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孩子得了自闭症,家长不必惊慌,可从早期干预、教育训练、家庭支持、药物辅助、社交融合等方面着手应对。 1.早期干预:尽早发现孩子的异常表现,如社交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等,及时寻求专业诊断,并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早期干预训练。 2.教育训练:通过应用行为分析疗法、结构化教育等方法,帮助孩子提高认知、语言、社交等能力。 3.家庭支持: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耐心,创造稳定、温馨的家庭环境,学习相关知识,积极参与孩子的康复过程。 4.药物辅助:在医生指导下,可能会使用利培酮、阿立哌唑等药物改善孩子的情绪和行为问题,但药物只是辅助手段。 5.社交融合:鼓励孩子参与社交活动,与同龄人接触,提高其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自闭症孩子的康复需要长期的努力和坚持,家长要保持积极的心态,与专业人员密切配合,帮助孩子逐渐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024-10-21 19:41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孔书雪 医师
河北省邢台市威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家人可以多带孩子出去玩,接触人多也是有好处的。还是先考虑让孩子的性格开朗一些,在看学习比较好。
2024-10-21 19:41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杨东银 医师
安都卫生院
一级
内科
-
应该慢慢的改变孩子的习性,让他自己快乐的生活,另外呢可以找心理医生咨询一下,最好了
2024-10-21 19:41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王海龙 医师
邢台市威县第二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一位从事儿童心理研究的专家在一所小学发给一年级的孩子每人一张表格,让他们填写各自的优缺点。结果,孩子们填好并把表格交上来。这位专家一看愣住了,绝大多数孩子在“优点”的项目里填的是“零”。对此,我表示惊讶。我对孩子们过早的“成熟”感到吃惊,心想,孩子们天生的自信心到哪里去了?爱迪生一生中发明了电灯等1000多项专利。他的创造发明,便是从幼年坐在鸡蛋上模仿母鸡孵小鸡开始的。当母亲发现孩子这种“超级兴趣”时,并没有讽刺挖苦他,而是对此加以呵护与引导。母亲的理解与支持,终于使这位天才发明家脱颖而出。可见,自信心是孩子对事物产生兴趣的基础,家长应该理解孩子这类求知的心理。虽然,孩子的“自信心”有时显得幼稚,甚至可笑。但这正是孩子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增长知识、开发智力的有效途径。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几种我自己在家教中的有益尝试,供家长朋友参考。让孩子做一件自己从来没想做的事找个机会,家长耐心地让孩子弄清家里的管线系统。哪些是煤气管道?哪些是供水的?哪些是排污水的?哪些是供电的?它们从哪里进来,又从哪里出去?它们的基本运行原理是什么?它们在日常生活中起什么样的作用?家长让孩子了解这些,可以把孩子尽快引入生活。这对提升孩子的认知能力大有好处。记得在女儿读小学五年级时,适逢我家拆迁后分到新房装修。我把不太情愿的女儿叫上,请师傅在施工现场分门别类地讲解有关管道、线路等的分布、安放和作用,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出了问题该如何维修等,师傅边讲还适当做了示范。面对实物,女儿听得津津有味。事后,他对我说:“以后再有这种机会,一定叫上我,可以让我在生活中积累素材,逢到写作文,我的心里就会有底。”后来,在中考时,她的语文考了119分,满分为120分,爆了冷门。让孩子提前自学一些课程家长可以让孩子选修一个科目,孩子会从中获得八分喜悦、十分自信。另外,还可以鼓励孩子翻阅她从不问津的书籍,例如《康熙字典》、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柏拉图的《理想国》以及其他中外名著。家长这么做,可以让孩子不断接触“新事物”,让孩子变原来的“要我学”为“我要学”。这种改变,会使孩子永远处在一个较高的起点终生受益。在女儿读小学四年级时,有一次,我因为身体不舒服,在灯下翻《辞海》找答案。女儿见了,好奇地说:“身体不舒服得问医生,书上也没有答案!”我听了她的话,就把她叫过来看我找到的答案,同时心平气和地对她说:“书中自有黄金屋”,《辞海》这本重要的百科全书就更不例外。不信,你要找的什么答案,书上都能找到。”可以说《辞海》成了女儿随叫随到的“老师”。后来女儿又要我给她办了图书馆的借书证,以后有了什么问题,女儿就会到图书馆去寻求答案。让孩子做一件自己想做而一直没做的事这和第一条有明显区别,前者是“不想”,这里却是“自己想做”而未做。也就是说,孩子“想做”但由于怕失败而不敢落实,因此,家长得设法让孩子“心想事成”,这是建立她们自信心的基础。基于此,鼓励孩子为崇拜的足球明星或者歌星等写一个传记,鼓励孩子通过市场或者其他方式,把自己不用的书籍和玩具拿来,换取其所需要的东西。这么做的一个好处是,家长可以看看孩子心里到底想些什么?在女儿读初二时,她特别酷爱“动漫”,课余一有空,她就画这画那,我看了,觉得画得不赖,便给与肯定和支持。有一次,上海一家少年出版社面向全国举办主题“动漫”大赛,女儿有心参赛,但又怕落选。我动员了几次,没成功,快到参赛截稿日期时,我又找她深谈。我说,你不参赛,怎么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呢?况且,你即便落选了,也没有什么损失,你为什么要患得患失呢?终于,女儿拿出已经画好的画稿寄了出去。后来,这幅取名“飞天梦”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此次成功,为她前年考上清华大学工程设计专业,奠定了基础。让孩子做一件多数孩子不易做到的事例如,让孩子搞清迷信与宗教是什么关系,鼓励孩子去化解一宗紧张的人际关系,等等。在孩子试着做这些时,家长要给与足够的鼓励,在方法上给予恰当的指导。也是在女儿读到初二时,一天放学回来把书包一扔,就不高兴地说,老师又安排一个调皮的男生与她同桌,影响听课。我想了想对她讲,你是班长,这说明老师信任你呀。找机会和他好好谈一谈,看看他有什么困难要你帮助解决。我的这番话,明显在女儿心中起了作用。之后,女儿有针对性地帮助这位新同桌解决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使其成绩由以往的班上倒数第二名,跃居班级前10名。后来女儿对我说,其实差生都是相对的,他们身上也有许多优点,关键在于发现。与所谓的“差生”相处,让我感到,与人处事的出发点要与人为善,凡事先看到对方的长处。只有这样,我的朋友才会遍天下。总的来讲,家长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多种多样,因人而异。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方法,家长都一定要有一个原则,就是及时发现孩子的与众不同之处,并且给予充分的理解与支持。富兰克林说过: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同理,“废物”放对了地方便是宝贝。我们不可能确保孩子生下来就天资聪慧,但是,我们却完全可以通过“后天”有效地培养,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做到信心十足。从长计议,孩子身上的自信心最重要,它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基础。只要家长悉心观察,发现孩子的特点之后,将他们对未来的勇气与希望,建立在自信心上,孩子就会处处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综上所述,家长与老师一旦正确地对待孩子身上的自信心,就会让其在孩子心灵深处不断裂变,成为他们排除万难,走向成功的可靠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孩子具备了足够的自信心,这种家长才能算合格。
2024-10-22 10:44
-