。 4.发音器官异常:比如舌系带过短、唇腭裂等,会影响发音。可能需要手术矫正。 5.自闭症:孩子可能存在社交障碍和语言交流问题。需专业诊断,进行康复训练和心理干预。 孩子快两岁还不能说话,家长应引起重视,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明确原因后采取相应措施。
2024-10-13 13:0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家孩子要是除了不能说话,其他一切正常的话,您就可以不用担心了,古人说:"圣人话语迟".现代医学也证明,有的孩子要3岁才说话,这也属于正常现象.但是不排除他有一定神经内科的病症.就必须通过专业的检查才可以神经科症状,一般家长是很难分辨的,所以还是建议您必须去医院做专业的神经内科检查家长在此期间能做的是:一定要详细的观察孩子的一切变化,比如说您和孩子说话时,他有没有反映,和您有没有眼神上的交流,还是总避开您的目光.和他做一些游戏,看看他的行为活动,要是他的表现是否都很正常.平时家长除了关心孩子的饮食营养,健康卫生和衣着打扮外,我们家长更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现在的孩子都比较聪明,2岁的孩子一般的问题都能听懂了,所以家长要和孩子多交流,有语言和身体,眼神交流.比如可以多抚摸他,亲吻他,一次和孩子玩耍要超过30分钟,每天要多叫他念一些儿歌.另外,2岁的孩子应该尽快上幼儿园了,和小朋友一起会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可以相互学习.小孩子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也特别愿意模仿.祝您家宝宝健康!
2024-10-13 13:0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庆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声带发育期因人而异但在两岁左右时正是语言能力提升的阶段对于宝宝现在的状况应加以注意但也不能消极对待因为孩子的发育很可能会延后作为家长应对孩子多加交流一般来说体弱多病的孩子,其语言发展能力会受到影响而变慢,如智能不足,先天性器官缺损,脑性麻痹等患童,必须以特殊的管道,帮助他们发展语言能力.所以建议去正规医院系统的检查一下主要看脑部建议日常可以多在宝宝面前谈论一些事给他读读书一起听听音乐还可以让孩子有节制的看看电视
2024-10-13 13:0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增沛 主治医师
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五官科
-
你好!采取心理疗法(多喝同龄小朋友玩、多看动画片等)。
2024-10-13 13:0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如果孩子只会叫爸爸,妈妈,没有其他的语音出现,如妈妈抱,拿,吃,走等语音,应该去医院做一下相应的测评,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指导促进孩子语言发展的具体方法.孩子的语言发育进程,一般是出生或孕末期就能听到外界的声音并可以对声音做出相应的反应,从出生以后对抚养人有意识的互换或人的语言就有了更明确的回应,1个月以内就可以一些喉音,之后慢慢出现简单的辅音,元音,到8个月左右就能很好的发出唇音,如“爸爸”“妈妈”“哒哒”等,1岁左右会出现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10个月到1岁2个月之间会出现较多语音的句子但成人不能听懂,常常以自言自语的方式出现;1岁半左右语量开始明显增多,2岁左右可出现300个词,2岁半左右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愿.语言发育有个体差异,有些会早一些,有些会晚一些,如果2岁还只会叫爸爸,妈妈,奶奶等叠音,2岁半仍然不喜欢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只使用肢体语言,如拉着妈妈的手去帮助自己,或用手比划让妈妈猜自己的意思,这种情况就可能存在语言发育迟缓的问题.语言发育的影响因素其中最主要的一点要有丰富的人类语言环境,孩子出生以后就听到妈妈不断的跟他讲话,对他所做的任何喂养及护理都配合语言的声音,同时适当听听音乐,听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声音,孩子的语言能力就会有初步的感知和发展,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到8个月-1岁开始有意识的模仿大人的发音和努力理解成人语言中丰富的意思,语言慢慢就发展起来了.外,语言的发生发展要有很好的口腔能力作为载体,需要唇,舌,咽,软腭,硬腭及牙齿的协调运动和很好配合才能有正确的发音和语言表达,当然前提条件孩子的听力要是完好的.语言发育过程中还要注意环境中的互动,这样语言的功能就会发展得比较好,使孩子能利用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识和意愿,和理解别人的意识和意愿,否则只有语言的形式而不能承载这些交流的内容,这种情况也属于语言障碍,比如说自闭症中多语言类型的.同时还要有神经系统的发育,比如说有一些智障的孩子,有语言的能力,听力也正常,但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很差,也会造成语言表达很少甚至不能完整的表达.