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粒细胞缺乏症是一种严重的血液疾病,表现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 0.5×10⁹/L。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药物、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因素和骨髓造血功能异常等。治疗方法包括去除病因、使用升白细胞药物、预防感染等。 1.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抗甲状腺药物等可能导致粒细胞缺乏。应立即停用可疑药物。 2.感染因素:病毒、细菌等感染可引起,如流感病毒、伤寒杆菌感染等。需积极抗感染治疗。 3.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病可累及造血系统。治疗原发病有助于改善粒细胞缺乏。 4.遗传因素:先天性粒细胞缺乏较为少见,如 Kostmann 综合征。可能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 5.骨髓造血功能异常: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可通过免疫抑制治疗或造血干细胞移植改善。 粒细胞缺乏症病情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治疗。同时要注意预防感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2024-10-13 13:0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粒细胞减少有可能是因为感冒引起的,如果单纯是感冒引起的吃点升粒细胞的药酒可以恢复正常。血液系统疾病也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根据你说的情况有点发热,流泪,可能是由于感冒引起的。建议去大医院做一个系统的血液检查,看看是怎么引起的,如果是感冒引起的不必惊慌,对症治疗就可以了。如果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要引起必要的重视,早防早治。
2024-10-13 13:0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药物治疗 碳酸锂可增加粒细胞的生成,但对慢性骨髓功能衰竭者无效。成人剂量300mg,一日三次口服,见效后减量为200mg一日二次维持2~4周。副作用可有震颤、胃部不适、腹泻、瘙痒、水肿等,停药即可消失。肾脏病者慎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硫唑嘌呤对免疫性粒细胞减少者有效。长期随访血象稳定又无感染者一般不需服药
2024-10-13 13:0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许宗彦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注意饮食:避免生冷及不洁饮食以免消化系统感染;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以防止呼吸道感染;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损害或白细胞减少的药物;临床用药:慎用可引起白细胞减少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及解热镇痛药,应定期检查白细胞,严格掌握药量、用药时间,一经发现白细胞减少,应立即停药.
2024-10-13 13:01
-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史东岳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首先应仔细查找引起粒细胞减少的原因,根据病因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如因药物引起者,应立即停药。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此外还可以加用中药治疗,效果更佳。平时多吃猪蹄、花生米、骨髓等。
2024-10-13 15: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