语言智力每个孩子先天资质是不同的,有些语言智力很好的孩子可以同时接受多种语言包括方言,孩子的语言发展正常或有同时运用多种语言的能力;但有些孩子语言智力不是非常好,或者有明显的语言问题家族史,比如说三代以内有血缘关系的人有语言障碍,构音障碍,语言表达障碍,或口吃等情况,这种情况不适合孩子同时接受多种语言包括差异比较大的方言,如果此时语种过于繁杂或者语言间差异很大,会使孩子的语言理解和表达都受到影响.所以是否同时让孩子接触多种语言要看孩子具体情况,或者找专业医生测评,如果语言能力一般的孩子,建议先以一种语言为主(母语为主),待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能力后再介入第二种语言,这种情况不影响孩子学习第二种语言;如果老人或保姆带孩子,地方方言很重,建议先学习普通话,带点地方口音的普通话一般来说对孩子影响不大,因为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语言丰富程度还有限,经常使用的一些话学成普通话再跟孩子交流还是比较容易的.如果是2岁之内孩子的语言发育速度较慢,比如说8个月的时候没有爸爸,妈妈,哒哒的出现,10-12个月没有自言自语的情况,1岁-1岁2个月没有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1岁半以后语量仍然很少,这种情况都在提示有可能有语言发育障碍的可能,就要开始做语言促进,家长要有意识的多跟孩子说话,对日常生活中的所做的事情都用语言重复出来,对重要的名词,动词要多次重复,同时鼓励孩子表达,在说话的时候要看着孩子,让孩子注意到自己的口型变化,如果2-2岁半孩子的语言仍没有很好的发展要看专业的医生,不同的孩子语言促进方法是不尽相同的,有的孩子要做特殊的语言训练,一般来说,一对一的训练在2岁半-3岁后开始.孩子的饮食与语言发育密切相关,按照孩子的月龄按时添加辅食会使孩子唇舌咽等口腔器官得到很好的锻炼,在食物的研磨,咀嚼,运送,吞咽过程中口腔的各部位肌肉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就是说语言发展“硬件”得到很好的完善,这样会使语言的流畅性,语言的表达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如果孩子始终吃很软的食物,比如1岁2个月以后仍然只吃泥糊状食物,2岁左右只吃面条,粥,菜泥等很软的食物,都会使口腔功能的发展受到障碍,在说话的时候唇,舌,咽等的灵活性,协调性就会出现问题,出现语言障碍.听音乐,听儿歌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语言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但要适度,有些家长认为既然有好处那么就全天都给孩子听音乐,听儿歌,而忽略了抚养人与孩子的交流和沟通,这种情况使孩子语言发展受到影响,因语言的重要功能是用来沟通,如果没有情境下的互动和沟通,只是听音乐,听儿歌等用机械的方法让孩子听到声音,对语言的发展是没有太多帮助的,甚至会影响语言的发展,所以音乐和儿歌可以作为语言发展的辅助手段,适量使用,比如说每天听1个小时左右,并且可以跟孩子在互动时重复儿歌的内容,并作出各种表情,这样对语言发展的帮助是比较大的.如果孩子能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无意识的说出一串话,是属于正常的的语言发展阶段,如果孩子能比较注意的听大人说话并时有回应,那么语言发展速度属于正常,平时多跟孩子做些互动游戏,在游戏中成人既完整的表述出所进行的活动又鼓励孩子表达会用简单的词,句回答大人的问题,孩子的语言就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平时多看着孩子,让孩子注意你的口型变化,慢慢的说“ba-ba”“ma-ma”,孩子逐渐就会出现模仿,在10个月-1岁时每次跟孩子交流的时候都要说“妈妈给你拿奶喝”“妈妈抱抱”“妈妈喜欢宝宝”“爸爸抱抱”“奶奶抱抱”等等,孩子在1岁左右就会逐渐出现有意识的叫“爸爸”“妈妈”“奶奶”“阿姨”等,孩子的出生时做第一次听力筛查,8-12个月要做第二次听力筛查,以后每年做一次,听力检查各频率范围的听力正常才能保证孩子语言正常发展,出生后的很多因素会影响听力,如过强的噪音,眼泪,洗澡水等进入耳内引起的炎症,不能自然排除的耵聍栓,这些情况都需要及时治疗.对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简单的表达都能够听懂,或者配合肢体语言能懂也属正常,妈妈在伸出手的时候说“妈妈抱抱”,妈妈手里拿着饼干对孩子说“吃饼干吗”,孩子会伸手去要,用手指衣服,帽子,鞋,同时穿衣服,戴帽子到外面玩,孩子会耐心等待,并做适当的配合.如果孩子口型变化不充分,喜欢闭着嘴说话,可能与长期吃软食有关系,要多练习咀嚼偏硬,有韧性的食物,还要做口型练习,如学习老虎叫,猫叫,鸭子叫,火车叫,在发出模仿性叫声的同时,口型要夸张,变化要充分,这样在孩子说语言的时候,口型变化就会加大,语言清晰度也会提高.平时交流的时候可以多跟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意愿,然后鼓励孩子回应,在孩子说到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时,要及时表扬和回应,表情和语气可以夸张一些,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很喜欢听到他自己的想法,孩子表达的愿望就会逐渐增强和丰富起来.
2024-10-14 0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